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高职高专的发展方向姚辉

2009-04-26姚辉

魅力中国 2009年35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方向校企合作

姚辉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206-03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形式和必然选择,是学校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人才培养的最优模式;不断拓展和丰富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巩固和扩大校企合作的成果。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高专;方向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形式,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是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和教育模式改革的重大创新。坚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四川烹专从建校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推动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了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它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从四川烹专20多年的办学经验和现实情况出发,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其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基础的认识与理解。

1.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成绩喜人。这其中的重要经验就是: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办学思想是教育一体化的先进理念,有利于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的有益实践。

事实上,校企合作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企业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实现技术创新和人才输入,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经济时代的悄然来临,企业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绝不仅仅依靠硬件的先进,而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等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一个企业要想立足市场,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适应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这就要求企业不仅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还应拥有掌握现代技术的专业人才。企业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级技术实用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更是离不开企业。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也就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实用性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单靠学校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企业的参与就成了必然选择。学校与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实践性教学和毕业实习等环节,就可以放在企业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理论与实践才能更紧密地结合,同时,学校也可节约大量实训、实习设备资金。

2.校企合作是学校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也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务院 2005年10月28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的具体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而校企合作正是坚持这个方向的重大举措。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也利于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学生的就业有了保障,学校的就业率高,生源也就更加稳定,就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说校企合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大计,是关系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性战略举措,是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3.校企合作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最优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市场和社会所要求的实用性人才。而由于我国的教育投入不足,职业教育长期在低水平的条件下运行,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不具备培养这类高技能人才的实训条件。无论是教学设施、设备、实习基地,还是师资队伍等办学的基本条件都无法完全满足需要。同时,企业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设备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学校在财力和人力等方面无法跟上市场的变化。这就是说,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仅仅依靠学校的资源是无法实现的。现代企业不仅拥有先进的硬件、软件,其经营理念、企业环境、技术人才、工艺设备、管理方式等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此外,企业文化是校园文化所不能替代的。 学生通过产学合作的实践,置身于现代企业之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迅速提高自身的素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要有现代企业的支持。校企合作进行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发挥学校及企业双方的资源优势,使学生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学习,综合职业能力能得到显著提高,所以,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最佳模式。

4.校企合作无论是对学校还是企业都是一种双赢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就企业而言,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储备优秀的可用之才,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能有力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就学校而言,学校能更好地了解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及其发展趋势,将不断促进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促使学校把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与企业对第一线工艺技术人员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使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缩短员工和企业的磨合期。

四川烹专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变强,正是通过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来实现的。四川烹专是全国唯一的烹饪类普通高校,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为中国餐饮、旅游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各类实用性人才,为四川和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依托合作企业,不仅解决了学校实验实训设备不足、场地不够,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等问题,而且还在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破解企业技术难题,传播先进文化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应该说,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学校的优势和价值只有通过与企业的有效合作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内容

四川烹专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开始进行校企合作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合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宽广,合作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合作的程度越来越深入。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

1.共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

四川烹专建校于1985年,当时仅仅开办一个烹饪专业,学生只有70人。学校的办学条件简陋,也没有固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场所,因为规模小,这些工作都能完成。但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实习实训教学条件无法满足需要,寻求企业支持就成了学校的必然选择。于是,学校主动出击,与国内一些大城市的餐饮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问题。九十年代初期,国家取消了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的制度,实行大学生自主择业,就业也就逐渐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学校改变实习模式,即实行“2+1”模式:学生进入大三后,通过学生、企业的双向选择,学生到企业实习一年。实习的一年,其实也是学生和企业互相选择的一年。在这期间,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的实习计划,共同管理实习过程,共同培养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使合作企业成为学生生产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基地,这种模式让学生就业前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运行环境与技术要求,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保证学生顺利就业。一年后,如果双方满意,学生就留在企业就业。经过校企双方共同努力,学校在已有的实习基地基础上,建立起实习就业基地。到目前,四川烹专已经在全国建立起100多个这样的基地。不仅如此,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还将实习就业基地延伸到了海外,近几年,学校在国外实习就业的学生人数以5%的速度递增。

2.共建校内教学实训场所

四川烹专从70个学生,发展到7000个学生,教学投入严重滞后,教学条件和实训条件远远无法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为此,学校将企业引进校园,通过多种方式合作,实现学校短期内无法实现的愿望,当然企业也从中获取自己的利益。比如四川烹专休闲运动场地的建设,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企业投资。建成后,在完成学校运动与休闲系和公共体育的教学实训任务前提下,由企业经营管理;四川烹专的教学实习酒店,也是由企业全额投资建在校内,由企业自己经营。学校酒店管理系、文化与艺术系等的教学实训条件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学校旅游管理系的旅游会展实训场所也是由企业投资建设。这些项目的建成既为学校节约了大量资金,也很好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3.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和产品开发

为了使学校的科学研究贴近企业,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学校与企业合作先后建立起碎米砑菜研究所、川娇味理究所和黎红调味研究所。学校组织专家教授进行科研攻关,企业进行科学实验和市场推广。几年来,校企共同进行的重大课题研究有十几项,其中有的课题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受到关注。如“牦牛肉及其副产物加工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课题得到了省委教育工委的重视,认为该课题为“提高农牧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就业率,为维护藏区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的“川娇”牌系列调味品上市后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4.合作开展非学历教育

