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30年改革探析
2009-04-27尚彩伶
尚彩伶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本文拟以麦肯锡7-S系统思维模型对30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理念、战略、结构、体制、风格、人员和技术等要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30年麦肯锡7-S系统思维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及探讨的框架
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于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兴国战略起了重要作用,有必要对改革开放30周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给予系统的梳理。
“放眼世界,美国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所构建的7—S模型是系统思维方法研究的一个著名模型。”麦肯锡7—S模型主张,一个系统不仅仅是一种结构形式,而是由战略、结构、体
制、风格、人员、技术和共同理念构成的系统。
二、麦肯锡7—S模型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30年
本文借鉴吴潜涛、赵爱玲和范笑仙在《我国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30年——主要成就、经验及启示》一文中的划分,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为恢复与初步建设(大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曲折发展(大致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前)、深入反思和全面发展阶段(大致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至今)三个阶段,以利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脉络清晰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30年理念变革:从德育作为一部分到构筑“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整体规划德育体系
“在人才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和养成系统中,作为诸育之首的德育不仅对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起着“灵魂”、“统帅”、“发动机”的作用,而且对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发展起着定向、驱动和主导作用。”在恢复与初步建设阶段,邓小平强调,“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在曲折发展阶段,总结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与教训,明确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方向与职责,但德育也仅仅是其中众多组成部分的一个。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所以能够从被动状态变为积极、主动的状态,得到全面加强和蓬勃发展,也正是得益于“德育为首”地位的恢复和巩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30年战略变革:从保证正确政治方向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
“战略就是规划,是手段,是行动模式,是对整体的把握和未来的看法。”在恢复与初步建设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以拨乱反正、恢复建设为主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在曲折发展阶段,从当时实际出发,高校思想政治的重点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保持校园稳定为中心任务;在深入反思和全面发展阶段,把思想政教育提升到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008年就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调研,强调一定要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30年课程结构变革:从学科化研究到“05方案”课程结构的建立
1980年,中国科学院成立青少年研究所,把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列为重点研究课题。1981年,中国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召开第一次全国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会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化建设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05方案”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第四次调整和改革做出了新的部署,思政课新课程方案设置的课程内容更加完善和全面,课程结构更加优化和系统,反映了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变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适应了高校整个课程设置改革的大趋势。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30年体制变革: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体制上,由以前单一化的课堂向多样化转变,相继开设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人文素质课程、科学技术课程。与此同时,校园文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心理咨询与辅导、网络教育、大学生素质拓展、职业生涯规划、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中专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等一批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应运而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30年风格变革:从防守应急的消极被动风格转变为规划建设的积极主动风格
在恢复与初步建设阶段,为配合拨乱反正、恢复建设为主线,在全国高等学校中普遍开展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国主义的教育;在曲折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重点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深入反思和全面发展阶段,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以积极探索适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与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途径为中心内容,从消极应对转向积极规划的思想政治工作。
(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30年人员变革:队伍人员组成由单一化到多元化
在恢复与初步建设阶段,“要把行政、共青团、学生会、工会、教师各方面的力量统一组织起来,共同做好工作”。在反思与全面建设阶段,进一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之中。目前,已初步建成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动态平衡的较为稳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形成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30年技术变革: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运用从无到方兴未艾
从理论研究看,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主题”检索项和“检索词”项上输入“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恢复与初建时期的,文章数目为零篇,曲折发展时期,文章数为8篇,反思和全面发展时期,文章数目为2366篇。在相同条件下,输入“多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前两个阶段的检索篇数都为零,而第三个阶段的篇数为107篇。虽有时间长短之分,理论出自实践、反映实践,充分说明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日益紧密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张立荣.当代中国政府治理范式变革——基于麦肯锡7—S系统思维模型的一种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578-583.369.
[2]吴潜涛,赵爱玲,范笑仙.我国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30年——主要成就、经验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7):2-8.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3-110.
[5][美]亨利·明茨伯格.战略过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
[6]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G].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617.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