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4-29林苑
林 苑
摘要: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主办的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是主体文化的体现者,其存在及全部活动的根本宗旨就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促进人的发展。同时。公共图书馆作为正规教育的延续、补充和完善,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自我学习的场所,在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质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文化产业贵州
一、贵州公省共图书馆的现状与定位
(一)贵州省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贵州的公共图书馆体系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据统计1987年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90个。藏书507.71万册;2007年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92个,藏书量为770.8万册,馆舍面积为134379平方米。近年来,贵州省的公共图书馆在网络设施建设方面有很大的改善,现有计算机615台。电子阅览室终端347台,网站2个。因特网总带数73MBPS,共享工程服务点154个;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89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3人、具有中级职称的211人;在资金投人上比过去明显增多,以2007年为例,政府财政拨款4663万元,公共图书馆上级补助收入201.7万元,事业收入149万元,其他收入合计275.8万元;2007年全省公共图书馆购置设备486万元、其中图书购置350.7万元。“十五”期间,公共图书馆的馆舍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现有62个县级图书馆(含文化馆)竣工,占实际数量的65%,在新添置图书与网络化、自动化建设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二)公共图书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
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人民群众知识的重要宝库,是社会信息资源基地,是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最佳场所。它在提升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文明程度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公共图书馆的职能看,它为社会提供教育需求、情报需求、个人发展需求,同时还满足儿童与青少年需求、社区文化发展需求等。它是集教育、科研、娱乐、休闲多功能为一体的社会服务机构。它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弘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全民素质与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无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与经济同步发展不仅适合我国国情,也符合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劳动力素质与技能,从经济社会运行的内在动力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相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二、贵州省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公共图书馆馆舍设施简陋
馆舍设施是图书馆建设必须具备的基本设施,是实现图书馆自身价值的必需场所,也是办好图书馆的首要条件。馆舍设施缺乏,藏书就无法谈起,也不可能从真正意义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因此,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功能,首先要建设好图书馆的基本设施。图书馆馆舍规模的大小与质量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图书馆的其他方面。目前,贵州省部分公共图书馆存在馆舍简陋,设备不齐全,设施落后等现状,严重的制约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按文化部对公共图书馆面积的要求,地(市)级馆标准为10000平方米至2000平方米之间,县(区)馆在3000平方米至800平方米之间。贵州省有30个公共图书馆存在馆舍面积不足的问题。馆舍面积合格的占63.8%,铜仁地区图书馆和务川县自治图书馆至今没有馆舍。从贵州省公共图书馆建馆的历史看,1937年至1979年建馆44个,1980年至1988年建馆46个,1988年至2007年建馆2个,这说明从1988年后,贵州省公共图书馆在馆舍建设方面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落后全国发展水平。这些原因主要是贵州经济发展滞后,政府的财政投入较少,以及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贵州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一直以来落后于全国的水平。
(二)藏书少、种类单一
藏书建设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能否满足与吸引读者的关键。目前贵州省的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藏书少,图书种类单一。导致少数公共图书馆不能够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图书馆也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少数图书馆还停留在建馆时候的藏书量,新增加的图书也主要来源于捐赠,这些原因主要是受经费的困扰,没有多少资金用来添置新图书。经费短缺是制约贵州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最大瓶颈,如2000年,全国的人均购书经费为0.23元,贵州人均购书经费只有0.076元,远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全国公共图书馆平均每个馆购书经费约为5万元,而贵州平均每个馆仅有1.49万元(除贵州省图书馆和贵阳市图书馆外),其中购书经费不足万元的县(区)馆就有57个,这些馆每年除了订购些报刊外,不能再购买图书。连续多年没有钱购书的馆达13个,长年未购进一本书的馆高达39个。由于藏书少、图书种类单一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三)馆员素质普遍偏低
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使用效率,也直接影响图书馆事业未来的发展。目前。贵州省公共图书馆的馆员素质普遍较低,很多地方的图书馆还没有中级职称人员,更谈不上高级职称了。因此,在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适应信息化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馆员素质普遍偏低现象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低,在县级公共图书馆人员中,其学历是中学毕业的人员不少。受学历因素的影响,图书馆馆员的意识狭隘,创新意识不强,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二是少数地方的图书馆馆员是兼职人员,由于图书馆本身受很多原因制约,经济效率不高,导致馆员的收入低。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少数图书馆馆员在外从事第二职业或者把图书馆管理当兼职形成了恶性循环。三是受体制的影响,在80年代以来的改革过程中,将文化、广播、图书等众合为一,人员的使用上混为一谈,这个部门缺人就从另一部门调入,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的科学发展。四是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很多都缺乏专业人才,尤其是随着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图书馆馆员受自身因素的影响不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导致部分公共图书馆脱离信息化的轨道,难发挥功能。
(四)读者参与意识淡薄
公共图书馆有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发展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传递科技信息和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与娱乐消遣等职能。这些职能的最终对象必然是读者,没有读者的积极参与,那么图书馆就会伤失它的存在价值。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基本是本地区的人民,从目前的情况
看,许多地方的读者群没有从根本上利用好图书馆的职能,为自己服务。主要原因有:一是贵州是一个劳动力输出省,许多青年人常年基本在外打工经商,留守在家的人基本上是一些年龄大或者年纪小的人,年龄大的人群大多数的文化水平不高,很难真正有效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年纪小的大多数还在上学,学校本身有自己的图书馆。人口流动导致图书馆的读者群下降,读者对图书馆的参与意识淡薄。二是受现代媒介传播的影响,很多人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的形式接受着现代的文化知识,对图书馆的态度并不热情,在他们看来纸质书籍接受文化知识太慢,浪费时间,而大众传媒式的快餐文化适合他们的吸收。三是大多数群众在业余时间里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对图书馆的热情度不高。