四川烹专在开展国家学历教育的同时,也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为了实现非学历教育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学校下属的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建立办学机构——大唐学院,专门从事非学历教育。企业凭借自身在行业的优势和运作能力,保证了合作办学的生源,非学历教育得到稳步发展。

5.共同进行人才培养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双方已经不满足于表层的合作,而是从学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合作不断拓展,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就是具体的体现。从四川烹专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实践看,这种合作已经超越了所谓的“订单式培养” 模式 。“订单式培养” 模式重点在于满足企业需要,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按照企业人才资源需求计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开发培养课程,为企业提供所需技能人才。而四川烹专与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突出“共同性”,即:企业与学校共同拟定招生计划,共同制定并完成教学、实习计划和过程,共同帮助学生就业。也就是说,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都是融为一体的,双方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比如,四川烹专与深圳面点王餐饮公司、大连亚惠餐饮公司等的合作便是这种模式的典范。目前,深圳面点王餐饮公司的100多家分店中,有一半以上的店长是四川烹专毕业生;而每年到大连亚惠餐饮公司实习就业的人数也在100人以上。

6.合作进行技术交流和文化传播

四川烹专与企业保持了经常性的交往和沟通,互派教师和技师进行技术交流。一是学校派教师到企业锻炼,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企业的变化和需求,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二是企业派出骨干到学校进修、提高。学校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和行业技术能手,使企业骨干眼界得以拓宽、知识得以丰富技术得以提高。三是与企业共同组队参加技术表演和交流。几年来,学校教师与企业的技术能手联袂,先后赴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烹饪技术表演和交流,扩大了学校的对外影响,传播了中国饮食文化。

三、加强总结、提炼,巩固和扩大校企合作的成果

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四川烹专校企合作取得了累累硕果。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进行了很多创新与探索,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与成果。

1.加快了学校建设步伐

从2002年开始,因为办学规模的扩大,位于成都市区、面积仅有50余亩的四川烹专已经完全无法满足需要,必须建设新的校区。翌年,学校不得不租借当时位于天回镇、已经闲置的四川民盟科技学院校区,以解燃眉之急。也就在这一年,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以四川烹专为基础,创建四川旅游学院的重大决策,借此东风,四川烹专得到了省政府的划拨土地1800亩。然而,因为资金问题,学校实际征地只有640亩。尽管如此,学校面积扩大了10倍,解决了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问题。新校区建设上马后,资金始终是制约学校建设的重要因素。为此,学校一方面通过银行贷款筹集建设资金,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学校基本建设。几年中,学校引进企业资金达到元,完成了学校标准塑胶运动场、室内训练馆、游泳馆、滑冰场、地掷球场、攀岩壁、高尔夫球练习场等休闲运动场地的建设;建成了四星级标准的学校教学实习酒店;正在建设的20000平方米的中西餐实验大楼等,这些项目不仅解决了学校教学、科研和生活的基本问题,而且使学校的建设进度得以大幅度推进,从2004年破土动工到现在不到5年时间,一座规划合理、功能齐备、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大学已经基本建成。

2.推动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四川烹专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以此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从课程体系看,校企合作办学必须打破常规的学科体系,将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更好地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从专业设置看,校企合作办学具有明确的培养 目标,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以企业需要为依据,按照企业要求,将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结和,将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 ,将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结合,将实习操作与生产工作相结合。

总之,学校的人才培养以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一定的技能操作水平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全程参与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缩短了对学生的考察和培养过程,减少人力资本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而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过程中,提前了解了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就业要求,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方向性和针对性更强,学校能够充分了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综合素质的要求,在合作过程中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需求紧密对接,避免了学校培养的盲目性,更快地完成了人才培养任务,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 这种校企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双方资源优势的集中利用,是让学生成为最大受益者的最有效的手段。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大三就到企业顶岗实习,不仅可以得到企业的发放的薪水,解决学生经济上的困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岗位做起、从基础做起、从自身做起及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同时,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强化,更有利于毕业后很快就业。

3.创新了高校的投资体制和办学机制

四川烹专原来隶属国家商业部,1998年划归四川省主管,是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性单位。学校的发展,常常因为资金问题而受到严重制约。为此,学校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企业引进学校,为学校解决发展的瓶颈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校企合作实现的不仅仅校企双赢,而是学校、企业、政府和学生等方面的多赢。校企合作使学校的办学活力得到加强,办学质量得到提高。

4.加强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高专院校最需要的教师是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过硬的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虽然近年来这类教师的数量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比例越来越大,但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而校企合作,优势互补,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学校有较强的人力资源优势、教学设施及相对稳定的生源,学校教师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教师可以深入到企业生产第一线,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工人相互交流学习,并上岗体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练就过硬的实践技能,丰富实践经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能及时准确地把握专业与行业的发展动态,做到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另一方面,企业拥有先进的施工设施,引领产业的新科技、新技术,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及其文化底蕴。企业技术人员走进学校,参与专业课程教学、教材编写、实习实训建设等工作,使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四川烹专常年聘有兼职教师,其中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占了%。其中,有企业的总经理、行业的技术大师和享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家和技术能手,这些兼职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流专业技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方向校企合作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改变颜色和方向
位置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