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地区大学科技园建设思考

2009-04-29沈步珍

理论月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影响因素

沈步珍

摘要:大学科技园成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是新形势下大学功能的延伸和拓展。多种模式的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不但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科技产业化,也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清华科技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结合武汉地区的大学所在区域经济结构的特点,阐述武汉地区大学科技园的优劣势,提出武汉地区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战略重点与运行机制以及从清华科技园的成功经验中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清华科技园; 武汉大学科技园; 影响因素; 战略重点;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4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9)02-0080-03

一、 清华科技园建设的指导原则、园区建设与功能定位

为了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更好地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清华大学创建了清华科技园。在北京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清华科技园已经形成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园区环境和鼓励创新创业的园区文化,成为了清华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平台。清华大学作为一个研究型大学,其功能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三部分,清华科技园正是清华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平台。其在建设的指导原则、功能定位以及园区建设上,都有着自身的特色。

(一) 指导原则

清华科技园致力于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和鼓励支持创新的孵化、辐射网络构架。根据科技产业链的构成、科技含量的高低和经济发展的走向,清华科技园制定了未来发展的三大指导原则——“国际化战略”、“支撑平台战略”和“辐射战略”。

1. “国际化战略”是孵化、辐射网络构架的上游,是指大学科技园转移国外先进技术、孵化国外中小企业、引进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以及帮助园区企业走向世界。清华科技园从管理人员的国际化、服务体系的国际化和品牌的国际化三方面推进国际化战略:利用学习、培训、参观考察、引进国际化人才等多种方式,迅速提高国际化的管理水平;通过合资等方式提高服务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利用各种机会广泛宣传,充分提高清华科技园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2. “支撑平台战略”是孵化、辐射网络构架的中游,是指大学科技园为创新、创业、研发等活动所提供的物理空间、综合服务、资源配置和文化氛围等。通过支撑平台战略的实施形成清华科技园独有的“创新服务体系”,既能够促进园区企业的提升和发展,也能真正实现清华科技园的价值,甚至可以孕育出一个全新的服务行业,编织出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完整价值体系。

3. “辐射战略”是孵化、辐射网络构架的下游,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大学和大学科技园孵化的成果与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辐射到社会的各个层次,从而实现服务社会的目的;另一方面是指“大学科技园”利用本身的优势,向外扩张发展、建立分园的过程。

(二) 园区建设

1. 硬件建设。清华大学是世界上率先倡导“绿色大学”的高校,清华科技园在园区规划和建设中秉承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人、建筑、科技、环境、文化的高度融合与互动,并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作为清华科技园的独特风格。清华科技园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建成华业大厦、紫光大厦、同方大厦、学研大厦、创新大厦、紫光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同方科技广场等共计30万平方米的科技产业用房,在全国大学科技园范围内属于规模较大的。

2. 服务建设。清华科技园已经成功设立了五大服务机构以实践自己的创新服务体系。目前,清华科技园为创业企业和创新人才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基本商务服务、中介服务、技术咨询服务、研发服务、生活服务、融资服务、人力资源服务。

3. 资源建设。首先是政府及社会资源整合。清华科技园与各相关政府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1年成立的清华科技园孵化器有限公司以为创业园的企业服务为基本职责,充分整合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其次是学校资源整合。清华大学丰厚的人才、科技成果、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是清华科技园永远可以依托的优势。

4. 文化建设。清华科技园在秉承清华文化传统的同时,大力提倡硅谷的创新文化,进一步优化了园区创新、创业的人文环境: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环境;敢于实践、宽容失败的环境;鼓励竞争、崇尚合作的环境;崇尚事业、淡泊名利的环境。另外,清华科技园每年都会举办国内外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沙龙”或“高峰会议”,在园区举办各种创业大赛、创业训练、辅导,同经管、人文、传播等学院合作,举办各种讲座、培训、沙龙等活动。

