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2009-04-29孟金凤
孟金凤
(张家界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お
摘 要: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40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患者,随即分为两组,每组20例,I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II组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及宫腔填塞纱条。从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对比两组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I组病例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均低于II组(P<0.05),两组患者无1例因血液循环不良或再出血而再次手术或子宫切除,无并发症发生,子宫复旧、月经复潮时间无异常。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具有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及安全易行等诸多优点,早应用可避免失血性休克、DIC、感染的发生,并能保留生育功能,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行之有效的外科止血方法。
关键词:剖宫产;产后出血;背带式缝合
中图分类号:R7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3-0074-02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居产妇死亡原因的第1位,而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又居产后出血的首位。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对降低产妇死亡率极为关键。近年来,我院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妇产科于2004年9月—2008年7月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40例,随机分为I组和II组,每组20例。两组在年龄、孕周及孕产次上无明显差异。所有病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无子宫、附件合并症,新生儿出生体重2700~4800g,剖宫产指征包括重度子痫前期、双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剖宫产史、前置胎盘、产程延长或停滞,两组剖宫产指征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I组[1]:首先将子宫托出腹腔,清除宫腔积血后用1号可吸收线,从子宫下段切口的左侧中外1/3交界处的切缘下方2cm处进针,穿过子宫肌层从切口上缘对应部位出针,依次穿浆肌层,不穿过蜕膜层,横行褥式缝合2~3针至宫底,于宫底部再次垂直褥式缝合1针(距宫角3cm),出针后将缝线绕过宫底达子宫后壁,子宫体中部与前壁同法缝合子宫后壁2~3针,出针于子宫下段切口水平进宫腔,水平出针至右侧后壁,同法进行右半部后壁向前壁缝合,但缝合方向相反。最后于切口右侧中外1/3交界处的切缘下方2cm处出针,在助手再次挤压子宫的同时,缓慢拉紧缝线的两端后打结5次,血止后缝合子宫切口。观察10~15min,确认子宫色泽转为红润,收缩变硬,阴道流血渐止,生命体征平稳,方可关腹。II组:采用按摩子宫,热盐水纱布垫压迫出血部位,宫体、静脉应用缩宫素及止血药物出血部位8字缝合,按传统术式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及宫腔填塞纱条。
1.3 疗效评定标准[2]
有效:阴道流血量≤50mL/h,子宫收缩良好,质硬,出血逐渐减少或停止,生命体征平稳,尿量正常;无效:阴道流血量>50mL/h,子宫收缩不良或顽固性子宫收缩乏力,质软,出血不能控制,生命体征恶化,尿量<30mL/h或无尿。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I组病例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均低于II组(P<0.05),见表1。
I组无1例因血液循环不良或术后再出血而行剖腹探查或行子宫切除;II组有2例行子宫动脉结扎加宫腔填纱无效,而再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为10.83%[3]。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一般的处理办法有按摩子宫、药物治疗(宫缩素、前列腺素等)、宫腔填塞、子宫动脉结扎、髂内动脉结扎等。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与其它止血方法比较,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止血迅速可靠、损伤小、恢复快、副反应小及保留子宫等优点。临床实践中我们的体会是:应用越早,止血效果越好。在遇到有产后大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巨大儿、产程异常等,发现术中有出血倾向,表现为胎盘娩出后子宫收缩乏力,应用缩宫素的同时,可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此术式如背带样将子宫捆住,使交织于子宫壁间的血管被有效挤压,血窦被动关闭而止血。这样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对于基层医院易出现缺乏血源、髂血管结扎不能准确到位的情况,确为一种实用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B-LYNCH C, COKER A, LAWAL AH, et al. The B-Lynch surgical technique for the control of massive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 alternative to hysterectomy Five cases Reported[J]. Br J Obstet Gynaecol, 1997, 104(3):372-375.
[2] CONDOUS GS, ARULKUMARAN S. Medical and conservativ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J]. J Obstet Gynecol Can, 2003, 25(11): 931-936.
[3]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4.
(责任编辑:姜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