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2009-04-27边敏利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其中听是最基础的,它和读一样是吸收、理解口头信息的手段。叶圣陶曾说:“听是用耳朵读,读是用眼睛去听……”可见,听的训练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呢,我觉得离不开老师的耐心、慧心和恒心。
一、耐心是根本
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很多时候,我们大人是比较主观的,认为有的内容孩子应该是懂的,没必要再讲了,就提出了要求和愿望。比如倾听,我们常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学生也知道要“认真倾听”,但对怎样才是“认真倾听”,他们的认识却是零零散散,不够完整的。其实,我们老师不妨耐心地与学生讲一讲倾听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应该认真倾听。同时,更应该对如何认真倾听提一些具体的要求,如:将目光注视着黑板、老师或者发言的同学,能听明白他人说的话,指出他人谈话中的优点,发现其语病或不完整的地方,能听出两个或更多的同学发言时的不同之处等,只有当学生明白了怎样倾听,才可能会学会倾听。
老师不仅要耐心指导学生怎样倾听,还要耐心地看待学生不愿倾听的现象。很多时候,教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指导,学生也明确该怎么去做了,可他们就是没有耐心去做,或根本不愿做。我觉得对这样的学生只有充分发挥老师的耐心,才会收到好的成效。我曾经教过一个叫小祥的男孩,脑子很聪明,每次语文考试都能达到中上水平,可他上课时,眼睛不是看着窗外,就是看着课桌。而且多次交流,他依然我行我素。我并没有灰心,时时留意他的举动。一次单元考试,他考得不理想。我与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并相机让他认识到倾听的重要。就这样,在我一次次耐心的交流与潜移默化的提醒中,小祥上课时的注意力明显集中多了,甚至愿意主动举手发言。
卢梭曾说:耐心虽苦,成果更甜。的确,没有老师的耐心,学生既不会倾听,也不愿意倾听,在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过程中,需要老师耐心再耐心。可以说,没有耐心,学生倾听的习惯不可能养成,也不会养成。耐心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根本。
二、慧心是手段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运用智慧,用心耕耘。在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时,同样需要教师运用智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在具体实践中,我就曾这样做:
1、要求适度。打篮球有个“篮球架效应”,如果球架太高,投不进,玩的人就会没信心;但如果球架太低,很容易投进,玩的人就会没兴趣,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打篮球的人的动力。“篮球架效应”给予我们启发,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一开始的要求可以定低一点,树立他们的信心,然后根据学生情况,不断提高要求,让他们学会倾听。
2、活动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倾听产生了兴趣,自然会全神贯注地去做。实践中,我发现将倾听与活动结合起来,能提高学生倾听的兴趣。我校开展了“小龙人”评比活动,对每个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两操、劳动、用餐等方面进行评比加星,为了提高学生倾听的兴趣,我在评比栏中又加入了倾听一栏,对课上在倾听时做得好的同学及时加星。现在,我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兴趣浓厚。
3、经常鼓励。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确,我觉得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给予学生鼓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说我班的小栋同学,平时很喜欢回头回脑讲话,常常是我在讲,他也讲,为此我曾经多次提醒他,常是略有好转,老毛病又犯。有一次,他听得特别认真,两眼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我就随口说:“小栋听得多认真,眼睛一眨都不眨。”然后,我就发现,那堂课上他不仅自始至终认真听,发言也很积极。
当然,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方法很多,不止以上几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智慧,根据班级情况,视情况选择。
三、恒心是保障
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倾听习惯的培养也是如此。为此,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不然就会“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首先从教师自身来说,课堂上需要时时关注所有学生倾听的情况,对表现好的及时表扬、鼓励,表现差的及时提醒。对个别学生,更要长时间关注他的倾听表现,跟踪记录。评价时,不仅要横向评价,还要纵向评价,让学生能感受到自身的进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并且要长久坚持。
其次从学生来看,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和毅力还不够强,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出现反复。当学生出现反复时,作为教师心态要坦然,要抱定“长期抗战”的心理,将活动激趣、要求适度、经常鼓励等方法贯穿在培养习惯的始终。相信,朽木也可雕,习惯定能形成。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上几点其实是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相信当我们把耐心、慧心、恒心的魅力真正发挥出来之时,定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边敏利,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