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基百科》的特性及影响

2009-04-26白崇远

辞书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维基百科百科全书类目

白崇远

摘要《维基百科》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全新运作模式和知识交流方式的新型开放互动式网络百科全书。本文介绍了《维基百科》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和分类体系结构,分析了维基百科全书的六大基本特征,并探讨其对传统百科全书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维基百科》Wiki网络百科全书开放互动

传统百科全书无不以恢弘庞大的卷帙、严谨细密的编纂结构、强大专业的编写队伍著称于世。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一种全新思路和运作模式的开放互动式网络百科全书蓬勃发展起来,这就是目前已风靡世界的《维基百科》(Wikipedia)。

一、维基百科全书发展概况

《维基百科》由非赢利性的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运作,其管理者和编辑群体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组成,是建立在Wiki和GNU FDL技术之上的百科全书网站系统,也是目前遍布全球的最大的wiki知识系统。该系统自2001年1月投入运行以来,受到了全球用户的欢迎,发展势头迅猛。2001年2月词条数超过1000条,2003年10月,总计40种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总条目数已经超过30万。目前《维基百科》在世界上拥有超过250种语言的版本,共有超过6万名的使用者贡献了超过1000万条条目。其中《维基百科》英文版条目数最多,已经超过100万条。《维基百科》网站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50个网站之一。《维基百科》中文版创于2002年10月,发展迅速,截至2008年7月31日已有21万条条目,平均每天增加95条。《维基百科》在互联网上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普及,说明其具有独特的魅力,能够吸引世界上无数的志愿者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维基百科》的原理和结构体系

1.《维基百科》的原理

《维基百科》是以Wiki技术为核心技术建构的,传统互联网信息发布主要采取网站集中发布模式(Server/Browser),一般用户只能浏览信息而不能随意发布信息。而Wiki技术则采用一种崭新的信息发布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对自己在互联网上看到的页面进行编辑,而且编辑结果是可以在网络上被别人看到的,这样的可擦写(rewritable)页面就是应用了Wiki技术的页面。从本质上看,Wiki技术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协作式写作工具,是一个没有版权限制的、开放源代码的合作软件。它通过文本数据库或者关系型数据库实现版本控制,因而可以随时找回以前的版本,也可以和以前的版本对比,从而使多人协作成为可能,同时又保证存储的信息内容不会被用户随意彻底删除。Wiki技术大大简化了传统信息发布流程,使每个人都可以编辑、浏览、创建、更改和发布信息。

2.《维基百科》的分类体系结构

《维基百科》采取多种知识分类体系和检索手段展示百科全书中的信息,如按词条字母排序浏览(Browse)、学科目录分类(Cate-gories)、《维基百科》导航(Category Wiki Navigation)、网站地图(Road Maps)、Q&A问答、最新变更词汇(Change Summary)、词条搜索(searcher)、新加条目和热点条目等。其中以分类目录体系为主要展示手段,并辅以多种检索方式,以便用户查找、编辑和阅读。从学科知识体系分类来看,《维基百科》中文版词条主要分为九大类:生活、艺术与文化,中华文化,社会,宗教与信仰,世界各地,人文与社会科学,自然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常用列表等,每一级类目下细分成许多二级类目,然后再继续细分,直到具体词条,方便读者从学科知识分类的角度查找词条。词条分类系统通过一系列的动态页面来展示各学科的类目以及各种类目之间的关系,相当于一个目录式的搜索引擎。用户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类目后,即可根据前面的分类词条,加入自己编写的条目或建立新类目。分类标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划分,而是动态合作式的,每一位成员都可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类目,以便让别人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文章。词条是《维基百科》的基本组成单位,词条名、类目名等都是检索点,以超链接的形式出现在文章中,从而构成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现知识之间联系的体系,读者可以在这个百科知识体系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信息。

三、《维基百科》特征分析

与传统百科全书相比,《维基百科》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度开放互动:人人都可以成为百科全书的编者

高度开放互动是《维基百科》最主要的特征。用户进入《维基百科》没有任何门槛限制,世界上任何一位网络用户都可能成为它的潜在使用者和编辑者,它忽略了编辑者的性别、年龄、社会等级、职业等因素,只要是注册用户就有权撰写、修改和编辑词条。《维基百科》不设专职的编辑队伍,更没有任何编辑方面的审核限制,人人都是作者,个个都是编辑,这使得《维基百科》的作者队伍在理论上可以无限扩展,来自全球的作者群对某一主题领域的内容进行开放性互动式的讨论和研究,提出各种不同甚至相反的见解,有利于对主题内容的研究。

