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强弱观:问题与思考
2009-04-27李尚凤
李尚凤
【摘 要】强弱观是交际语言教学法的重要理论部分。对交际的强弱观在中国的使用及适用性问题仍然是当前外语教学的争论点。在使用它们时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探究这些问题有利于交际法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强交际观 弱交际观 使用 误解 中国的外语教学
交际语言教学法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西欧。传统教学法在教学中暴露出许多弊端,随着当时对外语的日常需求加强,强调将语言知识运用于真实情境的交际语言教学法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教学理论,交际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标,在课堂上致力于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和活动,让学生用目标语准确流利地进行交际。交际法在发展中借鉴了大多数传统教学法的优势,摈弃其不足,以一种较全面的语言教学理念为中外所接受,成为当前最受推崇的教学法之一。
一、交际强弱观的出现
交际教学法提出以来,语言与教学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并致力提出交际法的教学模式。Howatt(1984)认为交际法分“强式”和“弱式”交际法。弱式交际法强调为学生提供以交际为目的去运用英语的重要性,并试图把这些活动融入到更广泛的英语教学当中去??与此不同的“强式”交际法认为语言是通过交际习得的??如果前者可以被描述成“学习使用”英语,后者则可以叫做“用英语学英语”。通过Howatt的理论,我们可以把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强弱观作一个概括对比:
二、交际的强弱观在国外的研究和实践Howatt(1984)总结了交际法出现以来的教学实践,认为以往所进行的交际教学都属于弱式交际。此后“强”派与“弱”派的支持者分别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Prabhu在印度南部Bangalore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小学英语教学实验。他在实验中首次使用任务作为组织课堂的手段。这是把强交际观理念运用于教学的成功例子。Krashen和Terrell提倡的自然途径,在北美采用的浸入式教学及任务教学法是“强式”交际法的代表。Littlewood(2002)把强交际观模式称为自然学习模式。
通过对浸入式和自然途径教学研究,弱派代表Long和Robinson(1998)总结出如果二语学习的课堂完全以意义为核心,那么学习者对有些语言项目,如准确性和语言使用的功能表达的掌握,无法达到目标语的程度。Finocchiaro和Brumfit(1983) 认为交际法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进化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革命过程,即语言的掌握应该先学习语法知识再慢慢过渡到知识的应用。Littlewood(2002)把弱交际观称为技能学习模式,并设计了一套交际法的教学步骤。他把课堂活动分为前交际活动和交际活动。前交际活动又分为语言结构活动和准交际活动;交际活动分为功能交际活动和社会交互活动。在这个模式中,Littlewood对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进行了处理。前交际活动部分主要处理语言知识问题。这是交际活动之前让学生学习语法的过渡阶段,使学习者熟知交际所需要的技巧和用法,能够很快将语言用于交际。Littlewood认为“强”与“弱”交际法的平衡性问题也就得到实现。
三、交际的强弱观在中国
1.交际的强弱观在中国的使用
20世纪70年代末期,交际教学法传入我国并极大的影响我国的外语教学。一批介绍交际法的论文和译文成为当时语言教师和外语工作者了解交际法的主要途径。80 年代中期, 国内初步形成了以广州外国语学院和黑龙江大学为中心的南北两个交际语言教学研究与实验基地,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实践方面开始了交际语言教学的探索(黄柳燕,2007)。
1992年,国家教育发展委员会(SEDC)引进功能交际大纲,在结合我国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发行“结构—意念功能教学大纲”,并出版了一套应用交际法的教材。中国开始在中学尝试应用交际教学法。从大纲的名称看,当时的交际教学吸收了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语法翻译法的优点,使之与交际教学法相结合。该大纲强调语言技能的学习与交际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坚持把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作为培养交际能力(即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尹世寅,2005)。这是充分考虑中国外语教学缺乏二语习得的环境下采用了弱式交际法。
2001年国家颁发外语教学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的《新标准英语》和《新目标英语》教材开始在全国逐步推广使用。作为强交际观理论的实践,在任务型课堂中,教师给学生设置一系列的交际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些交际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没有专门的语法讲授。相对于之前的结构-功能大纲,从理论意义上说,任务型教学所强调的交际更彻底和深入,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了交际由弱到强发展的趋势。中国在外语教学的目标方面开始了更接近语言习得的追求。
