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面追肥应掌握的六个要点 等
2009-04-28姜立国汤振霞等
姜立国 汤振霞等
目前叶面追肥已在生产上普遍施用。叶面追肥应根据作物的需求来确定肥料种类,对症下肥,速效速补。一般以易溶于水的化学肥料(氮、磷、钾、微肥、生物菌肥等)为主。由于叶面肥具有成本低、见效快、可单施或几种混施等好处。因此,为了提高叶面追肥的效果,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应掌握六个要点。
1叶面追肥的季节
叶片吸肥强弱与气温高低密切相关,一般高温天气吸肥多,低温天气吸肥少甚至不吸肥。从季节上看叶面追肥主要在春初至秋末(各地有区别)。从作物生长阶段来看主要是营养生长旺盛阶段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一年四季温度分布看主要在高温阶段,冬季作物很少有叶面施肥的,试验表明,冬季对作物进行叶面施肥几乎看不出一点效果。
2选择好喷施的天气与时间
叶面施肥效果的好与差,与喷施的天气、温度、风速、时段有一定关系。不同作物其叶肉细胞结构松紧、孔隙大小、展开时间等有差异,叶片吸肥时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根据作物叶片这一生理习性。喷施天气应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上午或下午4点后,避开中午强光照射,以免液肥蒸发过快影响吸肥效果。喷肥时的气温应达25~30℃,叶肥的水温应在20~28℃,水温、气温过低都会影响喷肥效果。在风速过大的天气叶面追肥效果也不理想,另外在喷施后2小时内遇雨应补喷。
3确定最佳喷施时期
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最佳喷施时期,喷早了苗小叶面窄,吸肥少,浪费多,效果不理想。喷迟了叶片褪黄老化,吸肥功能降低,有些作物喷迟了还会造成贪青晚熟,影响产量和降低商品价值。根据多年的经验以采收子粒为对象的作物,如大豆、水稻、玉米、油菜等以始花期至灌浆期为宜。因此其植株生长旺盛,需肥量大,叶片吸收能力强,喷肥效果较好。以茎叶为采收对象的如白菜,应在开盘期,芹菜、大蒜等应在上市期前25~30天为好。瓜、球、荚果类作物以膨大期喷施效果为佳,在最佳期内喷肥,能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4确定合适的用量和浓度
不同的作物种类其叶面喷肥数量和喷施的浓度也不相同。据生产试验对比,子粒类作物亩喷液肥量为30~40kg,浓度1%~2%。茎叶类亩喷肥量为45~55kg,浓度0.5%~1%,喷施次数为2~3次。叶片茸毛多的作物在喷施时还可加入一些粘附剂。如洗衣粉、肥皂液等,以增强液肥在叶面上的粘附力,延长叶片的吸肥时间。
5叶面喷施方法
叶面喷肥面积小多采用背负式喷雾器以人工喷施为主,面积大多采用机械或飞机喷施,无论哪种方式,以叶片正面反面喷透喷匀为标准。生产操作上一般是叶片正面喷肥多而吸收较慢,背面喷肥少则吸肥多。因此,叶片喷肥时应尽量喷在背面效果较好。
6喷施地块的选择
叶面追肥一般在下列地块施用效果较好:一是遭受洪涝灾害后作物根系长势不好的地块,底肥不足后期明显脱肥的地块。二是农作物易出现或已经出现某种缺素症的地块。三是遭受病虫危害需尽快恢复的地块。四是欲求获取高产量、高效益的地块,如药材、苗圃、花卉、大棚菜、水稻、玉米、油彩制种等。
玉米校正试验分析
孙玉香马英江苗友年刘聪
玉米是甘南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35万亩左右,产量600000吨。玉米是高产作物,如何发挥其最大增产潜力,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本县种玉米常规施肥亩施纯N8公斤,P2054.5公斤,K203.5公斤。施肥比例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导致农作物抗逆能力、农产品品质和耕地质量下隆。因此,本站于2008年春种开展了玉米校正试验,为了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减少配方肥大面积应用的风险,验证和完善肥料配方,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为提升优质玉米的产量、品质及食用安全性,其增收效果明显。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基本情况
(1)试验设在甘南镇东郊村,供试土壤为草甸土,东经:123°3092”,北纬:47°561.2”,海拔170m,面积2000平方米,地势平坦,高肥地块,碱解氮173ppm,有效磷15ppm,速效钾181ppm,pH值6.7,有机质40g/kg,土壤耕层厚度为26cm,土壤耕层容重1.20gcm-3;前作为玉米,南北垄向,垄距70厘米,实行早春耙耢茬处理,于播前5~7天进行喷灌增温后播种,排灌方便。
1.2供试材料
尿素(含N46%北京市海淀区生产),三料(含P20546%,云南昆明生产),氯化钾(含K2050%,加拿大生产)。供试玉米品种为:海玉六。
1.3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大区对比,不设重复,处理1(测土配方肥),面积为666.7平方米;处理2(当地常规施肥),面积为666.7平方米;处理3(空白对照),面积为666。7平方米,处理1亩施肥量为:尿素12.4公斤,三料3.5公斤,氯化钾3.4公斤;处理2(当地常规施肥)亩施肥量为尿素6公斤,三料4公斤,氯化钾5公斤;三分之一的氮肥及全部的磷肥和钾肥作底肥破垄夹肥一次施入,其余三分之二氮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约7叶期)追施。
1.4试验过程2008年5月1号播种,采用人工摆种,坐滤水,按方案要求,施肥量计算到每一条垅,人工精量点播,施肥作业一次完成,于3~4叶期间苗、定苗。实现苗齐、苗壮。实现每亩保苗4000株。铲前深松或趟一犁作业,并及时进行灌溉2次。全田实现三铲三趟,放秋垄和拔大草。9月26号分处理进行经济性状考查,分处理采样,折算处理区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玉米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田间长势可以看出,病株率为4%,倒伏率为18%,处理1(配方肥)植株生长健壮,成穗率高,而处理2(常规施肥)因肥量小,生长后期脱肥,贪青,处理3(空白对照)因无肥,植株长势弱,贪青,成穗率较低,处理1(配方肥)产量最高,处理3(空白对照)产量最低。
2.2试验结果分析
处理1比处理2增产184.17公斤,增收233元。
总之,玉米“校正试验”增收效果明显,此试验对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项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产出,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