2.自由平等:实现知识自由交流与沟通

《维基百科》的最终理想是建设一个自由开放的、世界性的百科全书,任何人在互联网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拥有特权,人人都可以编写新的词条,或编辑、修改已经存在的词条,从而实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乌托邦理想。《维基百科》最宝贵的精神是平等自由的精神,它保证人们具有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和机会,以达到促进知识信息自由交流的目的。《维基百科》的词条内容一旦发表,任何人都有权去补充、修改、反对,甚至删除。《维基百科》相信“真理会越辩越明”,将一切知识都暴露在阳光之下,让读者去判断、思考和审视。

3.免费共享: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免费百科全书

创造“人人可以参与编写,人人可以免费使用”的百科全书是《维基百科》创立时的出发点和理想。《维基百科》力求用每一种语言将知识无偿地传播给世界上每一个需要的人。《维基百科》拒绝商业化,拒绝广告,目前只有一个负责软件维护工作的全职人员领工资,所有收入来源均为捐款,所有词条编写者均为志愿人员,免费供全球网络用户使用。完全免费使它没有进入门槛,任何人都可以无偿阅读、下载、引用和收藏它的内容,这受到了全球用户的欢迎,更提高了它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并使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知识交流库。

4.完备性:相对完善的安全保护机制

《维基百科》的高度开放性虽然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维基百科》发展出一套相对完善的安全保护机制,例如页面锁定和版本对比技术,对于重要的网页,可以锁定其内容,每个网页都有更新记录,即保留网页每一次更动的版本,这样即使整个网页被删掉,管理者也可从记录中调出以前的版本。对于蓄意破坏者还可以采取记录和封闭其

IP的措施,等等。通过这些措施既方便了知识交流又很好地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维基百科》相信“人大多数是善良的”,相信广大志愿编写者本身就是最强大的监督者,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些偏激和非理性态度的定义很快就会招致批评从而被重新修正。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任意散布到《维基百科》上的狠亵的话,平均在1.7分钟之内就会被删除,《维基百科》遭遇的多数破坏活动在5分钟之内就能被修复。

5.即时发表:无集中的质量审查,但人人皆可进行质量检验

传统百科全书的编纂费时耗力,即使修订也需数年时间,因此很难保证百科全书能够跟得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但是《维基百科》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借助网络,任何反映社会科技文化新进展、新动向的概念、词汇,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全球热心的作者补充进去,这就保证了《维基百科》永远都处在最“新”的状态,成为世界上更新速度最快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虽然没有集中的质量审核,但是又不能说没有质量控制,因为发表的内容只有被广大用户接受和认可后才能保存下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人都在作质量监督工作,人人都是主编。

6.挑战权威:尊重每个人表达意见的权利

传统百科全书的权威性源自编写词条的专家学者,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专家敢于宣称其观点是最完整和绝对正确的。《维基百科》的高度开放和自由平等性使得任何人都不享有特权,因此也就不存在权威性的观点,这就使知识的表述不再被少数人所垄断,任何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个人提供的知识是否有价值、是否会被他人接受,则由社会大众来判断和决定,这种非集中式的思维模式是对传统百科全书的权威式思维模式的颠覆和挑战。

四、《维基百科》精神及其对传统百科全书的影响

《维基百科》所具有的开放、平等、自由、免费、普及、即时发表和挑战权威等重要特征,不仅使它受到全球用户的肯定和喜爱,而且彻底改变了传统百科全书创作生产的运作模式和传播方式。本着共建、共享、共知的基本理念,《维基百科》充分调动了世界上广大用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网上百科全书。客观中立是它的原则,内容丰富、知识完备是它努力的方向,高度开放、互动是它的编辑运作方式,所有这一切都有利于在集思广益、去伪存真的环境下使百科全书更臻完善。客观地说,《维基百科》拥有的这些优秀特性往往是传统百科全书所欠缺的。而《维基百科》的不足之处也是由于它的高度开放性、权威缺失性所造成的无序状态,对于严肃的学术研究来说,《维基百科》往往不能够提供权威的有说服力的证据,这给用户引用文献造成不便。

《维基百科》和传统百科全书将会如何发展?是互为对手,激烈竞争,并最终导致一方消亡?抑或是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在不同的领域里各显身手?在短期内人们恐怕无法准确预测。然而,无论如何,《维基百科》的迅猛发展对延续千百年来的人类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已经对传统百科全书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责任编辑王慧敏

猜你喜欢

维基百科百科全书类目
维基百科影响司法
维基百科青年
本期练习题类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百科全书
特殊的“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
APP
《中图法》第5版交替类目研究综述
黄三角、长三角、珠三角明、清及民国通志一级类目比较*
IBM的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