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经营理念、打造特色企业努力为“和谐迁安,中等城市”建设做贡献
2009-04-26王雪峰
王雪峰
杜宝海于197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2月调任迁安市贯头山酒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入党30余年来,恪尽职守、严于律己、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鲜活素质,在“钢铁迁安、中等城市”建设中,紧跟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布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事争一流、人争排头,曾多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企业家、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尤其是2000年企业改制以来,面对新环境、新形势,大胆尝试民族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后企业运行机制的新挑战,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特色之路,谱写一曲贯头山酒业公司发展壮歌。
一、树雄心,立大志,全力打造传统工业的名牌产品
在董事长兼总经理杜宝海的带领下,确定了贯头山酒业公司,“秉承民族酿酒精粹,诚信立足报国泽民”的经营宗旨,坚持传承民族酿酒传统与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及严格质量管理相融合,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在创新中不断前进,立志把粮食白酒做精、做专、做真。立大志,才能成大器,于是便确立了以人为本,强素质,精良工艺育精品,挖掘文化拓市场,与时俱进谋发展的经营宗旨。为了确保宗旨贯穿整个经营,开展实施“四项工程”,即换脑工程、借脑工程、改形工程和形象工程,用此项工程推动整个企业的启动和运转。在当时生产经营条件非常艰苦的条件下,斥巨资,自强文化底蕴,改造了105个高标准发酵泥池,增加了大曲酒产量;同时陆续建造了酒文化百米长廊、文化楼和酒文化博物馆以及书画陈列室。同时积极进行酒包装文化创新,形成独具风格。通过广泛宣传酒文化、挖掘酒文化底蕴,同时加大整治环境的力度,贯头山酒业公司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开始树立起良好的外部形象和内在形象,企业改造后生产的酒王酒、精制特酿酒于2004年被评为首届十大“中华文化名酒”。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在人民大会堂为杜宝海颁发了“中华文化名酒”证书,奖牌及奖杯。2005年10月中国酒文化协会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对企业进行了综合调研,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贯头山酒业公司对酒文化的挖掘、领会和表达方式,具有鲜明化、地方性、民族性和代表性,体现了一种科学健康的文化品质。正式授予了“中国酒文化学术活动基地企业”的光荣称号。
二、高起点、高站位,企业经营管理实现新的突破
杜宝海在广泛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迁安市沿长城一线农民生产的酸梨,可贮时间很长,口感也很好,还有生津止渴、利肺清咳等药用价值,如把该项农产品开发成干型酒和醋饮料,农民不愁产品销路,工业又有雄厚的原料资源,是惠民利国之举。于是,潜心研究安梨的加工方法,他寻遍科研院所,发现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是研究食品发酵的,就亲自登门拜访江南大学,把有关研究数据交与生物工程学院做化学分析,发现安梨含有17种氨基酸,对人体非常有益,当即签署了联合研发协议,并确立了贯头山酒业与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联合建立研发基地,在贯头山酒业公司挂牌施研。在他的指挥和努力下,项目研发己近成熟,自筹资金投入100多万元,新上了60吨规模的安梨酒发酵生产装置试验生产,产品通过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认为该产品总体水平己达到果酒行业国内领先水平,国家先进水平,添补了国内外空白,产品也深受消费者喜爱。
三、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努力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时代发展,又具有自己特色之路,是摆在当代企业家面前的一大课题。杜宝海同志反复思考,大胆设想,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规划,重新确立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即:认真贯彻落实我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景区建设,达到“以酒会友、以友带游、以游促酒”的发展模式,把迁安宣传出去,把迁安的高档产品奉献给社会,使贯头山酒业公司真正成为迁安各项事业发展的一大亮点。2006年贯头山酒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五大“中国白酒文化学术研讨基地”、2006年12月31日“贯头山”牌注册商标,荣获河北省著名商标。2008年在原生产酒王、精制特酿等系列白酒基础上,又推出了“千酒经典”、“千酒传世”、“千酒传奇”、“金、银千酒”五大品种系列白酒。最近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ESD项目“绿色产业园区”。目前,贯头山酒业公司走特色发展之路的蓝图框架已形成,杜宝海同志四处奔忙,正以一个企业家的非凡气度,坚定信念、昂扬斗志、自强不息的把优质的美酒,健康的产品奉献给广大消费者:把悠久、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传播给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