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的人际交往障碍及对策
2009-04-26李婷
李 婷
摘要:如何正确认识高校贫困生比较突出的问题——由复杂心理引起的人际交往障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其成因和表现,并联系高校实际,寻求积极有效的对策,从而有效解决贫困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关键词:贫困生;人际交往障碍;成因;表现;对策
目前我国高校精英教育已逐渐向大众教育过渡,但是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某些地区的家庭比较困难,来自这些家庭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据教育部财务司的调查统计,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一般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8%~15%。贫困生在求学阶段面临的最大障碍便是经济问题,这个障碍的对策是国家颁布相应的助学贷款政策及各高校设立相应的勤工助学岗位或发放特困补助等。经济困难这个障碍及其对策是“看得见”的,而贫困生的复杂心理以及由此导致的人际交往障碍就往往容易被忽视。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贫困生的人际交往障碍及寻求积极有效的对策呢?本文拟作初步的探讨。
一、贫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成因及表现
在2004年2月,云南大学的大学生马加爵先后杀害四名同学。马加爵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心理压力让他产生如此极端畸形的宣泄行为,导致这一恶性事件的产生呢?据心理学家分析:马加爵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的贫困;二是人际交往的障碍。这两个压力长期困扰着他,导致他性格孤僻自闭甚至扭曲变形。贫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成因就出在“贫困”这两个字上面:从身体上看,他们营养不良、身体素质较差,较易生病,影响其学习效率及成绩。从心理上看,这些贫困生总感到事事不如人意,担心学费和生活费的着落,反应迟钝;情绪低落,心境忧郁,有一种无趣、无望、无助的感觉;缺乏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消极地对待人生,消极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总的说来,在身心上,贫困生是属于弱势群体。而这种弱势,使他们在大学生活的人际交往中产生了一些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外尊内卑,敏感处事
贫困大学生和其他大学生一样有着强烈的自尊意识,这种自尊意识的强烈程度甚至超过后者,往往造成一种高度“敏感”的状况:对于别人的言行举止过于敏感,总以为他人的一句话、一个笑容或窃窃私语是针对自己或是有意取笑自己,从而容易对他人产生对抗情绪甚至敌意,致使人际关系紧张。笔者所在系有一贫困学生某天听到一同学说:“耐克鞋也不是很耐的,一千多块钱一双怎么没打几次球就有点裂缝了?”他看着自己的回力鞋,转身走了,并且再也不跟那个穿耐克鞋的同学一起打球了。
2.因嫉妒而对同学、自身产生仇恨
贫困大学生来到大学校园,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同样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但是由于见识狭隘,对自己能力不自信,又害怕参与到活动中来,怕自己在活动中不能作出优秀的表现而受到同学的耻笑,对那些可以轻松展现自己的同学往往存在着嫉恨情绪,然后追本溯源,归结于自己的家庭贫困和命运不济,认为命运是不公平的。
3.不懂感恩,将他人的帮助看成施舍或应该做的
有些自尊心过强的贫困生往往拒绝来自于社会、学校或同学的帮助,他们把帮助当成别人对他们的施舍,还振振有词:“人生来是平等的,我不要你的帮助!”这类贫困生以为自己树立的这种精神可以维护自尊,但是却践踏了他人的好意从而使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处于孤僻的境况;而另一类贫困生则认为他人的帮助是应该的,产生很强的“等、靠、要”依赖思想,认为自己得到学校的各种减免补助和社会人士的捐助是应该的,严重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这两类贫困生虽然对于帮助的表现大相径庭,但是都折射出他们缺乏感恩的心理,在人际关系处理上往往表现出多疑、自私等。
二、解决贫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几点对策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解决占大学生10%左右的贫困生人际交往问题便成了当务之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根据这些基本原则,对德育工作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与家长联系沟通
家长在思想和感情上的支持对每个贫困生来说都将是最大的心理安慰,有时候家长的一句话胜过老师的千言万语,因此老师在了解贫困生的各方面情况后,向家长及时通报贫困生的异常情况,有时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做好贫困生本人的思想工作
首先是个别谈话,教育贫困生正视贫困,认识困难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并将困难化为动力,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谈话中要帮助贫困生寻求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鼓励贫困生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发掘贫困生的优点并且鼓励他们在课余多发挥自己的优势,参与一些集体活动和学生社团组织,多向其他同学学习;面对一些同学的轻视则采取包容的心态,以平等心态对待自己与他人。目前在高校特别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其次是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贫困生可以从实践中领悟到贫困的真正含义,认识到贫困是一种历练和经历;贫困生也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到与人交往的技巧,从而改善与其他同学的关系;贫困生还有可能学到一技之长,这对他们走向社会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
3.做好贫困生周围同学的工作
贫困生的人际交往障碍和周围某些同学的轻视与嘲讽分不开,因而要对这部分同学加强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告诉他们要正确对待贫困生,不应该排斥每一个同学,和贫困生相处要多一份坦然、多一份帮助和关心。“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在良好的氛围中,加深同学间的了解和友谊。
4.加强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
“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德育工作者应积极帮助贫困生寻求解决生活负担问题的途径:鼓励贫困生通过刻苦学习获取奖学金;为贫困生争取勤工俭学的岗位和特困补助;帮贫困生获取一些安全有益的兼职信息……
5.加强对自强自立的贫困生先进典型的宣传,让贫困生见贤思齐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存在着人际交往障碍的问题。我们身边不乏贫困生有优秀的品性,比如吃苦耐劳、勤奋好学、自强自立,因而这部分人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处境,我们要加强对贫困生自强自立先进典型的宣传,让同学们能见贤思齐,自觉调整他们自己的心态,使他们活得精彩也赢得他人的尊重。当然,他们也应该明白,这需要付出比一般人更大的努力。
做好贫困生思想和心理疏导工作意义重大,学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关注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并寻求积极有效的解决途径,从而尽量减少或者避免高校恶性事件的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里的和谐大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