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奇笛手孙晓阳

2009-04-29

当代人 2009年5期
关键词:宣化笛子竹笛

张 亮

孙晓阳,中国优秀特长生辅导教师,艺名“晓笛”,张家口音乐家协会会员。他15岁拜中国竹笛大师冯子存为师,恢复高考后,考入宣化师范。1984年,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1985年调宣化龙烟矿山公司职工医院,任工会千事。后退出单位,专职从事音乐教学活动,其指导的学生,多次在省、市、全国的艺术活动中获得骄人成绩,并有多人考上国内高校。孙晓阳创作的歌曲《西部,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入选2004年原创原唱歌曲全国征集活动。2004年。该曲参加河北省第七眉燕赵群星奖评选,获纪念奖。

(一)

竹笛艺术,在张家口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老一辈竹笛大师冯子存,就是在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他所代表的北派笛风。便是张宣一带的民歌以及二人台艺术融汇下产生的风格。至今,在张家口的民间,竹笛这一领域依然是卧虎藏龙,孙晓阳便是这其中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孙晓阳1957年出生,7岁时,得到一只7分钱的竹笛,从此,笛子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管走到哪里,笛子都随身携带。孙晓阳的母亲是庞家堡的老师,家庭在经济条件和文化氛围优于其他家庭,凭着对笛子的热爱,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小学五六年级,孙晓阳的笛子在学校以及周围便小有名气。孙晓阳的父亲在矿工会工作,工厂里有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年幼的孙晓阳便频繁在工厂里参加演出,面对这样一个孩子,工人师傅们总是给与热烈的掌声,每次吹完一曲,工人们便高喊:“小朋友再来一个!”上初中后,他又经常到宣化参加宣化钢铁公司的演出。

在少年时代,孙晓阳的笛子已经如初升的朝阳般充满着青春的冲劲。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时的自己谁都不服,看到谁的笛子吹得好,就一定要超过人家。

初中时,大约是1972-1973年。孙晓阳回到老家阳原县。那时,每年过年。阳原县都要举办会演。作为小有名气的少年笛手。孙晓阳自然参与其中,同样,每次演出都得到热烈的掌声。

有一次,有人跟孙晓阳说:“你笛子吹得不错,你知道咱们阳原县还有个吹笛子吹得好的,外号叫‘吹破天的人吗?”

那个年代,各种媒体极为匮乏,在庞家堡长大的孙晓阳对外界的各种信息了解极为有限,只有十四、五岁的他还不知道“吹破天”是谁。听到周围的人对这个“吹破天”如此赞赏,年少气盛的他很是不服。打听好“吹破天”住在哪里,便独自去寻访了。

这位“吹破天”是何许人也?他便是第一个将竹笛独奏艺术搬上舞台的笛子大师冯子存先生。冯老也是阳原人。当时。已近七十高龄。1953年,冯老一曲《喜相逢》和《放风筝》,将北派笛子的高亢明亮带给了国人,之后,他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文革开始,广大教师遭到迫害,冯子存出生贫苦,成份较好,他们找不到冯老的小辫子,便以战备疏散为由,将冯子存一家遣散到老家阳原。这才有了少年笛手寻访花甲大师的佳话。

虽然当时的孙晓阳还是个学生,自己没有收入,但毕竟不能空手而去。他给冯老买了两盒当时的冬梅牌香烟。提起这事,也是颇为有趣,孙老师说:等见到冯老,才知道,冯老抽的是光荣牌香烟,光荣牌当时卖3毛多,而自己送的冬梅当时只买一毛七。尽管如此,看到有年轻的后生拿着礼物来看望自己,冯子存十分高兴。据孙晓阳回忆,当他给冯子存吹了一段笛子后,冯老很是高兴,同时,冯老指出:你的吐音还须提高,吐音要吐得像珠子掉在玉盘里一样,要吐得当当响。忆及此,孙晓阳说,冯子存先生用阳原话说“当当晌”那几个字,很有感觉,很有味道,至今虹在耳边。完后,冯子存便给孙晓阳示范了一下《喜相逢》和《五梆子》。年少的孙晓阳这下真是开了眼了,没想到笛子还能这样吹,他激动地请求冯老收下自己,冯子存高兴地用阳原话说:

“你这个娃不赖,你这个娃不赖,我收下了。收下了!”

