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内资源相似型人文景区的竞合关系研究

2009-04-27刘改芳梁嘉骅

旅游学刊 2009年4期

刘改芳 梁嘉骅

[摘要]文章从分析山西晋商文化旅游景区的现买数据入手。着重展开了晋商文化景区的代表院落之间的竞争关系论证,在论证中紧密结合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关系和生态学的种群关系理论,认为区域内资源相似型旅游景区是以竞争为主的竞合关系,并通过彼此激烈的竞争促进区域旅游业整体效益的增长;同时文章通过实地调查探寻产生其关系的动因,从而在理论上揭示此类景区竞合关系的特征。

[关键词]人文景区;竞合关系;晋商大院

[中图分类号]1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9)04—0041—05

1文献综述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在旅游业综合效益的感召下,地区文化遗产旅游业出现了潮涌现象。区域内迅速产生了大批的人文类旅游景区。针对这一状况,旅游界的国内学者主要借助于地理学的空间结构理论和生态学的共生理论对影响区域内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做了大量研究,探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竞合模式。例如:陶伟以苏南三镇为例,认为从区域旅游发展的动力来说,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是提高区域旅游吸引力的重要途径,其中,旅游空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同区域之间旅游发展的基本动力;申秀英等从生态学的共生理论角度,探讨通过中国古村落旅游企业的共生进化推动区域旅游业综合效益的提升。国外学者则主要探讨旅游地竞争对一个国家或一个社区旅游发展的影响。

与本文研究紧密相关的经济管理学文献,主要从产业集群角度探讨产业集群演化的基本特征,运用数学推理方法,探讨推动产业集群演化的基本动力。研究表明集群内部企业间合作稳定性及其共生性、企业间互动机制的竞争与合作是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的重要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集群内企业的竞合关系类型等内容。

但本文认为经济管理学文献中关于企业竞合关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研究,表现为理论模型的构建以及借助数理方程的推导展开分析;旅游学的研究则习惯从大尺度的区域案例中探寻区域旅游景区合作的路径。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由于为地方财政服务的根本思想以及居民的经济努力程度及运用市场工具的效率等方面的现实差别,导致了在区域内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相似的情况下,人文类旅游景区的合作存在极大障碍,从而表现出了以竞争为主的竞合关系形式。同时通过对山西地区晋商大院主要景区历年收入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相似资源的人文景区之间的竞争成为区域文化旅游业品牌形成与强化的原动力。本文从分析现实数据人手,探索竞合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找寻区域内文化资源相似型旅游景区的竞合关系的特征。

2山西晋商大院景区发展的实证分析

2.1晋商文化旅游地位的凸显

山西省是一个人文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旅游业发展至今逐渐形成了一些享誉国内外的人文类景区的知名品牌:以五台山一云冈石窟为主的佛教古建游;以尧庙一大槐树为主的寻根祭祖游;以平遥古城一乔家大院为主的晋商民俗游。除此之外,太行山水、黄河文明也在诠释着山西的表里山河。从发展的时间历程上看,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山西旅游业主要以五台山一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北部)一线的旅游品牌为主。因此,从省内各区域的旅游统计数字看,晋北地区的旅游业在省内始终保持着优势地位。而以平遥古城一乔家大院为主的晋商民俗游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仅乔家大院一“景”独秀。随着1997年平遥申遗成功后,平遥一乔家大院一线旅游产品才逐渐成熟,形成景区所属地——晋中地区旅游业的形象代表。在随后的时间里,该地区与晋商文化有关的大院、民俗博物馆等景区先后对游人开放,展现晋商文化的景区高峰时曾达到十几个。各县域结合当地的资源环境开发旅游产品,在无意中强化着晋商文化的品牌建设,促进着区域整体旅游业收益的上升(图1)。以平遥一乔家大院为主的晋商民俗游文化品牌在省内各文化旅游区的地位凸显,成为山西旅游业最具代表性的旅游产品。

在构建晋商文化各景区收入与区域旅游业效益增长对比图时,为了研究方便,同时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景区并以其收入指标进行分析,其中,各景区数据以门票收入为主,区域收入以综合收入为主。图1(A)是晋商文化主要旅游景区的历年收益,图1(B)为这些景区所在行政区域(晋中市)旅游业的总收益。对比结果显示,晋中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自2000年后开始快速增长,这与自2000年左右开始的景区数量的增加和效益的增长几乎同步。为了验证是否由于其资源相似型景区数量的逐年增加及彼此之间的激烈竞争而使得所在区域旅游业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同时以强有力的旅游总收入位于省内各区域前列,本文展开了景区与区域以及景区之间关系的相关性分析。

