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错别字成因及解决策略

2009-04-26张泽林

教师·下 2009年3期
关键词:错别字成因对策

张泽林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对用字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在计算机网络普及化的今天,中学生在应用文字的过程中,错别字现象却越来越普遍。中学生的错别字现象日益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种角度来探讨中学生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纠正策略。

关键词:错别字;成因;对策

正确书写汉字是中学生语文能力的一项基本要求,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最基本的工具,作为中学生应责无旁贷地学会并掌握它。但今天中学生错别字现象却呈日益上升的趋势,汉字运用的现状令人担忧,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教育目的、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背道而驰的。这种现象会引起我们哪些思考?中学生的错别字现象又由哪些成因引起的呢?

一、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客观和主观原因。

(一)客观原因

1.汉字的内在因素

汉字形状结构纷繁复杂,有些部分比较难写、难记、难认,稍不留意就会写错,尤其那些“一字多音”和“一音多字”的汉字。

1)形近混淆。写错字或读错字,往往是因为字形相近造成的,这个原因造成中学生写错别字的占很大比例,为35%。犯这种错误的学生,一般是对教材的原文不熟悉,或者是阅读时不认真,而书写时则“信手拈来”,检查时又是“走马观花”,当然只能错到底了。

2)同音混淆。这类错别字在我们收集到的错别字中所占比例高达34%。多出自一些商店和市场。这些错别字大部分是手写的,显然证明了这些人虽然能写出大概意思,但由于文化素质低,而导致错别字的产生,有的则是图一时方便,随便写一个同音字代替。中学生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除了上述导致中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外,还有就是全社会对错别字的态度十分冷漠,甚至对错别字的存在采取默认态度,而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经常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和教师片面的教学方式,又为错别字的泛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社会环境及外界媒体的不良影响

当今社会可谓文化泛滥,各种媒体广告如天女散花,各样翻版刊物层出不穷,出现错别字的频率越来越高,大量错别字就不可避免地混进学生头脑中。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对感兴趣的东西就容易记住学会,学生平时耳濡目染错字和别字,就容易形成张冠李戴的习惯,从而导致一些错别字的产生。因此社会上的一些媒体效应,报刊上用字的不规范是诱发中学生写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外因。

3.识字教学日益淡化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中,电化教学设备走进课堂,老师与学生书写的机会日益减少,学生过多地依靠网络和老师的课件进行学习,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只知道“拼读”词语,而不知道“书写”。并且,今天的中学教师往往只重视句、段、篇的教学,而忽视了识字教学,加上一些教师文字学基础较薄弱,很难娴熟而灵活地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原理进行识字教学,纠错效果不理想,导致中学生对汉字的音形义没有全面掌握,从而逐渐对生字、难字、僻字等的学习失去兴趣。

(二)主观原因

错别字的形成不仅与汉字本身和社会环境影响密切相关,而且也是学生自身行为、习惯和性格等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1.理解模糊

多数学生在识字时,关注字音、字形多一点,懒于查字词典看字义,往往忽略字义的理解及运用,不能将音形义紧密结合起来,自然就缺少分析、比较、概括、判断和推理等能力。且因课外阅读量较少而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积累,在表情达意出现问题时也常常难以发现并纠正。

2.粗枝大叶

也有因学生粗心大意或基本功不扎实而造成笔误的,比如多一笔、少一点等,这类错误所占比例为5%,这类学生平时书写不认真,认为写错别字是小事一桩,以致习惯成自然,考试时也是信手涂鸦。

3.生造简化字

如“廖”字写成“广”里面一个“了”字,“感”字写成“干”下面一个“心”字等等。这类错别字所占比例不高,约7%。这主要是20世纪汉字“乱简化”的“遗毒”进一步流传所致。

4.误用繁体字

也有些人认为繁体字美观,又或者显示自己有文化而喜欢乱用繁体字,这类错误所占比例为19%,并且电脑的普及也为繁体字泛滥提供了硬件支持。

中学生书写错别字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怎样才能有效地纠正并预防中学生书写错别字呢?只有切实做到望、闻、问、切,标本兼治,肃本清源,才能最终还汉字一个健康规范的形体。

二、纠正错别字现象的策略

首先要从学生自身方面入手,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协助他们通过自身调整解决问题;其次,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彻底解决错别字现象。我们在探索识字方法和纠错方法时,如果能有意识地利用汉字构字规律和原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纠正学生的错别字,一般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一)善用技巧,强化识字教学

1.形旁分析法

多了解一些形近字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汉字。这种方法适用于字源字义比较清楚的汉字。这种方法主要是抓住了字义和形旁的相应联系,分析形旁,解析字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识记。

2.声旁分析法

“形旁能表义,声旁能表音。”由于汉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演变,因此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功能正在弱化,但声旁对于识记汉字,区别字形还是有很大帮助,只要细心辨认,还是可以找到语音线索的。

3.联系生活

通过分析字形,联系生活经验,把单调枯燥的识字变得生动活泼。如你同学中有人写“纸”字右下边多了一点,你可以拿来一张白纸,故意在白纸上用钢笔洒上一点墨水,成了废纸后把它揉成纸团扔到纸篓里去,说:“看见了吗?白纸,不能有点;有了点儿,就成了废纸。”

4.做做比较

把相近或相关的汉字放在一起进行区别,找出不同的地方,加强记忆。比较法是减少错别字的有效措施。纠正中学生的错别字方法还有很多,如“奇特联想法”“趣味笔顺法”“图标法”“夸张强调法”等等,也可采用正确调整学生已有认知,保持学生心理平衡,延长有意注意时间等方法,优化纠错效果。

(二)重视外因,减少社会负面影响

1.大力宣传书写规范文字的重要性和书写错别字的危害性

引导人们转变写错别字无所谓的陈旧观念,使人们真正明白错别字的危害,从而自觉杜绝错别字。

2.规范人们使用文字的行为,制定文字规范手册

利用广播、电视、橱窗、报刊等来宣传正确使用文字的知识,提高人们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减少错别字出现的机会。尤其要重视外来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从源头上消灭错别字。

3.加强对各种媒体、市场和商店招牌等错别字高发区的监管力度

当前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上的错别字出现频率较高,语言文字管理部门可会同工商管理部门联合行动,采取有效措施,把错别字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从制度上防止错别字的出现。

综上所述,中学生形成错别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错别字的出现,影响了文字的严肃性,对下一代的教育乃至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都是有害无益的,但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态度上认真、制度上严格、措施上有力,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文字一定会日益正确、纯洁和健康。总之,要消灭错别字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努力,身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研究找出中学生书写错别字的成因,帮助他们及时纠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最终达到减少和消灭错别字的目的,更好地净化书写和净化文本。也只有把好学校教育这个源头,才能使我们的母语更加规范、纯洁,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健康。

猜你喜欢

错别字成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诗嘲错别字
错别字的自述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我与错别字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