每当回忆起这段老少交往。孙晓阳都很激动,孙老师说,冯子存先生那一代艺术家,采取的是口传心授的方法。冯老不识简谱,他将民歌、二人台融会贯通,然后音随心出,一切显得极为自然。但是,当专业音乐人士给冯老记谱的时候,麻烦来了,对于同一首曲子,冯老每次的演奏都不一样,他随心所欲地在细节上进行变化。在他自己看来,这是正常的,但在专业人士看来,却很头疼。于是,便总提醒冯老:您怎么又和上次不一样了?

以《喜相逢》为例,等给冯老录完音后,标准的冯子存式吹法算是确立,但实际上,在私下里,冯老可能又变换了细节。孙晓阳说,他从冯子存那里学到的《喜相逢》便是另外一种风格的。说到这里,孙老师给我做了示范,果然与冯子存录音上的有些不同。

(二)

上高中后,孙晓阳又遇到一位老师,便是当时学校的体育老师杨振武,这个懂笛子的体育老师要求相当严格,在他的指点下,孙晓阳的笛子又有不少进步。1975年高中毕业,那一年,空军到当地招飞行员,孙晓阳体检样样过关,录取大有希望。可惜,家庭出身拖了后腿。

不能上天,只好下乡,1976年,孙晓阳来到赤城县龙关镇三岔口大队。飞行员之梦虽然破灭,但艺术之火依然燃烧。走到哪里。孙晓阳都展现出火一样的激情。县文化馆的演出是少不了孙晓阳的。在此期间,孙晓阳创造了两首曲子,一首是《知识青年下乡忙》,发表在当时的县文艺刊物。另一首是笛子曲《辽阔草原马儿壮》,县文化馆的领导觉得这首笛子曲不错。便将该曲寄给了当时的著名作曲家刘文金先生,刘先生将此曲进行修改后。寄给赤城县群艺馆,谁料群艺馆没有将该曲送还给住在龙关镇三岔口大队的孙晓阳。却将它误送到了当时的师部宣传队。结果,经过一番折腾,曲子去向不明。这么一首由青年笛手创作,并经过老作曲家修改的珍贵曲子,就这样失踪了。这对于当时的孙晓阳来说,无疑又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文革结束后,恢复了高考,孙晓阳考入宣化师范。1980年,师范毕业后,他进入了宣钢龙烟矿一中,当起了中学教员。1984年,孙晓阳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学习钢琴作曲,以及新的音乐教学法。1985年回宣化,调到龙烟矿医院,任工会干事。并成立乐队,取名“红十字乐队”,担任指挥。虽说是一支小小的乐队,但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却给矿上的工人带来了无穷的乐趣。1986年,张家口市电视台专门录制乐队演出,张家口市记者撰写的《激荡在红土地上的音符》,报道了孙晓阳的事迹。

由于成绩突出,孙晓阳的仕途也蒸蒸日上,被推选为单位的工会主席。但经过权衡,他决定退出,这在常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退出后一段时间,孙晓阳基本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不久,宣化一家叫做星海琴行的学校聘请孙晓阳去当校长。教学生们笛子和钢琴。孩子们的单纯和可爱,让他又找回了家园。干了一段时间,他觉得,与其给人打工,不如单干,于是,退出琴行,单独带起了学生。这一下,便一发不可收拾。孙晓阳教学极为认真,坚决保持一对一授课。有的老师采取办大班的方式,对于这种现象,孙晓阳认为,音乐不比其他,只有一对一授课,才能保证质量。多年来,孙晓阳培养出了许多优秀弟子,他们多次在国内、省内的音乐艺术活动中取得骄人成绩,并有多人考上国内音乐院校。孙晓阳也经常被邀请参加省、市的青少年艺术活动,担任评委、顾问,并被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等几家单位评为“中国优秀特长生辅导教师”,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国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会评为“优秀教师”。孙晓阳这团火,又烧起来了。

责编孙达

猜你喜欢

宣化笛子竹笛
山里有间笛子铺(中)
山里有间笛子铺(上)
My Mother
我的坚守
竹笛
沧海桑田宣化城
特异功能枪
比环保更环保
竹笛
宣化影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