2.国内对交际强弱观的误解
误解一把“弱”交际观或“强”交际观看作是交际法的全部。强弱交际观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都是对交际法具体使用的概括。他们分离开的单一观点都不能代表交际法的全部。如果把“弱”的说法当作交际法的全部,即相信交际法是为以后的交际活动做准备的,关注了学生的语言结构教学,却忽略了学生习得语言的过程。如果只看到“强”的说法,即通过交际来学英语。对缺乏二语习得环境的外语学习的效果是考虑不周全的。误解二把“弱”交际观看作是伪交际法。Howatt(1984)认为以往所进行的交际教学都属于弱式交际,是交际法的一部分。交际法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已把语法教学纳入交际法的一部分。准确性和流利性都是交际法关注的要点,只是比例轻重不同。“弱”交际观在Littlewood的研究中也得到重新定位。在非二语教学环境,弱交际观仍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3.交际的强弱观与中国的外语教学
尽管中国应用交际法已有二十多年,外语教学大纲重心也从弱交际观向强交际观发展。但国内对外语教学应该采用哪种交际观模式仍纷争不断。强弱交际观作为交际法的一部分,从本质上说是不存在优劣的。目前强交际观的代表任务型教学是否就是最佳的选择呢?事实上,在使用新教材以来,很多教师因为不同的教育状况在教学时遇到了困难和问题,任务型教学没有取得预期良好效果(尹世寅,2005)。而且强式交际法主张的是“用英语学英语”,认为语言应该是完完全全在交际中获得的,排斥语法教学,对缺乏习得环境的中国教学效果不显著。另外不少学者对中国适用弱交际观的大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胡鉴明(2002)认为,“弱式”交际法仍是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特征。李放(2004)也认为从教学实践中看,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还处于“弱式”交际法的探索中,教学中应采用弱交际观,逐步向强交际观看齐。那么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在大纲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交际的强弱观呢?笔者建议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综合使用交际强弱观,以达到两者的最佳教学效果。
第一是针对强式交际观的使用,在教学中应根据具体实际增加适当的语言学习。从任务型教学来说的, 徐晓晴(2004)就认为在任务型教学中,语言习得依靠于任务过程中的意义、语言形式的协商以及语言输出。这一过程就是学习者通过使用目的语交互活动、意义协商以及语言输出完成交际任务的习得过程。遵循这个观点,她认为“任务辅助语言教学”和“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分别对应了交际的强弱观。“任务辅助语言教学”实践“弱式观”,用任务学习并操练交际语言知识;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实践“强式观”,学习者在交际任务中学习或习得语言。这就避免了任务型教学在某些落后地区不适应英语水平比较低的学习者,同时又考虑了中国这个把英语作为外语的环境。第二针对弱式交际观的使用,要以强交际观为导向,实现两者教学上的自然过渡。中国的外语教学要避免单一使用弱交际观。胡鉴明先生(2002)年提出中国第三个教学模式——综合型语言学习模式。该模式参考了Littlewod针对交际强弱观所提出的教学步骤。语言结构活动和准交际活动为功能性交际活动和真实的社交性活动发展打下基础,由弱到强。这就处理好技能学习与自然学习的关系。技能学习为自然习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然习得是技能学习的方向。两者相互依存,相互配合。
中国在运用交际法方面已做出了不懈努力,成果斐然。但如何根据中国的实际使用交际的强弱观仍是中国外语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反对一刀切的做法,任何走极端的实践都是行不通的。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一定程度加剧了外语教育的差距。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对运用交际法的要求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成为研究交际强弱观的指导性原则,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Howatt,A.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Oxford:Oxford Uniersity Press,1984.
[2]徐晓晴.从任务型教学理论看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3]黄柳燕.交际语言教学在中国的实践及几点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7).
[4]胡鉴明.交际法和中国英语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5]李放.“强式”与“弱式”交际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6]樊慧燕,刘秀琴.浅谈大学英语翻译常见问题[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61-62.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