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侏儒俑研讨

2009-04-29周晓莉

华夏文化 2009年3期
关键词:马夫东方朔生人

周晓莉

1978年临沂金雀山西汉墓中出土了6组陶俑,所有的陶俑都身材矮小。研究每组陶俑人和物的关系发现,这些俑都是奴仆身份,这应是考古中所称“侏儒俑”。据文献记载,“殉俑”是由“人殉”演变而来,殉俑逐渐代替了殉人,侏儒俑替代的是当时社会的侏儒人。故临沂金雀山出土的侏儒俑很可能就是西汉时期上层社会统治阶级所奴役的真实人群——侏儒人的替身。

1978年9月在山东临沂金雀山西汉时期的周氏墓地发掘中,清理出如下几组陶俑(现藏临沂市博物馆):

马夫俑一组。包括马夫和马各一件。马夫光头,赤脚,短衣齐膝,双手拢于袖内,大头大脚,脸上布满皱纹,面带笑容,高24,5厘米。

养牛俑一组。包括养牛人与牛各一件。养牛俑身材矮小,面容苍老,光头,短衣齐膝,双手拢于袖内,双脚着鞋,高15厘米。

女侍俑八件。分三式。I式六件。黑发,朱唇,长发垂背,长袍拖地,交领右衽广袖,双手垂拱于袖中,高31.5厘米。Ⅱ式一件。彩绘基本脱落,脑后挽髻,长袍瘦而拖地,交领右衽广袖,双手垂拱于袖中,高30.6厘米。Ⅲ式一件。彩绘基本脱落,短发齐领,短袍齐膝,交领左衽,双手拢于袖中,身材矮小,高23.7厘米。

彩绘顶壶女俑二件。先拖白陶衣,再以墨染鬓发眉目,朱绘双唇,长发垂背,发稍鼓起成垂髻状。浅灰色长袍上绘深色袍缘,交领右衽广袖,双手垂拱于袖中,头顶壶。通高22.3,壶高5.5,俑高16.8厘米。

女木俑六件。高矮不一,皆身材修长,着长袍,双手拢于袖中。高者22.5厘米。矮者12.5厘米。

男木俑一件。彩绘基本脱落,仅存有白色斑痕,着长袍,双手拢于袖中,身材矮小而粗壮,高11厘米。

上述金雀山汉墓所出陶俑,和以前银雀山所出陶俑,从烧造形态到制作的艺术风格完全相同,应是出于当时当地普通劳动者——无名制陶艺人之手。或可推想,各地很有可能均有制作俑类的作坊,以供葬礼所用,有如现在城里面“殡仪用品商店”出售花圈、幡扎之类的情景。

临沂金雀山周氏墓地所出陶俑中,有的身材特别矮小,如马夫俑、养牛俑、女侍俑、彩绘顶壶女俑等。观其相貌,皆为成年人形象,度其身形皆比一般侍俑体型短小。研究每组陶俑人和物的关系不难看出,这些俑有的是牵马缀蹬的马夫,有的是杂技艺人,有的是一般侍女等,都是奴仆身份。对以上诸俑认识如若不谬,它们应是考古报告中每每提到的“侏儒人俑”,或称“侏儒俑”。

《辞源》称:“侏儒——身体特别矮小的人”。古人有所见才能有所模画,考古发现的物质文化,应是当时社会真实生活的形象反映。

历史文献记载,“殉俑”由“人殉”演变而来。当时社会上确有这些被奴役的真实的“生人”,依据他们的形象制成的偶像被殉葬了。这里讲的“生人”即“活人”。古代用活人从葬叫人殉。用“生人”形象的偶像从葬称殉俑。《墨子·节葬下》:“天下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考古资料反映,人殉作为一种制度,殷代最盛。西周早期,用人殉葬仍然相当普遍,说明周武王翦商建国后,未立即废止人殉。西周中期之后,人殉制度还顽固地存在着,到西周晚期奴隶制度面临总崩溃的趋势,伴随而来的人殉制度也开始被废除。春秋时期,殉俑逐渐代替了殉人。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礼记·檀弓》:“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注:“俑,偶人也,有面目机发,有似于生人。”

《淮南子·缪称训》:“鲁以偶人葬,而孔子叹。”

孔子生当春秋末世,一生以恢复周礼为己任,他反对人殉,并以俑为陪葬者为非,但也无疑证明孔老夫子时期已经大兴“始作俑,而用之”了。

“俑”是奴隶社会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用人殉葬的继续,是被奴役者的“替身”。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生人形貌相似的陶制“生人”——被充作奴役者替身的陶俑沿袭下来了。推而论之,侏儒俑替代的应是当时社会的侏儒人。文献记录历史上确有侏儒人之说。

《东夷杂考》:“西周末造厉、宣、幽,器似侏儒……”。

《路史·国名记》:“曹姓……后迁娄,是邾娄,今济之任城南二十有邾娄城。”

《礼记·王制》:“侏儒百工。”

据民俗资料证明,现在世界上仍有侏儒人种,在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的交界处一个名叫亚凡的小村落,隐居着一群矮人,大约三百多人,身高均在一米以下,当地人称他们为“尤卡司”。在非洲赤道地区的莽莽丛林中,居住着矮小的俾格米人,男人平均身高不超过一米半,是非洲最古老的居民之一。在孟加拉湾安达曼群岛的原始森林中生活着一种总数不到六百人的土著居民,称为矮种黑人。

关于侏儒,李白风先生在《东夷杂考》中有这样的记述:“从《国语·晋语》:侏儒不可使援的话来看,春秋时这些人的后裔已经变成‘丑角,后来又演变为徒供后庭嬉弄的可怜虫,试看汉时的东方朔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关于东方朔嬉弄侏儒之说确有书证。

《汉书·东方朔传》:“久之,朔绐驺侏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侏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侏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侏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侏儒长三尺馀,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馀,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上述记载证明西汉时期上层社会确实养了一批为之服务的侏儒。

金雀山所出马夫俑应是西汉时期“侏儒为驺者也”的真实反映。“驺者”是封建时代贵族官人出门时所带的骑马的侍从。他们虽然很辛苦,但俸禄尚可,“侏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与东方朔同。所以。当时制陶艺人在塑造“驺者”偶像——金雀山所出马夫俑形象时虽脸上布满皱纹,但却面带笑容,细腻刻画了侏儒人劳作辛苦而俸禄尚可的心态。

综上所述,临沂金雀山所出土的侏儒俑,很可能就是西汉时期上层社会统治阶级所奴役的真实存在的人群——侏儒人的替身。殉俑葬俗是礼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礼俗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据说周边国家也有殉俑的葬俗。殉俑的葬俗,不管人们反对与否,这种文化都曾长久地存在与发展,直到今天它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时至今日民间丧葬中的“车马纸人”无疑是“涂车刍灵”的继续。

猜你喜欢

马夫东方朔生人
驼铃马夫
老宅
东方朔的自夸式检讨
鼠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牛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虎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往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