三、贵州省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策略
(一)加大对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适应读者需求
公共图书馆的一个显性特征就是服务于人民大众。它不同于学校图书馆或科研图书馆。它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是知识的宝库,是信息的富矿,它保存着大量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形式-“文献”,它将这些有关的科技成果向社会生产机构传输,架起科技成果和社会生产之间的桥梁。这是信息时代图书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当代图书馆成为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中心,其一大功能就是要利用现代化技术,促使创新成果的转化。此外,它还肩负着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提供精神文化消遣、休闲、娱乐等重任。
目前,公共图书馆在面对众多困难的情况下,进行改革是必然的。因此,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加大对硬件设施建设是基础,进行改革是途径,与此同时在软件设施方面也要同步进行完善,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才能在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读者服务。一是加强对馆舍建设的专项投入,确保图书有场地可用,读者有地方可读书;二是添置新书,在添置新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读者群的实际需求,从读者所需要的信息人手,确保新添置的新书有所为。有所用。如:在添置民族文化、乡土风情方面图书时。还要考虑现代农业技术、经营管理、信息技术、经济社会、政治法律、时尚潮流等方面的书籍等;三是更新网络化信息服务的硬件设施建设,使图书馆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满足信息社会的需求:为群众带来贴近生活的信息情报,适应读者需求。
(二)加强对馆员素质培训。适应社会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化与信息化的冲击,图书馆事业正面临着新技术的挑战,面临着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逐步过渡并共存的现实。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信息数字技术以及计算机国家语言化技术的突破,正在把图书馆推向全球一体化的新境地。因此,图书馆工作流程及服务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它将成为向读者提供信息快速、高密度服务的重要阵地。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在思想观念、知识结构、服务方式、操着技能等方面都做出相应的改变,客观上必然要求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以适应社会发展。
新时期,加强对公共图书馆馆员素质培训,以适应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一是要培养馆员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时刻把握住信息,用信息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融合的今天,馆员要从传统工作模式转而适应网络化、协作化、自动化的工作模式,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二是要培养馆员勇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这就要求馆员本身应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努力营造一种善于进行新陈代谢的知识结构,使其具有基础较宽,灵活性较强,便于同各种新知识相联系的特点,适应社会的改革和变化。三是要培养懂计算机原理,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馆员。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能够检索网络信息与计算机信息,能够胜任数字化图书馆工作。四是要培养馆员具有竞争意识。这要求图书馆内部建立一套优胜劣汰机制。将不适应的人员淘汰出局,打破吃编制饭的习惯,使公共图书馆人员配置更加合理,办事效益更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加快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适应信息时代发展
在高科技信息时代,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科技、人才、信息、知识的储备。公共图书馆是现代信息环境下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要更好的为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就必须加速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步伐,加快利用信息资源共享。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方便、快捷地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身边,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方向。然而,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公共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的进程不一。如贵州省图书馆、贵阳市图书馆、贵州民族图书馆等已经建立起自动化、网络化信息资源,但贵州大部分地方县级公共图书馆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不能够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其主要原因是资金短缺、专业人才缺乏和认识上的差异。有的馆虽然购买了电脑,但没有配套的软件系统。图书馆的分类、编目、检索、借阅等业务仍然是手工操作,这与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革命形势极不相适应。因而公共图书馆应提高认识,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提到建设上来。
事实表明,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计算机的运用是传统手工操作图书馆变为自动化图书馆,在经济社会发展高速化的客观要求下,必然要求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与之相适应。一是图书馆是以文献信息生产、搜集、组织、传递、开发和利用为自己研究对象;以研究解决文献信息的积累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为主要任务,用科学的方法组织文献知识和信息。二是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必然要求实行计算机管理。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要求建立自动化、网络化管理模式,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因而,加快公共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进程势在必行。
(四)加强引导读者参与意识。发展贵州文化产业
图书馆是一个保存着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是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为社会提供全民学习,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地,其职能体现在发展人类智慧的社会性和服务性,有着弥补教育不足和提高人民素质的作用。同时,图书馆还在文化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已经逐步成为国家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产业,同时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贵州是一个民族众多的省,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包括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虚拟文化三大类,在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与开发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发挥重要作用。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使命,以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为机遇,不断引导群众参与、培养读者兴趣、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不断壮大与繁荣少数民族文化;形成开发少数民族文化与图书馆事业互相发展的好局面,使公共图书馆更加充满生机活力,更加有利于发展贵州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