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学人:王国敏
2009-04-28李辉谷正
李 辉 谷 正
2月20日上午,四川大学校园,初春的风开始变得柔和;亟待破土而出的小草,正酝酿着一个又一个清脆的梦想。“三农学人”王国敏带着新一年的清新气息,掀开了一摞调研材料。
凭着对三农问题研究的执著,王国敏以其学识和人格魅力传承着一种精神,一种献身于国家事业的精神。
“脑体倒挂”时代作出选择
“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当老师的不如开理发店的……”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浪潮席卷全国,在这个“脑体倒挂”时代感到困惑的很多教师选择了走出校门,“下海”经商,大学校园刮起了“经商热”。
这时,王国敏却选择了三农。1983年,她以一位学者的品格开始研究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直至这个春天,第一滴雨浸润大地的时候,她已为三农问题倾注了26年心血。
2006年春节,她也未能放下科研。整整三天,她把亲戚朋友拒之门外,独自留在家里埋头搞研究。她废寝忘食、日夜颠倒地工作着,她清楚:别人的休闲节日,往往是她研究成果的高产期。
就是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怀着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深厚感情,凭借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取得了显赫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仅2008年,王国敏就有15篇科研论文出炉,而且大多发表于CSSCI期刊和核心期刊,可谓高产又高质。
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攀登学术高峰,这既是创造不平凡学术业绩的前提,也是对学生为学做人的感召和示范。王国敏教授做到了。
奋战在农村第一线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现状,把握三农发展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途径,王国敏经常到农村第一线去实地调研。
近两年,王国敏带领政治学院部分老师和学生多次到蒲江、三圣乡、郫县林湾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
“当前,应当把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战略性地位统一起来,不能只提其中一点,只有统一起来了,才能在思想上辩证地认识当前重视农业、发展农业的重大意义。”在农村第一线的实践经验,让王国敏对党和国家把农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了独到见解,在实践中,她不断修正和完善着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用心耕耘结硕果
科学路上无坦途。只有不畏劳苦勇于攀登的人,才会有所收获。
王国敏,作为四川大学政治学院首任院长,四川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首当其冲地承担起营造整个学院学术氛围的重担,创办四川大学政治学院博士论坛,激发研究生的研究热情,为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搭建交流平台。
近年,她先后共出版学术专著7部,在全国核心刊物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0篇;她主持研究三农课题16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3项,教育部课题1项,省学术带头人培养基金课题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课题2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国际合作项目1项,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项,成都市重大社科招标课题1项,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和“十一五”规划课题2项。
王国敏的辛勤汗水结下了累累硕果,她先后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优秀调研报告优秀成果奖1项、四川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四川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她被评为“四川大学建功立业巾帼标兵”、“四川大学教学名师”。
“荣誉,只能证明过去。”在王国敏眼里,未来更值得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