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黑色旅游研究综述
2009-04-27申健健喻学才
申健健 喻学才
[捅要]黑色旅游是近年来国外,特别是欧美地区旅游学界新兴的热点研究领域,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领域。文章对国外有关黑色旅游的文献进行梳理,认为黑色旅游的概念界定、黑色旅游者行为特征、黑色旅游展示和历史原真性的争议、黑色旅游的影响是国外黑色旅游研究的4大主题,并对每一个主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黑色旅游;黑色旅游者行为特征;黑色旅游展示和历史原真性的争议;黑色旅游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9)04—0092—05
一、引言
到“与死亡或苦难相关的地方”旅游并不是什么新的现象,很久之前,人们就被与死亡、苦难、暴力或者灾难有联系的位址、吸引物或者事件所吸引。比如,观看古罗马角斗士的表演、中世纪的朝圣以及公众观看死刑,参观奥斯威辛一比克瑙集中营、新奥尔良的“卡特利娜飓风灾难之旅”,都是与暴力、死亡或灾难相关的旅游现象。20世纪,这种现象变得广泛化和多样化,出现了战争旅游、暴力旅游、监狱旅游、大屠杀旅游、墓地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史密斯认为,与战争相关联的目的地可能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吸引物类型”,但是,尽管战争旅游吸引物类型多样,也仅仅是“与死亡及其苦难”相关吸引物的一小部分。
虽然“到与死亡或者灾难相关的地方或者吸引物”旅游的现象有着长期的历史并且逐渐发展,但是直到1996年,列农和弗勒才提出黑色旅游(dark tourism)来定义这种旅游现象。2000年,他们合作出版了《黑色旅游:死亡与灾难的吸引力》一书,此后黑色旅游现象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研究以及媒体的注意(如黑色旅游的专门网站,www.dark-tourism.org.uk),成为欧美地区旅游学界新兴的热点研究领域,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领域。文章对国外有关黑色旅游的文献进行梳理,认为黑色旅游的概念界定、黑色旅游者行为特征、黑色旅游展示和历史原真性的争议、黑色旅游的影响是国外黑色旅游研究的4大主题,并对每一个主题进行了总结。
二、黑色旅游的概念界定
国外学者相当重视对黑色旅游概念的研究,认为这涉及黑色旅游理论体系的构建,在列农和弗勒提出“黑色旅游”这个术语后,他们就普遍采用“黑色旅游(dark tourism)”这个名称来标明这种现象。但由于黑色旅游内涵的复杂性,学者们对黑色旅游概念的界定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虽然创造了“黑色旅游”这个术语,列农和弗勒却不是首先研究黑色旅游相关现象的学者。对这种现象的研究最早是以战争旅游和暴力旅游的形式在“宽泛的遗产旅游”的背景下进行的,研究角度大多为“历史原真性与旅游展示”。厄里论述了一些战争和争端旅游目的地的“轰动而又充满感情”的历史展示,而图恩布里奇和阿什沃斯提出“不和谐遗产”的概念,并为这类遗产的管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
罗杰克首次使用“黑色景点(black-spot)”来命名商业化的大规模的或者名人的突发死亡地及墓地。如肯尼迪遭到刺杀的达拉斯。随后,他又指出普通的国家或者城市的公墓是“怀念目的地”,而灾难发生地是“轰动性事件目的地”,这两种目的地和与死亡相关的黑色景点是有区别的。布卢姆将这种“只与死亡相关的旅游现象”定义为“病态旅游(morbid tourism)”,具体包括两种旅游活动:一是迅速前往突发死亡事故发生地旅游的现象,一种是到与死亡相关的人工创造吸引物旅游的现象。
列农和弗勒将黑色旅游目的地的范围扩大到“商业化了的死亡或者灾难等的真实发生地”。正如生态旅游的出现是人们对于日益恶化的环境的关注,黑色旅游的产生是世人对于世界苦难做出的一种反应,它呼吁人们关注世界不稳定和苦难的一面,并且提出黑色旅游具有的后现代的特性,挑战了现代社会的核心秩序、理性以及进步,而死亡或者灾难事件的长久传播则需要依靠现代的高科技通信媒体。列农和弗勒限定黑色旅游的吸引物必须有依然存活的记忆使其生效、必须能够引起人们对现代社会的焦虑感,他们将黑色旅游吸引物限定为近现代发生在西方社会上的死亡或者灾难事故,并且这种旅游只是游客整体旅游行程的一小部分,游客也并非本着专门的目的参观这些地方的。瑞德指出,列农和弗勒对于黑色旅游这种时间、空间以及游客动机上的狭窄限制,不利于黑色旅游的一些本质研究。
