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专业教师的角色
2009-04-26程贤佑
程贤佑
摘要:“工学结合”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孜孜不倦的求知者、顶岗实践的指导者、校企合作的沟通者。本文针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专业教师的角色进行阐述,使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能顺利进行。
关键词:工学结合;角色;组织者;求知者;指导者;沟通者
职业教育是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的教育事业,说到底就是就业教育,这就要求职校毕业生不仅要有宽泛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即采用工学紧密结合、校企紧密结合方式,突出技能培养,达到“招生即招工”“零距离”就业的目的。面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专业教师的角色是什么?
一、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践。因为这两部分内容都与专业教师相关联,所以专业教师都要参与其中,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
理论学习一般安排在学校上课,专业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恰当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师要注意采用分层分级教学、模块化教学、项目式教学、任务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个性差异,把握合理的教学进度,调控好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使学生主动发展、和谐发展。教师是学生理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顶岗实践则将学生安排在工厂的生产线上,完全按照企业生产的要求来要求学生,专业教师全程跟进。进入工厂前,教师要向企业负责人充分了解生产线的操作流程,将学生分好组,确定好小组长,做好安全教育,布置好顶岗实践的要求。除了组织学生在生产线上顶岗实践外,还要组织学生了解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经验、文化背景,熟悉企业规章制度、懂得安全生产。从而达到不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目的,即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双丰收。教师在顶岗实践活动中的组织工作并不比理论教学活动轻松,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通盘考虑,制订周密的安排计划,亲历亲为,保证顶岗实践安全有序进行。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原本在校内实施的专业课程,放在工厂的真实环境中进行。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结合生产实际,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工作安排选择白天或晚上组织集中授课,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
二、孜孜不倦的求知者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专业教师要从两个方面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
1.向工人学习生产技术和职业素养
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中职教育是“两张皮”:学的不能用,用的学不到。其根本原因是: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岗位脱节,专业教师无企业生产经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一个深入企业实践的机会。作为专业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放下教师的身份,深入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虚心向工人学习,多问、多看、多动、多想,凭着自己扎实的理论知识,通过工人师傅手把手教,力争短时间学到最鲜活、最先进的技术,使自己成为具有过硬技术的“双师型”教师,以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通过跟工人师傅的接触,学习他们优秀的职业素养,使自己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素质,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进行工学结合的理论研究
实行“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它有力地冲击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是一项涉及企业、学校、学生以及社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专业教师要在亲身经历的基础上积极地探索,扩大视野,不断地思考总结,深入进行“工学结合”的原则与方向、内容和方法、教育评价的标准等问题的理论研究工作,以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升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三、顶岗实践的指导者
学生顶岗实践,不是把学生单独交给企业,而是要求专业教师进厂,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并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加强指导。
1.确立目标,明确任务
专业教师根据顶岗实践的要求和所学的理论知识,把要实现的目标分解、细化,以提高实践效率。
2.加强巡回指导,规范技能操作
巡回指导是在顶岗实践中学生操作阶段的重要一环。教师只有在车间往复巡查、点拨指导,才能了解学生操作的真实水平,才能使学生的操作规范、方法科学、程序合理。巡回指导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眼勤、腿勤、口勤、手勤,及时讲解学生操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3.及时讲评反馈,积极鼓励帮助
当天实践结束,及时讲评,是顶岗实践的必要补充和完善。通过一天的实践,教师发现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必须利用晚上的一些时间集中学生进行讲评。讲评要讲到点子上,要讲到实质上,要讲到关键上。扣住形成技能的技巧,抓住技术动作的要点,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分别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讲解、指导、鼓励。我们可以分小组讲评、个人讲评、当堂讲评、课后讲评等多种形式。讲评表现好的,也讲评表现不好的,尤其要树立好的操作模范,让学生有标可立,有标可学,最终达到全部过关这一目的。
四、校企合作的沟通者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校企合作是基础。第一,把企业招工和学校招生结合起来。学校招生即为企业招工的第一步,一方需要一方培养,定向录用,供求一致,招用结合。第二,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学校根据企业要求,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企业从教学计划的制订、教材的征订、教师的配备、试卷的审查、考试的安排、教学的评估、奖惩的实施等都全过程参与。第三,技能培养与企业岗位相结合。学校根据企业岗位的具体工作,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强调实习环节,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强化技能训练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第四,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学生既是学校需精心培育的对象,又是企业要悉心造就的员工。第五,试行“半工半读”制。企业实施实践课程的培训,学校按教学计划实施理论课的教学,双方协作,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学生成了两个单位的共同管理对象,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实践活动。要使两者有效地结合,两个单位之间要经常交流、协商,其中起纽带作用的就是专业教师,因为专业教师既是学校的老师,对学生的情况非常了解,又是学生实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对学生实习的各种问题都得亲身经历,所以专业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双重身份,做好校企合作的沟通者,提出各种方案供学校、企业的决策者参考,使校企合作走向深入,为当地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雷世平.试论推进工学结合的保障条件.职教通讯,2006(5).
[2] 推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广东教育,2007(2).
[3] 王召华.学习电工技能培养专业素质奠定就业基石.电子报,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