APP下载

对几个词语的思考

2009-04-29张存学

椰城 2009年11期
关键词:对象化知性言说

张存学

一、文化

文化这个词已经无所不在。在历史学家的解释中,文化是与文明的概念不一样的,文化是农耕产生后的活动,而文明更多的是在人聚集在某一个集中的城市中所体现出来的状态。很可能对文化和文明还有种种不同的解释,但不管怎么说,文化这个概念在今天被广泛运用是有其根基的。恰恰这种被广泛运用的状态值得思考。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被理解为文化,这个基本判断没有错。被理解为文化的前提是将人类活动对象化,或者说,主体性在其中起着必然的作用。在西方形而上学的道路中,“我思,故我在。”这样的结论其实规定了人的主体性,并以知性为原则。知性成为了近代性的一个最大特点。所谓知性,就是可理解性。人的主体性是将人放在物的主体位置上,物向人聚集,人对物进行评判和判断,可以理解的物成为人评判的对象,人在这种评判给予物价值。知性积累着知识,丰富着知识,在这种情况下,知性已经与思无关了。或者说,它与人的本源已经无关了。

文化这个称谓就是将人类的活动对象化后的称谓。将人类的活动理解为文化是为了可操作,可转化,可理解,可体验,也可以成为商品,文化在这里通过维护人类的财富而实现最高价值。在当下,当谈到文化时,大多都是在价值判断的前提下谈的。文化被赋予价值感,文化的价值感越强大时,人的主体性也相应越强大。

而当一个作家把某个民族的活动(包括历史活动)理解为某种文化时,他就在把这个民族的活动对象化,并且他在可理解的前提下对这个民族进行关照,甚至在体验某种状态时他也无法避免地强调其主体性,体验,本身是一种主体将事物对象化的过程。而当一个作家把一个民族对象化后再进行体验、研究、深入了解等等行为时,这个民族其实是他理解的民族,这种理解跟这个民族的真相相差万里,更与这个民族的根毫不搭界。

文化这个词如此泛滥地被运用,说明依然严重地行走在近代性的灾难中。

二、后现代

后现代可以理解为两种状态,一种是基于后现代现实状态而形成的局面,这种局面包括各种形式的艺术本初所呈现出的状态,另一种是将上面各种状态给予标签性的,给予存在者意义上的命名和梳理,或者沿着这种存在者的轨迹而张扬出的诸多复制行为。后一种情况更值得思考。

阿仑特在海德格尔八十寿辰时对海德格尔一生所思进行了全面的评说,她认为,海德格尔这样一座大山使得他同时代的人从他那里各取所需而形成了他们各自的言说,德里达如此,福柯如此,萨特也是如此,也就是说,没有海德格尔,就没有后来的后现代理论,也就没有所谓的后现代主义。阿仑特的评说是中肯的。在读福柯的《规训与惩戒》后,能够揣摸到福柯思想的源头,这个源头是来自于海德格尔的,或者往上追溯,追溯到仍在形而上学轨道上说话的尼采那里。如果海德格尔是一座大山,后来的思想家们只是从这座大山中挖取了各自所需要的一些矿石然后形成了他们的言说。对于后现代这种状态不从源头去理解,就容易使将后现代理解成为各种主义的大杂烩,而现在在国内的情形恰恰如此。这种理解又恰恰走在形而上学的道路上,走在了价值评判和存在者境地中(甚至更加肤浅)。

将一种行为理解和标签为一种主义,正是将这种行为对象化了,价值化了,对象化和价值化又恰恰是海德格尔所解构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仅仅将海德格尔理解为一个解蔽者和解构者都是对海德格尔的歪曲。不了解海德格尔这样一个伟大思者的道说,就不能很好地、彻底地理解后现代,也就不能理解当今。

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听,在看。听各种言说,也在看各种现象,在这样一个首都,深深感到思的任务的艰巨。大部分言说都基本上无法超脱或者根本没有力量从固有的轨道中超脱出来。在这里,想到王小波,在中国,他是最清醒的一个作家,他能从无形的价值体系中走出并保持距离。

如果仍然在固有的价值体系中说话,那么,后现代就成了主义,就成了概念,就成了从一种观点跳到另一种观点的拙劣的游戏了。而将此当作言说的资本就更显拙劣了。

三、零度写作

《伊利亚特》是希腊哲学产生以前的史诗,《伊利亚特》中的人是神让予的,人的行为得到了神的允诺的,人从神那里来,人没有主体感,人还没有后来自亚里斯多德之后的那种人与神的分离、人与物的分离。自亚里斯多德之后,欧洲的历史成为了形而上学的历史,至此以后,人进入存在者的道路,人离在而去,人也离思而去。一句话,人离原初的源头而去。在漫长的形而上学道路中,人被压上许多东西,这些东西存在在人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头脑中,存在于言说中,存在于思维中。尼采一生在做解构形而上学的事情,但他提出的超人,强调人的意志,又落入了形而上学的旧窠。海德格尔进入形而上学向哲学的源头返回,在这种返回的过程中,所有遮蔽于道路之上的东西被抖落,这个抖落的过程被人们说成是解蔽和解构。

所谓零度写作就是拒绝存在者之说,就是保持写作的最本真性,剔除意义,防止诸如观念、价值等的侵入。海德格尔返回源头的过程,也就是返回人的栖居的故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对源头意义上故乡的回望是带有忧伤的,而且,忧伤本身意味着返回。而忧伤又不同于情感,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是带有价值倾向的。

对所谓零度写作如果超出以上的理解,我以为都是有问题的。

四、照亮

照亮是海德格尔用的一个词,这个词的含意是,在黑松林中一片空地中,周围都是松林,还有小路,人在这片空地中天、地、神聚集,因为人在空地中聚集,人和这片空地因此被照亮。照亮在这里意味着天地人神共有。

猜你喜欢

对象化知性言说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行走”与“再现”——论梅卓散文的言说姿态和藏族风情
对象化的思想:人类生活中的信息
荀子知性思想初探
“非对象化”及其人本价值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知性优雅
论对象化及人之存在
对京剧表演对象化思维的反思
露也露的知性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