与列农和弗勒狭窄性的定义相反,西顿提出了宽泛的“死亡旅游(thanatourism)”概念,用来指完全的或部分的、被现实的或象征性的、面对死亡的动机所驱使的旅游。他认为这种旅游有着很长的历史,可追溯到人们“思索死亡”的传统。依据旅游者的行为方式,将死亡旅游分为5种形式:①见证公共的死亡;②参观大规模或者个人的死亡地;③参观死者的拘留处或者纪念地;④参观死者的遗物或者象征性遗物;⑤观赏对死亡的模拟或者演绎。
考虑到黑色旅游目的地、吸引物以及经历的广泛化以及多样化,许多学者依据黑色旅游的“黑色的强烈度”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形式。迈尔斯首次提出了“更黑色旅游(darker tourism)”以及“最黑色旅游(the darkesttourism)”。他指出,与“死亡、灾难和文明衰败”相关的目的地和“死亡、灾难和文明衰败”的真实发生地是不同的。如果去前者参观游览可以很自然的描述为黑色旅游的话,那么到后者的旅途以及朝圣则需要更深厚的情感,那么就应该叫做“更黑色旅游”。而最黑色旅游超越了区分黑色旅游和更黑色旅游的空间差异以及区分黑色旅游和更黑色旅游与历史真实之间的时间差异,网络上的互动电子媒体及其新一代的电视为最黑色旅游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通过这些游客可以体验到最接近真实的经历。斯通在此基础上更加细化了黑色旅游的不同“色度”的形式,依据旅游者的动机、旅游开发者的目的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等多种影响因素提出了从最黑色旅游到最淡黑旅游的“黑色旅游谱”(dark tourism spectrum)。
三、黑色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
斯通认为,对于黑色旅游者的行为以及需求特征没有达到共识,黑色旅游供应开发的研究就无从谈起。学术界很重视对于游客寻求黑色旅游经历的旅游动机的研究,认为旅游者的动机是理解黑色旅游现象的关键因素。此外,也有部分学者从黑色旅游消费和旅游体验对旅游者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1、黑色旅游者的动机研究
黑色旅游动机的研究是一个复杂多样而又困难的问题。正如丹恩所说,游客可能并不愿意表现真正的旅游动机。学者们提出了一种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从最初的病态的好奇心,到集体的认同感或者在面对伤害集体生命的重大灾难时所具有的集体生存感。丹恩对此作了总结:对鬼怪的恐惧、好奇心、怀旧情结、观看犯罪或异常的典礼仪式、基本的杀戮欲、和死亡的搏
斗。但是,他也认为,这些动机更大程度上是描述性的,与具体的吸引物、目的地或者活动的联系比与个人动机的联系要更加密切。
列农和弗勒,依旅游动机的不同将黑色旅游者分为两大类,第一种是指与黑色旅游目的地本身有着情感、精神或者物质上联系的,或者是出于自身思想、经历、悲伤或者纪念目的而到旅游地的旅游者。例如,死者的亲朋好友、宗教的朝圣者、向国家或者民族英雄献出敬意的旅游者;第二种是指与目的地没有什么联系,出于娱乐、休闲、放松目的的旅游者,对于这种旅游者,泰勒认为黑色旅游只是其整个旅游经历的一个普通的组成部分。
西顿认为,死亡旅游的主要动机是去见证死亡,参观大规模的或者个人的死亡地。与此相反的,斯莱德的研究表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游客去加里波底战场是为了验证自己国家开始的时间和地点,是受到爱国主义的激励而不是面对死亡。比奇提出旅游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因为与自己有关系而不是为了见证死亡。贝斯特认为游客参观死者墓地有时是为了临摹墓碑上特别时期的碑文、碑刻。威尔认为死亡旅游者出游的动机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学习的机会,也有怀旧、娱乐、新奇或者寻找刺激感等动机。
里奇怀特研究了死亡旅游者参观被灾难袭击的普吉岛时的旅游动机,辨别出国内(泰国)和国外游客(斯堪的纳维亚)的不同旅游动机,以及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游客的不同旅游动机。作者研究发现,对海啸后果的好奇心、想要帮助别人和安全是3大旅游动机。与西顿的研究不同,作者发现参加死亡旅游的旅游者并不是受到死亡的激励而是对自然灾难改变自然的后果的好奇心,并且它往往是国内游客的旅游动机而不是境外游客的。研究发现,20岁以下的年轻人更容易对灾难后果产生好奇心而去参加旅游。
