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的增长从哪儿来?
2009-04-29杜若洋
杜若洋
“我们怀疑他们去年的账是怎么做出来的。”A君的一句话,佐证了我对向日葵光能的疑虑。
A 君就职于某创投公司,去年上半年曾经和向日葵光能有过深度接触。“当时他们的融资需求非常刚性,价格咬得很死。我们还在犹豫时,光伏产业危机就来了,我们当然就放下了这个项目。现在他们竟然报了创业板!让我们大吃一惊。在全行业萧条的背景下,它不亏就是好的了,怎么可能高增长?”
A 君的疑虑并非一家之忧。2008 年,在一场产业浩劫之后,以无锡尚德为旗手的中国光伏巨头们尚且伤痕累累,默默无闻的向日葵靠什么独善其身,实现创业板要求的高增长呢?
在不多的公开报道中,向日葵光能被描述成在光伏危机中“一枝独秀”的中国公司,其后支持这个判断的数据却是一季度火爆行情中的利润水平以及公司自2006 年以来每年300%的增长率。这似乎在给人们一个暗示,公司乘数级的增长在2008 年仍然得到了延续。然而,作为一个稍具行业知识的记者,我却很难信服这样的论断。众所周之,光伏危机发生在2008 年下半年。此前一年多,光伏市场的行情是日渐疯狂。但2008 年上半年赢利良好、公司经历了近两年的高速增长,这些都远不能作为向日葵光能“一枝独秀”的证据。
“向日葵”到底独特在哪里?
在光伏业内朋友的帮助下,我找到了一位曾就职于向日葵的技术员工,我们且称其为B 君。他展示给我的是一株未被公众了解的向日葵。
“除了低价,我实在想不出向日葵有什么独特的地方。”B 君思考良久之后说。这个答案并不意外。中国光伏产业的模式无比简单,有实力的公司玩产业链,实力差的公司拼价格,最终追求的是产能,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设备几乎全部依靠进口。
“如果说独特,向日葵买的是日本的设备,其他公司大部分买的是德国设备。这是一点不同。”B君说。向日葵的官方网站上详细介绍了其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其中绝大部分产品的转换率都在16.7%以下。“从现在的趋势看,单晶硅的转换率在16.7%以下已经很难立足国际市场了。”这是一位光伏业内人士最近告诉我的数字。
“转换率做不上去, 技术落后、设备不够先进是关键问题。” B 君说。他现在仍然在从事光伏行业, 因此有了更多横向的对比。B 认为,一方面, 向日葵的核心技术严重依赖日方的技术人员。另一方面, 落后的技术也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丝网印刷是晶硅电池板生产中的关键环节, “向日葵的丝网印刷设备不行, 电池板正面做得很漂亮, 但背面的导电系统做得七扭八拐。客户是看不到背面的, 但这都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在B 君的记忆中,2007 年,向日葵曾经有一批价值5000 万人民币的产品因质量问题被欧洲客户退回返工。
转换率上不去的另一个原因是,向日葵一直坚持购买低价硅原料。B 君回忆说,即使在市场最火爆的时候,向日葵的原料供应也能得到保障,但都是品质较差的货源,“都是低价的,它就是低价理念,但这种原料也限制了电池片转换率的提升。”
B 君并不清楚向日葵去年的实际运营数字,也许技术上的落后并不足以否定其高增长。但在B 君看来,去年公司的一场大火,应该对业绩有所影响。“那是在去年5、6 月间,市场最火爆的时候,公司每天的产值就有500多万人民币。”B君说。就在此时,向日葵的一个PECVD 车间因为硅烷泄漏发生大火,整个车间毁于一旦。PECVD 是晶硅电池板生产中的一个上游工序,向日葵当时只有两个PECVD 车间。大火发生后,公司停产一周,复产后产能也萎缩了将近一半。而此后不久,光伏危机就突临全球。
在采访中,B 君一再表示了对向日葵的惋惜。向日葵2004 年创办,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光伏企业。在2006 年的时候,甚至被称为“中国十大太阳能企业”之一。“别人用了两三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海外上市了,做大了。但向日葵却在原地踏步,错过了光伏行业最佳的发展时间。”
这其中的缘由也许很复杂,但公司背后的人与管理似乎也能阐释些问题。公开信息显示,向日葵的董事长叫吴建龙,但他并不是这个事业最初的发起人。公司现任总经理俞相明的夫人是外贸商,她在2004 年最先看到了光伏的机会,于是俞找到了自己的同学吴建龙。吴旗下拥有地产、化工、医药等产业,财力颇丰。“向日葵的运行基本就是俞相明负责,吴建龙很少来公司。”B 君说。公司挣钱之后,俞很快为自己配了三辆高级座驾,一辆宝马X5、一辆奥迪A6,还有一辆B 记不清型号的丰田。
“绍兴当地纺织业很发达,他们就找来一个纺织厂厂长做向日葵的厂长,管理很大程度是照搬的纺织厂那一套。”工人三班倒,没有一天休息日。技术人员也是一周休息一天。工资也按照纺织工人的标准发。因此人员流动很大,留不住技术人才。此外,公司管理层的裙带关系也非常严重,大小领导基本全都沾亲带故。
坦率说,在我了解的情况中,我没有找到任何可以解释向日葵2008 年维系300%高速增长的理由。相反,更多的问题有待回答:一个主要市场在德国的光伏企业,为什么选择稚嫩的中国创业板?创业板的融资能力能否满足一家光伏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如果募资额度较小,那么大规模技术升级的空间将不大,向日葵会把这笔资金投向何方?
“这是一家典型的什么板能上就上什么板的公司。最早说在德国上,次贷危机之后又说上中小板,现在又报创业板。在我看来,它们就是不管怎样,先把自己弄成个上市公司再说。”A 君说,“我们在等着看,这家企业会不会被发审委踢出来。”在他看来,向日葵的“高增长”是在挑战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