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不胜收巧妆容

2009-04-29

当代人 2009年9期
关键词:脂粉化装旦角

齐 易

京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演员的化装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京剧演员的化装,要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以粉墨胭脂勾画出或娇美、或庄重、或夸张的各式妆容,来揭示不同角色的性格、人品、精神面貌以及心理状态,形成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舞台艺术效果,从而达到更完美地塑造艺术形象的目的。

一、化装的作用

化装可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貌,使演员的外貌符合所要扮演的人物角色。如梅兰芳在50多岁时饰演《打渔杀家》中的萧桂英,只有通过化装的手段,才能使舞台上出现一个袅娜多姿的少女形象。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演员,如果扮演百岁的佘太君,也必须通过化装,才能脱却演员自身的稚气,给观众以两鬓如霜、刚毅苍迈、老当益壮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利用化装技巧还可以弥补演员面部形象的不足,如有的旦角演员其脸型较宽或较胖,可通过片子的粘贴塑形等技巧改变原有的脸型,将其面部轮廓变得秀丽而俊美,取得理想的艺术效果。

化装不仅改变了演员的外貌,还能够起到揭示角色的内心世界,使不易把握的人物性格外显化、典型化的作用。演员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借助化装的力量可以使自己得到启发,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演员深刻理解所扮演的人物,把演员引入规定的角色,使演员更加生动准确地进行表演。

京剧等中国戏曲艺术的化装方法,还具有某种夸张写意的成份。如净角的脸谱,人性善恶一望而知,这样能够使角色形象更生动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引导观众对剧情产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二、旦角的化装

旦角的化装,其油装的画法大致有上底油、拍底色、拍腮红、定妆、涂胭脂、画眼圈、画眉毛、画嘴唇、勒头、贴片子、梳扎、插戴头面等程序。

上底油是将凡士林油擦于面部;拍底色是将底色均匀拍于整个脸庞。底色由红、白色的化妆油彩调配成嫩肉色。底色的深浅要根据舞台灯光的强弱、人物的年龄、身份而加以区别;涂腮红以大红色化妆油彩为主,略加玫瑰红色。方法是从眼窝、鼻梁两侧开始,压住眉毛,再由上而下、由中间向两侧,由深渐浅地均匀拍打,直到与底色融为一色。定妆即敷粉,在拍打的油彩上敷上一层薄薄的脂粉,可使油彩的造型固定在脸上。涂胭脂是用大红、荷红、赫红等颜色的胭脂涂在腮红的部位。画眼圈要根据演员的眼睛大小、脸型胖瘦,进行适当夸张。旦角演员基本是以凤眼的形式,外眼角略往上挑,给人妩媚之感。画眉毛即用眉黑笔在原有的眉毛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如青衣、花旦要画柳叶眉,武旦、刀马旦要画剑眉,彩旦要画八字眉。画嘴唇即用大红油彩勾画上下嘴唇的轮廓,起到美化作用。演员嘴大的,可适当画小画薄,嘴小的可适当画大画厚。勒头的作用是将眼梢和眉梢吊起,并消去面部皮肤的皱纹,使剧中人显得有精神;贴片子、梳扎、插戴头面等则都是对头发部位的妆饰。

京剧的旦角由于年龄、身份以及性格的不同,大致有青衣、花旦、老旦、武旦、刀马旦、彩旦之分,在化装时还要注意人物与行当的差别。如青衣要显得庄重、典雅,因此底色要浅一些,腮红的部位要小一些,颜色也要浅一些,眼部要画柳叶眉、丹凤眼,眼圈不要太重、太宽。头部一般梳成传统的发型,俗称大头,特殊情况时也梳成古装头或旗装头。有时戴红绒花、凤头桃表示结婚、喜庆,以左戴茨茹叶为守寡、丧夫,右边留甩发表示流浪、发配、疯癫的精神状态。花旦大多年轻、活泼、天真,因此底色略深,腮红部位略大一些,要显示出青春的活力,眉毛要两头尖细,中间略粗而弯,呈弦月型;口型要小,呈圆型,嘴角略往上挑。有的花旦的印堂还要画一红点,以示其天真可爱的少女身份。头部大都梳抓髻,带辫子,头要梳得比青衣小些,头上抓髻还要打网子花。武旦和刀马旦的底色要深一些,腮红的部位也要大一些,眉眼吊得高一些,以表现妩媚中带有英武气概。她们在剧中多扮演行侠仗义的英雄,表现形式也大多以武打为主,所以在戴头面上以少而轻为基本原则。老旦大都是本色脸,不敷脂粉。但青年演员扮演老旦角色,需在额间、眉角和鼻窝略画出几笔皱纹,就能够刻画出老年妇女的面貌;彩旦的面部化装,由于性格的不同,有搽脂粉的,也有不搽脂粉的,但大都在额角或腮边点一颗黑痣。正面人物的彩旦梳平三套蚂蚁鬏,反面人物常梳苏州撅,带红辣椒。

