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工业产业科技需求与战略研究述评

2009-04-29蒋清凤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年9期
关键词:综述战略

[摘要]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社会进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以及生产方式、管理方法革新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决定因素之一。对科技需求与战略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和科技界的重视,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许多系统不科学等问题。文章全面、系统论述近几年工业产业科技相关研究,最后就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工业产业;科技需求;战略;综述

[作者简介]蒋清凤,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教授,研究方向:企业文化,广东广州,510507

[中图分类号]F4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9-0010-0003

工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而工业的发展需要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的支撑。根据我国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应该强力发展工业产业,工业产业的发展将对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重要影响。而这些产业要实现重大突破和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这些产业的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科技需求,所以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等要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在揭示科技需求的实质,研究基于工业产业和重点工业产业的科技需求运动规律,进而揭示工业产业和重点产业科技需求状况及趋势,以确定满足科技需求的战略体系等方面,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产业科技需求与战略研究综述

本部分主要从产业科技理论、产业科技需求、产业科技战略与政策三方面来归纳国内外文献。

(一)关于产业科技理论的研究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定技术是外生变量,可以自由扩散,经济增长依赖于劳动、资本等要素及其组合,因而产业间不存在科技差距,也没有必要发展科技。显然,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这种假定与实际不相符,是不现实的。事实上,知识和技术并不是随地自由扩散,科技创新是有空间距离和空间壁垒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则与之相对立,认为技术不会发生扩散和转移,技术进步的收益将保持在产业内,因而区域或产业独立发展科技或技术成为必然。但事实上,也常有产业依托消化、吸收、利用外来技术而快速发展的现象,因而循环累积因果理论也往往与产业发展的实际相背离。而技术不完全扩散理论认为技术在产业间是一个不完全、甚至缓慢的扩散过程,其基于技术和知识的不完全流动或缓慢扩散理论更接近现实。技术差距理论认为,产业间存在着技术差异,认为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或地区通过模仿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先进技术实现赶超提供了可能。

总体上,技术差距和技术不完全扩散理论为科技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合理性解释:一方面,产业通过发展科技,加强创新能力而获取超额(垄断)利润,并且保持持续的高增长率和高利润;另一方面,技术相对落后的产业通过发展科技或加强技术吸纳实现技术跨越。

(二)关于产业科技需求的研究

科技需求研究大体分为领域科技(或行业科技)和区域科技《国家科技》?两个方向,其中领域科技研究是针对具体产业或行业,产业科技需求问题的研究国内尚无系统的著作出现,只是在有限的几篇学术论文中有所涉及。但区域科技的研究却异常丰富,如吴贵生等的《区域科技论》和贺桂梅等的《区域科技规划研究》,较为系统地界定了科技与科技需求的基本概念,阐述了科技需求的相关理论,以翔实的数据定量分析我国区域科技的分布特征,提出了区域科技规划的方法与思路等等,对于我们研究领域科技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另外,涉及产业科技需求问题的,主要有以下几篇文献:隋映辉在《21世纪:中国主导产业科技发展战略》一文中,通过国际竞争对主导产业科技需求的影响分析以及相关产业的比较研究,对中国产业科技发展水平作出了总体比较和评估,在对制约产业科技发展主要因素基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实现产业科技发展的战略政策;程存刚等在《我国苹果产业科技需求与发展对策》一文中,针对具体苹果产业,分析了影响其科技需求的因素;郑曙峰等在《安徽省“十一五”棉花生产发展的科技需求与对策》一文中,针对安徽省棉花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安徽省“十一五”棉花生产发展的科技需求,提出了棉花科技研究对策及政策需求与建议;郭克莎和王文龙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科技需求分析》一文中,分析了工业产业科技需求的含义及性质,通过建立高技术产业科技需求指标体系,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科技需求进行分析,并且对R&D经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进行国际比较。

(三)关于产业科技发展战略的研究

就产业科技战略总体研究看来,目前仍显得十分薄弱。有关成果散见于论述科学技术的各方面的论著中,比如,当代中国出版社的《当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同济大学出版社的《技术创新过程论》、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中国科技运行论》等都为我们从一个或几个方面勾画和阐释了科学技术的图景,同时也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牵涉到科技战略问题,但总体上并没有涉及科技战略评估。华夏出版社的《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对建国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进行了梳理,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的科技观进行研究和归纳,但对科技战略评估仍无明确、系统的阐述与分析。此外,国家科技部按年度出版的若干本《中国科学技术指南》、《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等,也有许多资料可供参考。

就论文来看,有关科技战略的内涵、特征、功能的研究文章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异军突起,特别是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科教兴国战略研究的成果很多,但对科技战略效果的研究较少,对科技战略及其效果进行系统评估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其中有肖士恩等(2003)进行了关于科技创新战略评估的研究。

此外,国外有些研究成果可资借鉴,如美国研究中国科技战略的专家萨特米尔分析了新中国科技战略的制定、科技人员的管理、科技体制等。美国的《为了国家利益的科学》、《为了国家利益的技术》,英国政府颁布的科技政策白皮书以及日本的科技战略体系等都有利于拓宽视野,加深对问题认识的深度。

二、当前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科技需求与战略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和科技界的重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我国构建创新型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构建创新体系提供了思路与建议。但对科技需求与战略理论本身的研究还很薄弱,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科学的框架

我国的科技政策、管理以及信息情报研究人员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产业科技需求与战略作了多方面的研究、介绍和评述,对促进我国自主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尚比较缺乏。由于产业科技需求与战略研

