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鲜榨果汁”制作有玄机

2009-04-26

健康必读 2009年4期
关键词:蚌埠市果粉果汁

这些年,各地的高档酒店都在向顾客供应“鲜榨果汁”。服务生们往往把这种“用水果现榨”的饮料说得活灵活现,有的酒店甚至还是现场制作,让顾客看着新鲜的水果被放进榨汁机,然后清香四溢地端上饭桌,让亲眼目睹的消费者对它的“出身”不会再产生怀疑。

可在执法人员的火眼金睛下,“鲜榨果汁”被宣称“健康与绿色”的背后,却显露出了不为人知的玄机。近日,记者随安徽省蚌埠市卫生监督所的监督员,走进了一些酒店的后台。

鲜果汁要添加“伴侣”

记者随监督员来到一家酒店。在大厅一角的工作台后,身穿白衣白帽的工作人员先是将半个胡萝卜和两个苹果加入2500毫升水,开机打成浆,然后又加入了一种叫“鲜果伴侣”和“优果粉”的物质进行搅拌。顿时,原本稀稀拉拉的果汁立刻变得不一样,入口黏稠香浓,而且放置几分钟之后颜色也没有任何变化,服务员还给果汁起了一个漂亮的名字“百果飘香”。在现场榨汁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种果汁都有相应的“伴侣”,加了不仅口味更好,而且果汁放几个小时也不会变稀。

而在另一家饭店,工作人员用半袋“阿胶蜜枣”加热水榨了1100毫升的“药膳红枣”。为了证实其质量,他拿出一听甜玉米粒:“我们这些都是天然的,不比喝那些有防腐剂的饮料强?”但是他也承认,甜玉米粒是用来做鲜榨玉米浆的,这里面也要加“纯汁”,但那是“水果精华”,“绝不属于添加剂”。

记者在这里还看到,菜单上每种果汁后都有相应的功效介绍,比如药膳红枣就可以“强筋健骨、补血行气、滋颐润颜”,别的果汁则可以“制造血清素”、“增强记忆力”,甚至可以“预防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脏病”。随同前往的监督员告诉记者,果汁饮料进行功能疗效宣传是《食品卫生法》明令禁止的。

我们来到第三家酒店,发现这里的鲜榨果汁同样要加入“纯汁”和果粉,制作程序和前两家大同小异。而且,工作台里的水果只有3个苹果、1个柠檬、1片西瓜,此外还有几袋牛奶。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是行当里的潜规则,大家都是这样操作的。”

加多加少全凭手感

在对现场的所谓“伴侣”和“纯汁”进行分析之后,执法人员断定这其实是一类产品,其主要成分都是水果原浆、果葡糖浆、果胶、山梨酸钾、维生素C、食用色素、食用香精等,而果粉的主要成分则是葡萄糖、麦芽糊精和维生素C。蚌埠市卫生监督局副局长朱道文介绍,果葡糖浆、柠檬酸可以改善口味,山梨酸钾是防腐剂,麦芽糊精可以增加黏稠度,这些都属于添加剂。“但是产品标识上都没有注明添加剂的含量。”

朱道文告诉记者:“顾名思义,鲜榨果汁就是要‘鲜,应该是除了新鲜果汁之外什么都没有的。加工过的红枣和玉米本身已经含有添加剂,再加上这些‘伴侣、‘纯汁什么的,顶多只能算果汁饮料。而且,食品就是食品,不能宣传有任何药用价值。”

至于如何掌握添加物的分量,有制汁人员说,培训过后有了手感,反正果粉在一平勺左右;也有人说50毫升纯汁配5克果粉刚刚好。但是记者在现场并未发现量杯、天平之类的量具。对此,有工作人员解释说:“只要不太过,口感上不会有太大差别。”朱道文说,有些添加剂是法规允许添加的,但是添加的量是有严格规定的,否则还是会产生毒副作用。

另外,执法人员还发现这些忙碌的制汁人员都没有健康证,而且直接在大厅操作,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更有一家酒店营业两个月了,还未办理卫生许可证。对此,除勒令整改外,执法人员对无证经营者还予以了取缔。另外,现场采样的果汁样品也被送往蚌埠市疾控中心,对其中的菌落总数、霉菌数、甜味素、防腐剂等的含量进行检测。

穿上“马甲”的果汁有暴利

翻开鲜榨果汁的菜单,最便宜的一扎也要28元,贵的则要80元,甚至上百元。有工作人员给我们算了一下成本,以最便宜的苹果汁为例,一扎28元,大概需要三四个苹果,成本3元左右,再配上50毫升纯汁和5克果粉,成本4元。加在一起,不会超过10元。而且,虽然售价差距颇大,但各种果汁的成本其实相差无几。而大一点的酒店平均每天要卖出数百扎。

“真正的鲜榨果汁,放置5分钟之后就会出现分层,颜色也会慢慢变暗。口感上不是特别的香甜,但喝起来有股清香味。”蚌埠市卫生监督局食品卫生监督科科长潘翔提醒消费者,虽然有的酒店是现场制作,看上去全部透明,不容怀疑。但事实上,榨出一扎水果汁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几分钟之内是无法完工的。所以,消费者如果再点鲜榨果汁的话,一定要问清楚了,到底是“鲜榨”,还是“果汁饮料”。不要花了大价钱,买了平常物。 (据《 健康报》)

猜你喜欢

蚌埠市果粉果汁
果汁称重
扬州京果粉,百年香飘飘
榨果汁
失忆果汁
基于SWOT分析的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apple+TV≠apple TV
库克发新品,“果粉”扎帐篷
水中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