(三) 功能定位

一是创业企业孵化功能。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功能是“创业企业的孵化”,清华科技园把“孵化”工作列为核心工作之一常抓不懈。清华创业园作为大学企业孵化器的优势就是依托清华大学的人才和技术,只有创建专业技术孵化器,才能更充分地组合学校的资源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2002年初,清华创业园开始了从单一的综合孵化器向专业孵化器集群的转化,首先以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院、医学院、材料系、化学系和化学工程系等为重要依托建立了生物技术孵化器。二是注重创新人才培育。作为科技园的骨干力量,创新人才是不可缺少的,清华园采用不同形式的培训培育大量创新人才。三是科技成果转化功能。采用各种模式大力促进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重点发展生物技术、 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含光电)及医药技术等产业。

二、 武汉地区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内外环境分析

(一) 社会环境对武汉地区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影响

首先,武汉市政府近年来加大对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强化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通过对大学科技园的创新环境的营造来将高校存有的能量得以充分发挥。武汉大学科技园建设以武汉汤逊湖高科技产业园为战略重点,集中力量把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与新药产业和环保科技产业培育为武汉的支柱产业。武汉市政府积极营造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大环境,从而来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求。

其次,经济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科技园环境建设的前提。在当今世界新经济的定义中,知识经济已成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科技发展的水平也几乎成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代名词,因此科技与经济的关系已越来越紧密,对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武汉的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光谷的开发与兴起,是武汉大学科技园建设不可缺少的经济基础。现在,武汉市人民政府在城市规划、税费征收、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促进科技发展的优惠的政策,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以及支持建设大学科技园。几年来,市政府代交了大学科技园土地出让金1.54亿元,减免道路建设配套资金4000万元,拆迁、建设补偿金8000万元;在科技园内实施的重大产业项目,优先推荐列入国家、省、市各类产业发展计划,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创新基金。对大学科技园内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用于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仪器设备等,免征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对大学科技园内资信良好企业的贷款担保、科技骨干技术入股、企业员工个人所得税等还制定了优惠的政策,以推进大学科技园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引进。此外,为了解决大学科技园资金不足的问题,武汉市政府每年拿出部分资金,搭建一个融资平台,以吸引社会资金。武汉市政府投资共计1亿元参与园区基本建设,同时每年安排5000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科技园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给科技创新营造了一个优良宽松的大环境。

(二) 高校的内部环境对武汉地区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影响

武汉市高校作为武汉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担负着武汉多种科技项目特别是应用基础项目的研究工作,现已拥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据统计,武汉科技从业人员有50多万。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世界其他国家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每年都有上万名大学毕业生毕业。仅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就有3万多人从事光电子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在武汉的40多名两院院士,有10多名是全国光电子技术的学科带头人。但是由于经费短缺、实施条件不足、政策不开放,以及人文环境差等种种客观条件和环境影响,致使众多好的科技项目开发不完善或无法及时转化,不能发挥应有效果。近几年来,武汉高校有不少技术成果由于在当地找不到转化机会,便“孔雀东南飞”了,而它们在珠海、深圳,江浙一带则处处“开花结果”,有的更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 武汉地区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战略重点与运行机制

(一) 战略重点

清华科技园已经制定出未来发展的三大指导原则,对于武汉大学科技园来说,其指导原则主要是创业企业的孵化原则。先做好国内的企业加盟,再和国际接轨。

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武汉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重点。该开发区是国内唯一融自然景观、人文环境、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于一体的智力密集区。该区目前已成功摸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模式。即依托高校强大的科技研究开发力量,在校园内建立若干科研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基地,建立技术和项目的资源库,培育高新技术及产品成果。首先是光电子技术及产品。以光谷为发展基地,形成企业孵化器,最终发展成光电子产业的有效聚集。二是移动通信技术及产品。依托武汉市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第三、四代移动通信(CDMA)技术和产品。建立相关关键技术验证系统,达到“引导国际标准发展”之目的。三是生物基因技术及产品。依托武汉电子生物医学学科及其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教育部实验室,重点发展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生物基因产品,如低密度、高密度基因芯片及其相关制造设备的技术和产品,利用人体干细胞进行基因治疗的相关技术和产品等。