全球通信的快速发展对黑色旅游动机的形成功不可没。大量的媒体和科技报道将人类社会暴露于争端、死亡以及苦难的各种消息中。而人类个体却不满足于仅仅通过这些报道而获得的相关消息,因而转向这种消息的其他消费中,于是,这种“病态的好奇心”催生了“死亡旅游”现象的扩大。
2、黑色旅游消费和体验研究
依索一阿霍拉(ho-Ahola,1982)指出,一旦旅游者有潜在的未满足需要,就会产生一系列旅游消费行为以达到满意状态。斯通从死亡、现代社会以及个体对待死亡的态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黑色旅游形成在现代社会中应对死亡机制的一种方式,并提出了一种在死亡心理视角下形成的一种黑色旅游消费行为。现代社会对于死亡持有一种忽视和隐讳的态度,于是,应对死亡以及寻找生命意义就留给了个体私下里的单独思考,即“生命思索的私有化”,这种私有化会造成个人对于感知死亡、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理性有序的严重的缺失。实现一种“既能探索死亡的意义”又能在“社会的公共环境中得到对这种探索的满足”的平衡成为个体的需要,而黑色旅游就是一种平衡,一种社会对死亡漠视和个人对死亡关注的平衡,解决了死亡在社会“缺失一展示”之间的矛盾。
尽管死亡旅游被认为是游客的一种高度的情感体验,却很少有人研究这种体验是什么。贝斯特以诺福克岛上的罪犯流放地及吸引物为例,以“积极情绪扩展一建构理论”为依据,研究了旅游者的情感体验,由死亡、灾难体验引起游客的生气、悲伤、恐惧、同情、骄傲及爱国主义等积极或消极情感的综合体都可以让游客形成满意的旅游体验并有助于提升旅游者的思想深度以及个人修养。
四、黑色旅游展示和历史原真性的争议
历史学家长期争论历史真相的使用与滥用。罗温索认为,历史追求真相但遗产却不是,遗产只是特定的利益群体以旅游吸引物的形式从历史真相中谋取利益的工具。旅游产业见证了死亡或者灾难目的地转变为建设的旅游吸引物的过程。但是,随着旅游的迅速发展,这些悲惨事件与它们的旅游展示之间的奇妙关系引发了专业的和伦理的探讨,主要是因为这种展示方式把休闲娱乐与悲惨事件交织在了一起。一些关注历史原真性的遗产业的评论者,如西维森、马康纳等,已经谴责对人类悲惨遭遇和困境进行展示的旅游活动是一种不恰当的或者是不道德的行为。黑色旅游的发展使得历史资源转化为遗产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游客的需求、政府的政治利用、社会的变化以及媒体的宣传等各种因素都会产生影响。这就使得历史真相的展示不再是那么单纯。
列农和弗勒指出,黑色旅游目的地的监护人有责任对游客、对幸存的受害者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在执行的过程中那并不总是可能的,有时一个娱乐、窥阴癖和为商业或宣传的目的的开发可能会歪曲这种信息。他们进一步指出,在黑色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过程中,政治、社会以及当今的科技和发生在目的地本身的事件一样重要。《黑色旅游:死亡与灾难的吸引力》一书就考察了几个黑色旅游地,包括它们怎样被展示的、怎样被呈现给游客的,以及历史是怎样通过媒体、政治影响和社会变迁来形成这些解释。
怀特和列农研究了立陶宛特定黑色遗产的“选择性展示”,作者认为该国的人民对国家某些特定历史的共同纪念形成一个“道德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对过去与某些特定历史无关的重要历史时期并不怀疑也不进行展示。卡罗林和迈克分析了恶魔岛和罗本岛(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两大监狱)黑色旅游展示方式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形成不仅在于历史监护人的转变,也是旅游者的期望以及外部利益群体的要求。旅游者先前已经接受了影片《勇闯夺命岛》中恶魔岛的形象并且希望在实际的旅游中体验到这种形象,这种旅游期望逐渐损害了岛上无惩罚的真实历史展示。最终,恶魔岛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监狱而变成了满足游客期望的故事。而罗本岛则成为南非反对种族隔离成功的一个纪念品。在南非,成功地反对种族隔离赋予了本岛一种神圣的使命,从而与此使命无关的历史都被排挤,使得罗本岛的历史失去光彩而变得狭隘。亨德森以越南战争吸引物为例讨论了战争历史展示中的相关挑战。作者介绍了越南战争吸引物及其展示方式,认为在历史展示的教育功能以及满足游客期望的娱乐功能之间存在着一种困境。