究没有一个公认的理论和方法论框架,也缺乏可以借鉴的宏观框架,使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受到了限制。

(二)产业科技需求与战略的理论研究不足

我国对产业科技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的重要意义及如何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运用层面上,而忽略了对科技自身理论的研究。对产业科技的需求测量、战略研究中的政策战略、决策过程、政策评估等理论问题的研究还很薄弱,直接影响产业科技发展的质量。

(三)产业科技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已从单一的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向明确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转变,企业、科研院所以及个人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明显加强,科技创新法规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是科技创新政策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经济、科技体制改革滞后,投融资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科技创新政策政出多门、管理不统一,没有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合力。

(四)在研究方法上缺少综合、系统的研究手段

产业的科技发展往往涉及多个部门,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制定、政策的支持系统和后续保障体系方能有效执行,也只有加强政策的配套性,创新政策才具有可操作性;同时配套政策不合理、不完善,将直接影响科技创新政策的执行。另外,科技政策绩效机制及监督体系不健全的矛盾也很突出。

(五)对科技需求原理及其与战略的互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

产业科技创新系统主要由系统要素和要素之间的联动构成。要素主要是指各类与知识技术的生产、传播扩散和应用有关的机构,如企业、科研机构、大学及中介机构等各类机构。要素之间的联动主要是指与知识技术的生产、流动和资源配置相关的方式、管道和内容,必然涉及到相关的激励结构、制度安排及政策机制。目前,学术界对科技创新原理及其与促进政策之间的互动机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导致科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缺乏可操作性的理论与实际依据。

(六)对创新体系与中介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战略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方面,现有的中介服务体系还很薄弱。我国近些年来虽然对创新中介服务的发展给予重视,但在政策上还未提到足够的高度,缺乏明确的政策扶持和规范管理。目前的支持主要是在发展中介机构方面,在如何推动企业使用创新咨询服务这一问题上还缺乏认识和政策措施。

三、我国工业产业科技需求与战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一)我国工业产业和重点工业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我国的发展基点应是经济、科技协调发展,同时应选准重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产业。我国工业产业和重点工业产业,是关乎地区经济增加和民生的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优势产业,具有对其他技术的推动、辐射作用及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扩大就业,一定程度上缓解金融危机下就业难的问题。

(二)我国应该积极提高工业产业和重点工业产业的科技水平

工业产业和重点工业产业规模效应和辐射功能的发挥、资源型产业链的延伸、技术潜力的开发、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现等等,都需要科技提供支撑。为此,应该加大对产业的科技投入,增加其科技含量。同时要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改良传统产品的发展方向,通过技术改造尽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体和知名品牌,健全我国重大产业的技术支撑体系。

(三)科技发展战略对工业产业和重点工业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科技对我国工业产业和重点工业产业的下一步发展异常关键,其发展需要合适的科技战略支撑。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与执行,影响着我国整体的科技发展及产业环境。本课题从突破产业技术进步的局限、克服产业发展和升级的障碍出发,其设计的战略要点有:建立企业为主体,大学、研究院所为坚实支撑的产业技术体系;进行自主开发并产业化,也要引进外资与技术;加强区域研发中心的建设,形成协同配合的多级研发格局。

(四)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应该根据产业科技需求分析来确立

我国工业产业科技战略,不但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产业科技水平,而且更应该根据不同产业的科技需求状况而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服务于产业或整个地区的科技进步。而科技需求的测定,需要科学、合理、系统的指标体系、数学评价模型及具体指标评价方法。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工业产业的科技需求水平、科技需求强度及科技需求趋势,从而为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奠定依据。

(五)我国应该努力培育产业科技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体系的缺乏是我国产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方面,产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业研发投入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科研院所势力较弱,缺乏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基本物质条件和驱动力,往往难以满足本地产业所需要的技术。因此,需要政府利用政策手段,推进产学研合作,为技术研发、转化到应用建立起完善的产业技术支撑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六)现有条件与制约因素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科技发展提出了巨大需求,旺盛的社会需求构成科技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也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由科技部鼓励和支持的“9+2”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已经启动,我国综合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环境逐步改善,为我国科技加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科技基础仍旧薄弱,科技投入与产出水平较低,优秀人才匮乏,机制体制不顺,创新环境不理想。而且与国外发达国家或原来基本条件相近国家差距较大,与我国经济社会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迫切需要大力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全社会科技进步水平,提升科技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和引领能力。

[参考文献]

[1]扬异,陈国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法律环境需求分析[T],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李富有。粱俊茹,陕西中小民营科技企业对民间资本的需求与运用[J],经济经纬。200%(3)

[3]杨雪,基于新型工业化的科技需求与科技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4]刘字鹏,基于企业需求的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策略探析[D],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路甬祥,我国战略需求与科技前沿[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3,(10)

[6]吴贵生,徐建国,魏守华,试论区域科技发展中的十个关系[J],中国软科学。2004,(6)

[7]魏守华。吴贵生,唐方成_中国区域科技差距及其成因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4,(6)

[8]徐建国,我国科技资源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05

[9]彭建娟,区域科技能力及其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6

[10]王雪原基于科技计划的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系统优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

[11]李炳军,刘思峰,胡坤,江苏省科技综合实力时间序列灰色聚类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04,(2)

[12]嵇忆虹,倪锋,王宏,赵孝芬,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讨与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8,(1)

[13]蔡宜骅,区域科技计划体系设计初探[J]安徽科技,2003,(21)

猜你喜欢

综述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战略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三步走战略搞定阅读理解
战略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扩大开放是长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