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明”的德育

2009-04-26周日新

师道 2009年4期
关键词:光明德育工作育人

周日新

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是经东莞市人民政府批准,直属东莞市教育局管理的民办公助类学校。学校创办于2003年9月,由广东富盈集团投资4.5亿元,按“省一级学校”标准建设,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目前,学校已从办学初的36个教学班、1000多学生的完全中学发展成为拥有181个教学班、10000余学生、1000余教职工的万人大校。

回首2003年,学校创办初始,曾走过了一段弯路,招生一度陷入困境。

2004年是光明中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东莞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从公办学校抽调部分行政领导和骨干教师陆续加盟光明中学。新班子上任后,采用了新的管理模式,学校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观,短短的五

六年间,学校得到了较快发展。今天的光明中学已经跻身于东莞市的名校之列,受到了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

一 、 改革办学思路,建“大德育”,全员育人

新领导班子经过调研分析,认为两条路在我校行不通。其一照搬公立名校的做法在这里行不通。这里的学生家境富裕,缺少努力的方向和求学的动力,他们需要的是精细化管理和全方位服务。其二照搬贵族学校“学生是上帝”的做法也行不通。因为这也有许多弊端,最明显的就是导致学生有恃无恐,大胆妄为,增加教师管教的难度,教师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调动,队伍不稳,何谈优质办学。因此必须有一种全新的思路和管理模式来适应民办公助学校的新形势。

经过多方调研,我们果断提出:立足长远,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从严管理。

新班子提出了办学的新思路,即“教育思想高起点,办学条件高标准;学校管理高层次,教师队伍高素质;课堂教学高效率,教改实验高要求;校园文化高品位,全面育人高质量”,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原则,重整旗鼓,不断强化学校管理,提升学校品牌,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校提出要把光明中学办成“校风正,校纪严,校容美、质量高、特色明”的莞邑名校,把学生培养成为“特别守纪律,特别爱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讲礼貌”的“光明新人”。要实现这一目标,突破口就选在德育上。

先正校风。我们在当时招生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将一些品行差习惯差屡教不改的学生开除出校,前后达百人。此举意味着少收学费百余万。这在一个创办不久刚刚起步的民办学校,是需要胆识和气魄的,但也显示出我们志在育人,办优质学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决心。此举极大地震动了在校学生及其家长。让那些财大气粗无视校规校纪的学生有所收敛有所敬畏,让那些想上进的学生看到希望看到方向,让那些富责任心的教师挺起了腰杆,让那些对学校不了解不放心的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真可谓校风一正,诸事皆顺。

抓“大德育”。治校法为先,育人德为先。智育落后的学生,并不见得是智商有问题,根子往往出在德育上。他们落后的原因更多的在于态度、习惯和方法不当。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标,德育是基石,智育是果实。抓好了学生的德育,智育往往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所以我校首倡“大德育”,主抓“大德育”,即营造“人人关心德育,人人参与德育,人人热衷德育”的工作氛围,强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

我们紧扣“抓班风、促学风、求质量、讲和谐、创品牌”的治校思路,努力营造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校园环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核心,认真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中的首要位置。同时,我们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并将教师的德育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班主任更是任劳任怨,带头苦干,坚持做到十个到班,即早读到班、早操跟班、出勤查班、平时巡班、班会上班、校会坐班、卫生督班、劳动带班、晚修看班、宿管随班,通过严格的管理和跟踪,最终形成遥感控班的局面。

教育工作者的政治观点、治学态度、工作作风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各部门的领导从育人的高度出发,将自己的本职工作与德育工作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全员德育意识,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渗透到学校管理中,渗透到环境优化中,渗透到教育活动全过程中。

在全员德育管理中,我校校内逐渐形成了三条管理主线:一是校长——德育处主任——学校德育领导小组;二是级长——年级德育工作小组——班主任——科任教师;三是团队(共青团)、学生会——学生自管委员会—

—班干部。各条管理主线之间团结协作,互为补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和管理效果。

二、创新管理模式,精细管理,全程关爱

细节决定成败。只有精细化管理,才能保证德育工作的稳定性、长效性和公正性。精细化管理是光明中学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

我校实行德育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建立健全了一套精细化的德育管理制度。大到宏观管理,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详细的、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便于落实,便于考核。

我们坚持以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为依托,着力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培养优秀的现代公民为目标,让精细德育在学生身上开花结果。

1. 注重管理细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光明中学实行全封闭、准军事化的管理。为此,学校把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学生从早上起床、内务整理、早餐、早操、卫生清洁到早读、上课、课间活动、午休、课外活动、晚修、就寝、关灯、考勤等都有详细的可操作的规定,从小事着眼、细微之处下功夫,小到物品摆放,大到校园管理都有一整套管理要求。将学生的一日行为纳入规范化、秩序化的轨道,使学生在校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检查,项项有标准,每天有跟踪,每周有小结,每月有表彰。形成了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的良好局面。

2. 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针对大多数学生出身富裕家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关爱他人的情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如“家庭美德十个一”活动;到湖南韶山和广东英德等贫困地区开展“爱心一帮一”活动,看当地的学校,到农民家里参观,吃农家菜,参加劳动,与农村学校的孩子手拉手等,让学生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感受到贫困地区学子的好学精神,不怕困难的勇气。回来后,大多数学生一改往日的精神面貌,变得懂事好学多了。学校开展“情系灾区,奉献爱心”为汶川地震灾区募捐100余万的活动等等。以上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矫正自卑,树立自信意识

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压力,很多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为此,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怡心室),配备心理老师,以讲座和单独辅导的方式,及时调整、矫治学生的心态。同时我们还大力开展赏识教育,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从自卑情感中解脱出来,重树信心,迎接挑战。

4. 强化学生自我教育、提高自管自律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教育的智慧最终是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此,我们成立了学生自管自律委员会,注重发挥学生的自管作用、民主监督作用和参政议政作用。经过不懈努力,我校学生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文明的举止、规范的仪表,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精神成为光明学子特有的品质。

三、发展文化德育,“书香校园”,“和谐校园”

精细化管理保障了学校各项德育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形成了优良的班风、校风。但学校要上档次、创品牌还必须要有过硬的学风支撑。“书香校园”活动是文化德育的重要载体,更是净化学生心灵,培养浓厚学风的有效措施。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博士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为此,学校大力开展文化德育,创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园”活动。

学校每年还拿出65万余元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形成好学上进的良好校风。

校园有文化,家庭也有文化。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一个小社会,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个性与发展。为此,我们组建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上好家教辅导课,倡导学习型家庭的建设活动,让家长与小孩一起读书,和孩子共同交流读书的体会,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外读书氛围。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光明中学)

责任编辑萧田

猜你喜欢

光明德育工作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姚玉峰:给3万人带来光明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为你守护光明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