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写作素材的挖掘

2009-04-27何国安董楚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4期
关键词:课本事物词汇

何国安 董楚平

自古以来,在语文学习方面,大多数学生最怕作文。除了不知“怎么写”以外,就是不知“写什么”。这就是

老生常谈的写作素材积累的问题。笔者就三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尝试。

一、学好语文,积累素材。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是经过专家的精选精编,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以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载体,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朱自清《背影》,让学生震撼,就是通过人物外貌、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的特征来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课本里词汇最为丰富,而学生作文语句淡而无味,最缺乏的就是词汇,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课本丰富学生的词汇。

作为中学生学写议论文,学语文读课本,不仅仅是通过课文感悟素材的获得,而且要为寻求有表现力的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以便作为最有表现力的论据。如《论骨气》的三个事例,最能说明自古至今中国人最有骨气。文天祥以死明志,闻一多拍案而起,古人不受“嗟来之食”,都是写议论文的好素材。总之,要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现方式、积累词汇、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外阅读,扩充素材。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书是前人经验、智慧的结晶。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同一事物是千差万别、绚丽多彩的。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风格和语言。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是写作的精华。我们要引导学生将外物转化为内物,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会使文章增色生辉。

近年来,笔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名著导读方面的综合性学习,以学校开展读书节为契机,以学校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为载体,积极鼓动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笔者还将中考满分作文中的精妙开头与结尾打印给学生,将自己的“下水文”张贴在黑板旁以飨读者。还利用早自习让学生专门读学生自己的“妙文”。除此,笔者还将“知音精品屋”里的选文与《故事会》中的“三分钟典藏故事”有选择性地推介给大家。这样,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作文素材。

三、观察生活,捕捉素材。

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助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觉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同时,培养学生做日记、周记的习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一记下来,作为鲜活的写作素材。

为了观察生活,从而捕捉素材,笔者每年至少要求学生“踏一次青”,郊游一次秋,欣赏美丽的大自然,感受时下乡村的巨大变化。每周双休日,鼓励学生在做好家务和家庭作业的前提下,多看电视,捕捉新闻中的亮点,关注社会动态。每年漫长的暑假,建议有条件的学生走向外地探望父母,去观察都市生活,感悟民工丰采。每年的短暂寒假,更是捕捉素材的最佳时机,家长难得回家过春节,外面的精彩世界从他们的口中身上折射出来,一种新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综上所述,教师的作文教学,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人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作文表达能力,让丰富的生活在学生的作文里激情燃烧,流光溢彩。

何国安,董楚平,语文教师,现居湖北蕲春。

猜你喜欢

课本事物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奇妙事物用心看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