(二) 运行机制

我国大学科技园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创办的,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在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充分依托各个大学的优势,借助市场化机制,实行企业化运作。

首先,政府的作用不能忽视。政府的职责是创造环境,制定政策,对科技园的发展方向、政策、管理体制等方面重大问题进行宏观指导和扶持。

其次,必须充分发挥各个大学的整体优势及学科特色。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在这方面作了非常好的探索,他们紧密依托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鼓励园内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电子产品,大大加快了产业化进程,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再次,要坚持体制创新。武汉大学科技园利用自身优势,联合社会资本,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大学科技园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改变以往大学校办企业发展的一般思路。各大学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各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育等工作。

四、 从清华科技园的成功经验中得到的启示

通过了解清华园的指导原则、园区建设和功能定位以及透视其十几年来的发展成就后,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第一,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创新体系由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组成。从自身定位来说,大学科技园应属于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但在其他创新体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大学科技园就是一条强有力的“纽带”,可以把产学研各方的优势资源聚集起来,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支撑,帮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知识创新体系中,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创新的主体,而大学科技园是促进知识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重要平台。同时,大学科技园还可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效衔接,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大学科技园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

第二,实施有效的政策支持是大学科技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已建立的50多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多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政府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从现有针对大学科技园的优惠政策来看,国家在投融资、基本建设、工商管理、人才激励等方面尚无明确统一的扶持和激励政策。目前大学科技园基本都是套用当地高新区的优惠政策,但大学科技园与高新区在定位、功能、运营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这些政策并不完全适用于大学科技园。只有营造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才能激励大学科技园快速成长。

第三,依托大学的资源优势是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就在于它以科技实力较强、学科优势明显的研究型大学为依托。世界上的著名大学科技园都依托于著名大学,拥有一流科技园也已成为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对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来说,支持办好大学科技园,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共同发展的道路,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战略选择。通过科技园产业平台与学校学科平台的互动,可以填补学校的科研空白;通过科技园孵化平台与学校的重大项目对接,提升科研的应用水平;通过科技园研发平台与学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扩展学校的科技领域。大学的人才、科研、信息、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综合智力优势是大学科技园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大学的学科优势决定了大学科技园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大学科技园紧密依托大学的资源优势,有利于为社会不断孕育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也有利于在全社会促进创新文化的形成。

第四,完善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体系是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助推器。国际经验表明,健全的风险投资体系和完善的资本市场对高科技项目的孵化、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远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高速发展所产生的巨量融资需求,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大学科技园而言,融资渠道不畅始终困扰着孵化项目的转化和企业的成长。要加快研究和制订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具体措施的步伐,积极推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使大学科技园的融资瓶颈得以突破,从而推动大学科技园不断创新发展。

综合以上所述,结合武汉地区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状况,我们可以从大学的人才、技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进行比较分析。清华科技园具备全国一流的人才和技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北京这个大环境下,它同时也具备最好的实验设备和创新理念。因此,清华科技园发展的迅速与这些是分不开的。在基础建设都完备之后,最为关键的是文化氛围的形成,良好的园区文化氛围可以促进园区的建设。武汉地区的大学科技园最为缺乏的就是这点。我们要认识到,武汉现已具备的是拥有大量高校资源,并且高校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升,要利用好这些资源,结合迅速发展起来的经济(如光谷),来更好的实现园区的建设,在不久的将来,武汉大学科技园也将会展现出它良好的社会服务功能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梅萌.全面推进清华科技园向世界一流迈进[R].北京: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2007.

[2]梅萌,徐景宏.清华大学与清华科技园的关系[J].中国青年科技,2004,(8).

[3]徐景宏,梅萌.知识经济的加速器—清华科技园的理念和发展战略[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责任编辑 王友海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影响因素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检察机关业务运行机制面临的难题及解决之道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