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刀语录

2009-04-26

师道 2009年4期
关键词:钥匙激情错误

谢 云

一、漫长的革命之路

一直在想“革命”这个词,曾经风光,后来沉寂,如迟暮美人。近来又不断出现——学习的革命,观念的革命,思想的革命,教育的革命,等等。让我疑惑并警惕的是,教育,能够革命吗?春风拂绿,或春雨润物,我一直认为,基于人性的教育,就像温中补内的国药,其功效,从来就不可能立竿见影,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固执地相信: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最大的功用只在于“改变”。甚至,教育“改变”功用的发挥,也只能从可以改变的地方开始,只能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成分。

●有句话说:“多做事多犯错,少做事少犯错,不做事不犯错。”又有句话说:“大人物犯大错误,小人物犯小错误,不是个人物没错误。”话虽极端,却很有哲理。刚进入教育的新教师,或置身新变革中的旧教师,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再正常不过。但如果一直出现错误,尤其是一直出现同样的错误,就不太正常了。当然,如果一直没有错误出现,更是不正常的现象。

●意由心生,境由心造。我喜欢这样的说法。真能达到这点,身在地狱,心里也会有天堂。正所谓“天堂与地狱都由自己建造”。教师目前的工作、地位、收入,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有这样那样的不如人意,但是,只要我们坦然地认识到这点,理解到生命的责任和担当,再苦、再累,也不是不可以忍受。

●武侯祠那副名联里,有四个字,可作为教育者的“禅”,或“偈子”,常想,常有所悟。而一旦有所悟,那倒真有当头棒喝、醍醐灌顶的效用。那四个字是:“宽严皆误”——何时宽,何时严,宽到什么程度,严到何种地步,都需要我们这些教育者,或教育行为的执行者,“审势”“深思”,并顺势而为。

●教师不是圣人,但在人们的期望中,教师几近于“圣人”。博学多才、言行得体、举止优雅、风度翩翩,在人们心目中,教师的形象多半如此。这要求不低,但也不算苛刻,因为,教师本应如此。试想,若一个教师无德无能、言行粗鲁、举止不当,该让多少家长失望,该让多少孩子伤心?这样的教师,甚至会在一代又一代孩子心中,留下终身的阴影。或许正因如此,人们才给教师以“万世师表”的定位。

二、在课堂里成就人生

●激情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初和最后的动力。无论做什么事,没有激情,便难有持续的毅力,也难有面对挫折时的振奋。对教师来说,激情,也只有激情,才能更有效地带动和引领学生,不断走向深入的学习。激情,既是我们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是否全身心投入教学的标志。教学是心灵交融的过程,是观念碰撞的过程,是智慧升华的过程。没有激情的教学,不可能有师生双方的深切投入,自然也就不可能有心灵的交融、观念的碰撞、智慧的生成和升华。

●关于好课的讨论,由来已久,由此得出的评判依据和课堂模式,多如牛毛。我的标准很简单:能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益、有用的东西,就是好课。而只要能够达成这一目标,不管是“满堂灌”,还是“满堂问”,或者“满堂动”“满堂疯”,都是好的。这自然牵扯到问题的另一面:是不是好课,有没有效益,只有学生才有发言权。就像厨师做的菜,经理说了不算,老板说了不算,只看顾客在品尝后给出的评论和结论,才算。

●我愿意相信:课堂教学的广度,取决于教师教学视野的广度;课堂教学的深度,取决于教师教育思想的深度;课堂教学的高度,取决于教师道德情操的高度;课堂教学的厚度,取决于教师文化积淀的厚度。

●教育是智慧的事业,教师必须具有教育机智。这种机智,并非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而是教师不断总结育人经验,在谙熟学生年龄和个性特点的前提下,面对突发事件时深思熟虑和果断决策的艺术表现。个人以为,这种机智,与聪明关系不大,而与爱心联系紧密。看过一句话:“教师的智慧源于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我想略作篡改,追加一句:“教师的智慧源于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若不是因为对学生满怀无私的爱,教育机会再多,怕也把握不住,所谓的“教育机智”,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学生对教师的态度里,我更倾向于“喜欢”+“敬畏”。教师的尊严来自于课堂,来自于内在的教学实力。教师的威信,不是靠摆架子、绷面子得来的,而是由课堂效益和学生评价树立起来的。真正有能力、有魅力的教师,往往能够“不怒而威”。面带微笑,却能让人勉力而行;细言软语,却能让人心存敬畏。由喜欢而不愿辜负,由敬畏而尊重听从,教师若能给学生这种感觉,相信会是极美好的境界。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至少包含两层意思:所有锁都能被一把钥匙打开;要打开某把锁必须找准能开锁的钥匙。看过一则寓言:铁棒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撬不开锁,钥匙却轻轻一下就打开了。铁棒问:“这是为什么呢?”钥匙回答:“很简单,因为我懂得锁的心。”其实,教育就跟开锁一样,要先懂得学生的心,才能真正实施具体的行为。而教育的过程,我以为,正是寻找那把合适钥匙的过程。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可能也难以撬开。但是,如果能让自己成为那把细腻的关怀的钥匙,你就可以顺顺利利地进入学生心中。

三、对自己的成长负责

●“一个人的命运就是他周围的人”,无意中听到的这句话,据说是某部电视剧的台词,感觉精辟。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形成什么样的性格,最终,造就什么样的命运。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什么样的同伴。任何人都不是一座封闭的孤岛,也绝非自给自足的庄园。只有不断与人交流,才能得到别人的更多帮助,也才可能让自己做得更好。当然,教师在学习同伴时,也当以真诚和热情,去对待和帮助同伴,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共生、共进、共荣”。

●“做一个肉体可老,精神不老,智慧不老,充满美好人性魅力的新一代人民教师。”不记得这话是谁说的了。但我喜欢这样的说法。这世间,有太多美好的事,虽然艰辛,虽然清苦,却仍需要有人持恒坚守,而因其美好,也值得我们持恒坚守。我愿意说,教育,便是这些美好的事中的一种。

●王国维说,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关心的是平日里的生活小事,衣食住行等,即人怎样活着并活得更好;另一种人,关心的是生命的终极目标和意义,也就是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融以上两种人为一体,既关心物质生活,也关注内心世界,而且在精神和内心的层面上,应该更多一些。

●面对名师,我们常常自叹弗如,自愧不及,总觉得名师在自己遥不可及的高度,只能远远仰视。在教师的生命视野和精神世界中,存在这样一种标高,让教师时常葆有敬畏的感觉,我以为不算坏事,有时甚至是必须的。它至少可以提醒我们:有那样一个高度存在,你应该向着高处走走,再走走。而在行走的时候,因为那标高的存在,或许我们会觉得不那么孤单,不那么无助。

●林肯说:“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长相负责。”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应对自己的长相负责。长相不是天生不变的。年轻时,我们可能很漂亮,很英俊,沉鱼落雁,玉树临风。而青春过去,岁月的飞刀催逼,谁也抗不住色素沉着和皱纹密布。但年华逝去,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有的人,年轻时有年轻的青春靓丽,年老时有年老的气度风韵。对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外在的美不会恒久,但是心灵气质和精神长相,可以弥补岁月对我们身体和容颜的侵蚀和毁损。

(博客地址:http://blog.edull.net/?1271)

责任编辑赵霭雯

猜你喜欢

钥匙激情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萌动的激情
图志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钥匙和锁
“怒”与“努”
“浮”字等
钥匙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