因为黑色旅游的特殊性,往往会存在受害方和行暴者。这就为黑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国际人道主义的考验。在美国的公园服务部门的内部会议上,他们会专门讨论是否应该在展览会期间对那些行暴者进行谴责。最终,教育的功能战胜了情感的功能。并且,他们还会精心挑选一些有力而又能避免激起参观者仇恨情绪的信息。然而,想要做到这种定位是不容易的,尤其对于受害者而言,毕竟他们承载了太多的伤痛。
五、黑色旅游的影响
黑色旅游的出发点是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社会效益会显现出来。黑色旅游的发展激励当地政府保存相关的遗迹遗址,并且对游客又有教育和娱乐的功能。黑色旅游的开发
是非常有意义的,到黑色旅游地去旅游,既是可怕的,也是很有意义的,只要我们能够想象到他们自由的丧失,我们就会更加珍爱自由。只要对那些敏感的暴力的战争遗址开发得当,就能更好的提升人们对于人性残暴和苦难的理解,从而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布雷斯韦特和李英洛认为,正面发展的黑色旅游是一种重要的“疗法”。它不仅可以让世人永远记住那些大规模无人性的杀戮,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提供一个表示悔恨和给予原谅的机会,同时让罪行的受害者和施暴者之间得到和解。他们以马来西亚沙巴州的山打根为例,论述了可以使用旅游帮助治疗二战的幸存者和旅游者的心理创伤(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并能够促进曾经的日本侵略者和当地居民之间和解。这种积极客观的黑色旅游展示也不是被全部的目的地所接受。在越南的战争历史展示中,越南共产党被描述成冒险拯救他们国家的英雄而敌人则应该是受到最严厉惩罚的流氓恶棍。
黑色旅游很可能会美化历史上的悲惨事件;黑色旅游者用来记录悲惨事件的照相机以及录像机、不断向当地居民问讯事件等做法使当地居民不得不面对过去的悲痛记忆;黑色旅游损坏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不利于目的地形象的改善。考斯维奇和林奇研究了北爱尔兰的后政治争端社会的黑色旅游,由于其负面性这种旅游形式很少为人所知并很难得到政府、官方组织以及当地居民的支持,而且这种旅游的发展只能吸引小众市场并不能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由此作者建议北爱尔兰的黑色旅游应该更名为“复兴旅游”(phoenix tourism),争取得到政府的认可使之成为整个区域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要让当地居民参与其中。
六、结语
黑色旅游的研究时间不是很长,但相关的文献资料比较综合,研究视角也多种多样。本文对国外有关黑色旅游的文献进行梳理,认为黑色旅游的概念界定、黑色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黑色旅游展示和历史原真性的争议、黑色旅游的影响是国外黑色旅游研究的4大主题。
黑色旅游的概念界定是黑色旅游研究的基础理论。有很多学者试图定义或者标明这种“与死亡或者灾难相关的旅游活动”,比如黑色景点、死亡旅游、不和谐遗产、黑色旅游、病态旅游,但是大部分都是描述性的定义,并没有触及黑色旅游的本质;黑色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游客动机上,但大部分的动机研究都是以黑色旅游的某种形式或者具体的某一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的,得出的旅游动机往往带有片面性,没有形成黑色旅游动机研究的整体理论;黑色旅游展示和历史原真性的争议是黑色旅游研究的热门话题,学者们从历史真相转变为遗产产品,从遗产产品再次转变为黑色旅游展示两大方面的争议进行了研究。部分学者以具体案例论述了导致这种争议形成的游客的需求、政府的政治利用、社会的变化以及媒体的宣传等各种影响因素;对于黑色旅游影响,学者们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有的学者持有乐观的态度,而有的学者则对黑色旅游的发展持反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