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山河”的作用在哪里?
2009-04-29矢弓
矢 弓
小时候学地理,我们常常为祖国的大好山河而自豪。长大后开始游览祖国的大好山河,更是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山河而骄傲。难怪,当年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难怪徐霞客游了名山大川,居然靠一本游记而青史留名;难怪当年书生赶考,一个书童挑着担子就上路了,敢情走路还可以看风景的。
不过,李白如果活到今天,或许就得改改爱好;徐霞客如果继续游山玩水,至少得找家出版商赞助才行;书生赶考,赶紧埋头走路吧,路上的风景可不会让你白看哪!
国庆黄金周过去,各地盘点,都说赚得盆满钵漫。这些都没人怀疑,因为国庆前很久,一些知名的旅游景点就开始酝酿涨价,后来果然很多景点涨价了。以前,武汉黄鹤楼门票10元,被媒体称为全国最贵,如今,只要稍有著名的景点,哪一个不是站到了百元以上?如此高价额门票,点着人头数票子,想不发财都难。
所以,我们现在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名单越来越长。刚开始不明就里,也跟着一块高兴。如今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地方政府会不惜代价,去争取这样一份名单?原来一旦列入这个名单,就可以理直气壮地门票涨价。也就是说,景点申遗成功之日,大概也就是游客大掏腰包之时。越是名山大川,越是门票吓人。这在一些地方,被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定名为“门票经济”。
门票一旦成为经济,门票就只剩下经济的功能。有人感叹,祖国的大好山河越来越贵,贵得没钱看一眼都不行了!
游山玩水,表面上看是一种休闲,是享受,有人甚至极而言之是吃饱了撑的。其实,早就有社会学家认为,名山大川还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要不,杜甫怎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之涣如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古人为什么会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一再证明,读书是静态地学习,旅游是动态地读书。
由此可见,景点的功能不仅有赚钱,更多的是审美。如果单纯将景点作为赚钱的工具,门票成了一道高高的门槛,其实是降低了景点的文化作用,是一种焚琴煮鹤暴殄天物的糟蹋。我们热爱伟大祖国,可如果我们连伟大祖国大好山河都不能自由自在地欣赏,又怎么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仅仅靠单纯的说教能完成这样的伟大使命吗?
可喜的是,终于有明白人看出了祖国大好山河的伟大意义。杭州西湖开始免票游览,绍兴鲁迅故居也不再收钱了。事后,也有经济学家算账,说免票之后,西湖和绍兴鲁迅广场周边的商业利润,比较以前是翻番增加。人们出来还是要花钱的,不在这花就在那花,得出的结论是旅游也要算大账。
不过,咱窃以为经济学家算的还是小账。祖国大好山河的作用在哪里?如果将潜移默化,提高民族综合素质的账算进去,那又有什么数字能统计出免票带来的正面效应呢?浙江后来居上,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广东,其中有没有文化的作用?殊不知,旅游是经济,旅游更是文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