2.2相关关系分析

2.2.1相关性分析

本文借助图1中的基础数据,利用了SPSS 11.5统计软件,对景区之间以及景区与区域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由于是二元相关分析(区域整体旅游收益和所属各景区以及各景区),因此采用了皮尔森(Pearson)相关系数,取显著性水平0.01进行检验,得到的相关系数和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相关系数矩阵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两点结论:一是区域总体与竞争优势明显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以及平遥古城4大景区的收入呈强相关性,说明晋中旅游业总体效益的上升与4大景区的分期进入和发展历程息息相关。二是各景区之间主要是4大景区之间具有强相关性。其中,平遥古城以它独具特色的资源以及世界遗产的显赫地位对其他3家景区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从影响强度来看,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即距离平遥较近的乔家大院与常家庄园受到了平遥古城更多的影响。乔家大院与常家庄园收入不相关,与王家大院的收入相关程度高一些。而除此之外的景区显示出了明显的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也表明了它们对于区域总体的贡献较弱的特点。

总体上看,4大景区之间的相关性高,而且收入指标都呈增长趋势,说明某个景区旅游人数的增多也会带动其他景区的旅游人数的增加。这点满足集群效应中的“双峰群效应”,即企业数量与顾客群的同时增加、互动增长,从而形成以企业和顾客为中心的双峰群集聚。晋商大院各景区正是在依次进入扩张着需求相似的顾客群,顾客群的增加促使新景区的形成,新景区的成长带来了新的游客群。

2.2.2相关关系的求证

根据生态学的种群理论,种群是指在一定地域内,某一物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两个种群为了争夺有限的同一食物来源和生活空间时,从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其最终结局可能是它们中的竞争力弱的一方首先被淘汰,然后另一方独占全部资源;可能是存在某种稳定的平衡状态,两个物种按照某种规模构成双方长期共存的态势?就此例来讲,4家景区之间的关系类型究竟是什么?从而对区域总体的发展又产生什么影响?

我们应用了一些产业集群和生态学研究中的理论模型和数学分析工具,但由于4家景区收入的时间序列的不平稳性,以及景区收入数据的非线性相关,样本时间序列的期数少(受到景区本身建立时间较短的影响)等原因,使得模型的拟合程度不好,参数不能通过有效检验。

因此,我们尝试仅仅借助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4家景区与区域总体的收入增幅的计算。采用增幅图的方式,主要可以从相对增长的比较中,借鉴两种群动态相关关系的理论,观察景区之间的竞合关系,并且通过时间序列的展示,分析各景区在存续期间相关关系的演变。经过我们对4家景区及区域总体历年收入的增幅计算,并结合时间因素所做的动态的增幅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从1997年平遥古城和王家大院进入区域旅游市场后至今,打破了区域一枝独秀的格局(1986—1997年期间乔家大院在区域旅游市场中独占鳌头),彼此之间的现实关系既不是合作也不是完全的竞争关系,而是体现出了以竞争为主的共生关系。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①晋商文化景区的领跑者从时段上出现明显更迭的现象。具体可分为4段:1996—2002年王家大院的增长幅度明显占据领先位置;2001—2003年平遥古城的稳态优势在增幅竞争中占据领先;2002—2005年常家庄园的进入,引起了3家地位的重新调整,常家庄园以“新”面孔位居增幅的前列;2005年至今乔家大院又重新回到领跑者的位置。②在各段中,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一个景区尤其是新景区的进入给老景区的增幅带来很大的威胁,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现象,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各景区收入增幅在一些时段内同步增减的现象。

通过以上分析,旅游景区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清晰可见,同时可以从收入的增长图中,再次看到由于几家景区之间的交错竞争使得所在区域(晋中市)总收入的增幅在下滑的趋势中出现上扬的波动,而且表现出了增幅平稳的趋势。

3竞争为主的人文类旅游景区竞合关系的特征

为了深入分析竞合关系的特征,本文展开了各景区竞争力动因的调查(调查过程略),并结合以上数据分析,得出具有一般性意义的人文类旅游景区竞合关系的特征。

3.1不可移动的空间特征是景区竞合关系形成的原始条件

人文类旅游景区是以宣传地方文化,以文化的“原真性”作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景区。因此,依托不可移动的文物、建筑物、遗址类资源进行开发是人文类旅游景区的特征。在这一前提下,从产品的供给角度讲,同一区域内的文化景区属于同一行政区域内或者同一地区的不同县域,从文化的根植性来讲,属于同一文化区域。因此,景区展现的文化内涵极其相似,提供的旅游产品非常近似,在游客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景区之间必然产生竞争。

但同时由于资源的不可移动性特征,特定的空间结构给予了各景区特定的游客范围。在此例中各景区之所以可以将竞争的形势保持得轰轰烈烈,正是因为这些景区虽然争夺同样需求的游客群,但由于距离递减规律的作用使得各景区仍有自己的游客范围。因此,在客观上保持了协同的合作性。

