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生化武器
2009-04-29秦云侠
秦云侠
违背人性的化学武器
1915年4月22日,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地区,德军猛烈的炮火打得协约国士兵抬不起头来。但到了下午,炮火停了,阵地上出奇的平静,法国士兵对此感到奇怪,悄悄地走出堑壕,想探个究竟。突然,他们从德军的阵地上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团团黄绿色的烟雾袅袅升起,随着微风逐渐扩散,向已方阵地飘去。面对这越来越近的烟雾,法国士兵有点不知所措。一会儿,他们已被滚滚的浓雾所吞噬。睁不开眼睛,喘不过气来,喉咙疼痛。许多士兵狂喊着到处乱跑,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很快,有些人窒息死亡。
法国士兵当然不明白这烟雾的秘密。但是正是这团黄绿色的烟雾,揭开了人类化学战史的序幕。这烟雾就是德军施放的氯气,这次战争中,德军用5730只钢瓶向法军阵地施放的氯气约有180吨,造成了1.5万人中毒,5000人死亡,2400人被俘。这一被称之为“伊普尔之雾”的化学战震惊了整个世界,同时又加快了化学武器应用于战争的步伐,光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就使用了11.3万吨化学武器,伤亡人数达130万。
化学武器是指用毒剂的毒性杀伤人员、牲畜,毁坏植物生长的一种武器。一切装有毒剂的导弹、炮弹、炸弹、火箭炮、地雷、布洒器、毒烟罐等均属化学武器之列。自从“伊普尔之雾”以来,由于化学武器具有造价低廉,来源方便,操作简单,杀伤途径多,威力大等特点,其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高科技进入军事领域后,化学武器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有了提高,目前,外军装各的化学武器弹药已超过100种。
化学类武器按其毒理作用可分为六类:
神经性毒剂。主要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可通过人体呼吸道和皮肤接触达到中毒的目的。美国的沙林毒剂弹药、VX毒剂弹药都是神经性毒剂。其中VX比沙林毒性更大,它是以液体造成地面和物体染上毒性,通过人体皮肤接触后引起中毒,它的持续时间较长,可达几昼夜,作战中可阻碍和削弱对方作战能力。美军目前有十多个品种的VX毒剂,总量达3000吨。
糜烂性毒剂。破坏人体的细胞组织,使其造成溃烂,芥子气、路易氏气就是这类毒剂。它主要使空气、地面和物体表面染毒,通过人体皮肤接触达到中毒的目的。
全身中毒性毒剂。破坏人体细胞的氧化功能,使人缺氧而亡。氯氰酸和氯化氢属于这类毒剂。通过投弹形式形成烟雾污染空气,人一旦吸入便会中毒。当年得“伊普尔之雾”就是这种毒剂的祖师爷。
窒息性毒剂。伤害人体肺部使人窒息身亡,光气、双光气都属此类。以污染空气为主,人体吸入造成中毒。
失能性毒剂。破坏人的思维功能和运动技能。使其丧失战斗力,BZ就是其中之一。一旦中此毒,人就会变得精神失常,运动失控,根本无法进行战斗。
刺激性毒剂。它的功能是刺激人的眼睛和上呼吸道,CS、苯氯乙酮、亚当氏气等均属此类。1928年,由美国的卡尔森和斯托顿合成的CS是当今世界消耗最多的毒剂。据说两方国家的一些富翁、年轻妇女都将它作为防身武器,一旦遇险,一种装有cs的小型防身自卫喷雾能使他们化险为夷。
尽管1993年1月13日签订了全面禁止、彻底消毁化学武器的国际公约,但世界各国对化学武器的研制和发展仍没有停止,只要世界上仍有战争要打,那么化学武器将仍有使用的可能。当然,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都不愿再看到“伊普尔之雾”的重现。
令人恐怖的生物武器
生活中若有人得了霍乱、肝炎等传染病,人们就会躲避他,即便是住院,也会被隔离起来,目的当然是控制病菌的扩散,保护健康人免受传染。然而,有一种武器却是靠散布细菌来致敌伤亡,那就是生物武器。尽管它不像枪炮炸弹那样让人血肉横飞当场死亡,但有时它的杀伤威力却远远大于一般意义上的炸弹。因此各国对其都十分重视,目前有三十多种生物战剂是国际所承认的,可分为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和毒素等6大类。
将细菌用于战争的历史很悠久。1347年,鞑靼人与热那亚作战,当时,热那亚人躲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卡发城内,任凭鞑靼人怎么进攻,他们就是坚守不出,围攻持续了一个多月,鞑靼人未能进入城池半步。这时,一名随军医生想出妙计,将带有淋巴腺鼠疫感菌的毒箭射向城内,结果收到奇效。城内军民大多数染病不起,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只得乖乖地缴械投降。这是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生物战。中国人民也深受生物武器之害,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驻在我国哈尔滨南郊平房附近的“731部队”就是罪恶滔天的细菌部队,他们不仅抓去大批中国劳工当试验品,而且把研制的十多种细菌,采用飞机投掷、特务投放的方式,在我国大片土地上使用,致使数以万计的百姓受害。
使用生物武器的战争还有很多,在越南战场、朝鲜战场,美军都先后使用了大量的生物武器,他们采用飞机投掷的方式,将带有鼠疫杆菌、炭疽感菌、霍乱弧菌的鼠类、昆虫、哈蜊、杂物投向目标,造成大批人员伤亡。
生物武器包括装有生物战剂的弹药及其施放装置。像导弹、炸弹、炮弹等,只要装有生物战剂的都属生物武器。在美国,从1941年开始研究生物武器以来,已贮存生物战剂十多种,并制成各种弹药。譬如:M201中型导弹的弹头、750磅集束炸弹、E61Y4型炸弹等,还有适应飞机使用的A/B451型喷洒箱等,这些生物武器一旦释放出来,其破坏力是很大的,其中一枚中型导弹施放气溶胶,污染面积就可达200平方千米。
生物武器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因此引起了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不满,为禁止生物武器在战争中的应用,1971年12月16日联合国通过了《禁止试制、生产和储存并销毁细菌(生物)和毒剂武器》的国际公约。然而,这一国际公约并未起到太大的作用,生物武器在一些国家仍然继续研制。
在美国,利用新的病原体制造生物武器的研究正持续地加紧进行。设在巴西亚马逊河口地区的美国罗氏基金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发现新的病菌60多种,其中不乏毒性大、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病菌,一旦这些病菌用于战争,后果就不堪设想。而正在研制中的基因武器更是危害极大,因为基因武器是通过人体遗传基因重组,将特殊的致病基因移植到微生物体内,从而制造出新的生物武器。这种武器可使整个民族灭绝,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一旦这些细菌在敌对国的河流、城市、交通要道等重要地区肆虐,那么人、畜将患上一种无法治疗的怪病,不仅军队不能打仗,就连整个民族都将濒临灭亡。显然,这种基因武器一旦研制成功,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威胁,被人们称为“世界末日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