三、生角的化装

生角的化装程序,与旦角大致是一样的,但由于年龄和性格的不同,小生(包括文小生、武小生、穷生、娃娃生)、武生、老生等在面部化装及口、头部妆饰上是有所区别的。

小生扮演的是青年人,面部化装应眉清目秀,容颜俊美。文小生的面部化装,脂粉涂抹得要重一些。印堂上要抹红彩,口红可基本照演员的口型涂抹。眉眼的描画宜长宜秀,表现少年俊秀的容貌;武小生化装与文小生略同,但上眼皮的胭脂要抹得稍淡一些。印堂的红粉要重要长。眉眼吊得较高较紧,以表现英武干练、精神飒爽的风姿;装扮贫穷的书生,脸上的脂粉要擦得略淡一些,以符合剧中人穷途落魄的生活境况; 娃娃生扮演的是少年儿童,像《宝莲灯》的沉香、《三娘教子》的薛倚哥等,面部化装要表现出天真活泼的神气,和成年的小生化妆,略有区别。眉宜弯细略长,眼圈描黑,但外眼角不宜过长,印堂上常涂画一个小红圆点。武扮的哪吒等角色,可以吊起眉眼。

老生多扮演正派的中、老年人。扮中年人时,面部化装应端庄稳重,气宇轩昂。脸上略敷脂粉,画眉抹彩。印堂上略抹红彩,色不宜深。眉要浓黑细长,眼圈的黑色较重,但不宜过宽。扮演老年人物时,脸上不宜过多涂抹脂粉,化装要显得容颜老迈。扮演年老的英雄武将,面部化装应于苍老中带有英雄气概。我国古代以长须为美,老生口部往往要以挂髯口来装饰,分为“三髯”和“满髯”两种。三髯是三绺长须,有“黑三”、“参三”、“白三”三种。“满髯”是胡须连鬓落腮,非常丰满。一般中年人物要挂黑三髯,老年人物要挂参三髯、白三髯或参满髯、白满髯。

四、净角与丑角的化妆

净、丑角的化装程序,也与旦角大致一样。但是,生、旦角色的化装,被称为“俊扮”、“素面”,一般是重在表现剧中人物面貌的端正、俊秀,其特点是在演员原有面部形貌的基础上略施彩墨,以达到美化效果。而净角与丑角的化装,是带有夸张性的脸谱的,又叫“花面”。脸谱的花面装,从设色的五彩缤纷、构图的千姿百态上显示贵与贱、美与丑、善与恶、忠与奸,含有褒贬的意味,与素洁的俊扮形成了对比,生发出强烈的戏剧审美效果,给人以美不胜收的艺术享受。

关于不同颜色脸谱的各自含义,我们在前面关于净行的文章中已经介绍了。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脸谱的谱式分类。整脸,其脸部的化装颜色基本上是一个色调,只是在眉、眼部位有变化,构图简单。三块瓦脸,这是脸谱中最基本的谱式。它以一种颜色作底色,用黑色勾画眉、眼、鼻三窝,分割成脑门和左右两颊三大块,形状像三块瓦一样。花三块瓦脸,在三块瓦脸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纹样,将眉窝、眼窝、鼻窝的纹路勾画得较复杂。碎脸,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比花三块瓦脸更花哨。构图形式多样,色彩种类丰富,线条复杂而细碎。六分脸,脑门上的立柱纹与眼部以下部位均画成一种颜色,脑门上立柱纹以外的颜色占全脸十分之四,眼部以下的颜色占全脸十分之六,上下形成四六分的形式,故称六分脸。十字门脸,从额顶到鼻尖画一通天立柱纹,两眼窝之间以横线相连,立柱纹与横线交差形成十字形,故称十字门脸。歪脸,构图、色彩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元宝脸,由三块瓦脸变化而来,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宝。僧道脸,包括僧脸和道士脸。太监脸,专用来表现那些擅权害人的宦官,尖眉子示其奸诈,菜刀眼窝暗寓其渔肉百姓,光嘴岔下撇,以突出其谲诈残忍的性格。脑门勾个圆光,以示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养尊处优,脑满肠肥的神态,色彩多用白、红两种。神怪脸,用于表现神、佛以及鬼怪的面貌,主要用金、银色,表示虚幻之感。象形脸,将鸟兽整体或局部特征图案化后勾画于脸上。丑角脸,又称小花脸、三花脸,其特点是人物脸面中心一块白,形状如豆腐块、桃形、枣花形、腰子形、菊花形等。

经过千百年历史沉淀和积累、又被京剧推到了极致的中国戏曲化妆艺术,是戏曲舞台美术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戏曲化妆以它鲜明的艺术特征,不但深受国人的喜爱,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责编:王鹏刘贤)

猜你喜欢

脂粉化装旦角
“化妆”与“化装”
探究戏曲旦角身段艺术特征
戏曲扮相的“变”与“常”——从清代至民国的女子发式与旦角容妆
施光南在京剧创腔领域的探索——对现代京剧《红云岗》旦角唱腔的颠覆性设计
波比化装
谁是那个化装的接头者
樱花
梁素珍广东汉剧旦角表演艺术特色简析
CHIC的化妆包
唯美主义者
——埃西浦太太——奥尔德斯·赫胥黎的《脂粉》主人公性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