3.2旅游景区的聚集与竞合是推动地方文化旅游品牌的必要条件

资源相似型旅游景区的竞争或合作是当地旅游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驱动机制。以晋商文化旅游区为例,景区的依次进入延续着晋商文化品牌的辉煌。如前所述,王家大院、常家庄园景区是在乔家大院旅游效应获得成功后相继出现的。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以民俗、宗教、革命遗址、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出现,但旅游经营的现状都不如王家大院、常家庄园。而且从本省、外省游客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晋商文化已经作为晋中地区乃至山西地区的文化品牌和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形象代表。究其原因,则是几家景区的依次进入,不仅延续了竞争态势,而且竞争中无意识扩大了晋商文化的宣传力度和持久度。

再者,通过山西省各地区发展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从品牌的认知度来讲,位于晋北地区的五台山与晋中地区的平遥古城可谓旗鼓相当或略胜一筹,但晋北区域长期停留在五台山一云冈石窟两大景区,且由于地位显赫,使得其他景区进入后很快被迫退出,因此,在区域内没有引起竞争。垄断地位的长期存在,使得晋北区域旅游业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而晋中地区却后来居上,原因正是晋商文化景区保持数量增长的同时产生了激烈的内部竞争,在竞争中保持了文化品牌的活力。

3.3文化资源的市场利用效率是人文类旅游景区竞合关系实现的有效手段

人文类景区所依托的大多是各种广义上的文化遗产,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在理论上可以解决,在现实中无数经典案例被解决得更为巧妙。影视作品、大型文化主题歌舞、节庆活动都是各景区借助当地文化资源,利用市场手段进行文化内涵的体验化、感性化促销的有效手段。在晋商文化区内,平遥古城连续8年国际摄影节的举办,乔家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与《乔家大院》影视作品的问世,王家大院针对客源地的宣传口号“王家归来不看院”及有效的销售手段等等,都使得各景区在彼此的竞争中胜出。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市场手段利用的效果问题,对照增幅图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市场促销手段对本景区的时效性非常明显,也就是说,景区促销力度与当年本景区收益呈正比,但同时一个景区的宣传促进了其他资源相似型景区收益的适度上涨。因此,区域内各景区竞相利用市场手段实现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保持彼此竞合关系的关键。

3.4以地域特征为主的微环境是影响景区竞争力的根本动因

旅游景区是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吸引物,就人文旅游景区来说,景区的收益直接关联到所在地区旅游业的收入和地方财政的收益。因此,地方的自然、经济、文化环境状况对景区竞争力的发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对晋商文化旅游区各景区的居民、游客、政府部门、旅游运营商的调查中,对影响景区竞争力的主要动因做了如下归结:

3.4.1旅游业在地区经济结构中的比较优势是根本动力

文化资源优势并不等于产业优势,地区政府总是需要进行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收益最大化行业的选择,因此,对文化旅游业的扶持力度与所在地区的经济结构的初始条件密切相关。由于人文类景区的政府主导型管理的特征,使得人文类景区的发展现状与政府的推动力度紧密相关,政府应在充分了解文化遗产的产业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与地方其他产业的比较,比较的标准应界定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均衡点上。

3.4.2居民的经济努力程度是景区实施优胜策略的人力保障

经济学家刘易斯曾经说过,人们改善生活的愿望和愿意为此付出的代价正是一切增长现象背后起作用的、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根本特征的内在动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资源相似、经济环境相似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差甚远。调查资料显示乔家大院(祁县)与王家大院(灵石县)属于县域经济,农民收入的相对低下促使农民摆脱贫困的信心要明显强于常家庄园(所在地为晋中市)。在调查中前两地居民都表示了对于发展文化旅游与建立相应的集体管理组织的强烈意愿和凝聚力,而后者则表示了漠然的态度。旅游业的劳动密集型及居民态度对其长远发展起关键作用的特点,使得旅游区居民的经济努力程度成为人文类景区实施优胜策略的基本动力。

3.4.3精英人物的权威作用是景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管理因素

每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不同的社会阶层中都有一定的精英群体,他们在某一行业或领域具有特殊的作用,这些精英群体在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和市场机制中,对增强社会经济的动态稳定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晋商文化各景区的调查中居民、旅游运营商等均承认景区在运营中存在精英人物,而且精英人物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对于景区组织秩序的维护、居民集体决策的引导与实施以及外部沟通等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而且从根本上节约了管理成本,实现了景区长远发展的组织管理基础。

4结语

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是我国文化旅游资源的根本特征之一,因此,在各地区都出现了与山西省晋中地区案例相似的景区之间的竞争状况。对此,许多学者提出了整合观,但本文认为理论上的整合需要在揭示现实特征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竞争尤其是资源相似型旅游景区之间竞合关系的存在对于打造文化品牌有重要作用。同时,各景区现实的微环境使得整合之路略显艰难,而关于怎样在现实竞合特征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内各景区合作的论证将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