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等
2009-04-29陈波
陈 波
体育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
陈波
心理素质培养为体育教学目标之一,在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健康成长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迅速变革,成长中的青少年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作为个体逐渐走向成熟,但又尚未成熟,心理上很容易出现不健康的倾向,如孤僻、易怒、固执、轻率、自卑、嫉妒等,面对这些,体育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利用体育运动的特殊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治疗,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1、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1.1应关心爱护学生,加强沟通,做到知己知彼。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使得教师与学生容易交流,也便于教师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师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确定哪些学生有异常心理,哪些学生心理素质较强。然后通过反复谈心等手段收集有关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内心世界,认清主要问题,然后对最困难和需要改善的问题,确定放置目标。
1.2提供心理支持。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科学地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和练习向异常者施加心理影响。对他们要以诚相待,经常关心、鼓励和支持他们,使得彼此相互信任,然后引导其认清自己的不足,努力解决心理上的矛盾。实践中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对待偏执型学生应经常采用多友训练法,使学生之间相互保护和帮助,彼此信任,在不知不觉中建立友谊,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碍。对待回避型、依赖型的学生,应根据个人情况,鼓励其参加课外兴趣体育小组,即兴趣培养法。其次,教师要通过表扬、鼓励、来减轻他们的焦虑,促进其积极行为的增长。另外,通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在竞争中可获得成功体验,逐步消除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
2坚持长期性原则
2.1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教师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一次次地教学实践,并将异常心理治疗和预防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方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2.2体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其理论知识,而且要结合教学实践给予合理地实施。教书是形式,育人是目的,是关键。
在体育课中贯彻自主性学练的教学模式
张立杰聂宏学
目前,大多数的体育教师仍习惯于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习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绝对权威,忽视学生主动性的弘扬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我们提出自主性学练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在于要把先进的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学练的过程中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一、自主性学练的原则
1、转换教师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就要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就要从学生教室的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把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2、用“教材教”、不要“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运用教材达到传授知识、学习方法、增长才干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深入地学习和钻研教材,认真分析研究课例,使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达到结构化,知识内容的呈现过程问题化,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使知识内容经验化。“不要教教材”,就是把教材当作是一种学习的载体,学习不能拘泥于教材,要超越教材,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3、师生交往互动原则。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相互交往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就是通过这种对话和交流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的。
二、自主性学练教学模式及其应用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如课的开始,设计一些精彩的内容,如用讲故事,猜谜、游戏、激将法,或不按常规的四列横队开课,以散点、各种图形开始,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良好的开端必是成功的一半”。创设情境,不只是一个环节,情境是连续不断的动态,随着课的延伸,情境随之延伸,创设情境要贯穿体育课的始终。其体现形式为:用游戏、竞赛、音乐、故事创设情境。使整个教学情境体现生动活泼的气氛,让学生乐于主动参与,达到“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乐、乐中思”的教学境界。
2、自主思考、互动探索。这是自主学练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是该模式的核心。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学练目标和问题,紧密结合新学内容,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练。不但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还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练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练,主动探索,认真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此时体脑并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开发能力,提高素质。
3、反馈交流。教学中在学生自主学练的基础上,采用提问、示范、讨论、点拔导学、检测、信息反馈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显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讲解示范更有针对性,使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例如:在技巧的综合课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了单个动作后,再让学生进行组合动作的练习,再根据不同方式的组合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创编多种组合的动作,这样既摸清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又用新创编的动作组合训练了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自主学练的能力。
4、强化训练。此环节是对前三个环节的评价、发展、升华。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练目标,设计一些能兼顾全体学生学情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学练,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同时在学练过程中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效。
体育教学中的“多元评价”
张锋
“多元评价”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个班级或对某些学生用区别对待的尺度进行多元评价;二是运用体育教学这个载体,教师、学生和家长分别从各自角度进行多元评价。相对而言,前者做起来并不难,而后者做起来虽难一点,但只要坚持下去,成
效明显。近年来,笔者在这方面“有心”尝试,取得了一些心得。
一、教师评价——导向效应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常运用鼓励或指导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练习方法和理解程度等给予及时、有效地指导,肯定和鼓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从而使体育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记得在教学急行跳远腾空一节教材时,有个班级的几位同学总是“腾”不起来,腾空收腹“蹲踞式”的空中姿势就是没感觉,练习时引来了部分同学的议论和取笑。针对这一情况,我先让会做的同学进行练习,让那几位同学在踏跳板旁观察,等自己有感觉想练就去练。果然,其中一位同学勇敢地有起色的完成了动作,迎来了大家的掌声。就这位同学的表现我用赞扬和激励性的语言进行了评价,同时再次讲解动作要领,鼓励其他同学大胆地去练,引导学生们多练习,互相帮助纠正。课后让这几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时,都说是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使自己有了信心去完成动作。
教师评价,犹如行路时黑暗中的“明灯”,引导着学生们该怎样学,如何练,同时,更主要是激励学生通过体育煅炼养成锲而不舍的品格。
二、学生评价——重在参与
评价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注重启发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对评价的参与意识与自我体验,养成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习惯和能力。学生自我评价时,教师要求不宜太高,只要学生有自评的勇气和提高自我的愿望即可。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学生互评,发挥同学和练习小组的作用,由小组长负责在小组内进行评价。小组长监督检查本组的同学,同学监督小组长,互相监督、互相评价。
学生评价,重在参与,一方面学生通过相互评价,认识自我,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学会观察和口头表达的一种能力。
三、家长评价——旨在沟通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教诲,同学的鼓励,更离不开家长的关注和教育。校运会、公开课可邀请部分家长参观、座谈,平时则通过问卷和书信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从中了解自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然后对自己孩子作出评价。此举无疑是在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间建起了沟通桥梁,更重要的是让家长也看到了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发展经历,同时,老师也在同步更新教育观念。
体育教学中的“多元评价”。并非是对学生进行筛选和淘汰的工具,而是一种积极手段,能够及时诊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得失,优化教学方法。通过近年来尝试实验,我深深体会到,客观、合理、正确地评价不但教育和激励了学生,也改进和完善了教学过程,突出了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主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