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课堂中营造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氛围
2009-04-26于明成
于明成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创造活动中或者需要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创见性的思维。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学习语言是创造性活动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习过程。学习语言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进而达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英语教学的设计(包括内容、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应体现一种创新的思路。创新既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要在教学效果上体现出来。作为学习的过程,创新是隐性的,指的是对已有信息进行新的组合,用英语进行产生新思想的新思维,形成新的创意。作为学习的结果,创新是显性的,标志着最终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这些创意,进行新的意义交流,表现为语言的创造性。例如,一段得体机智的话语,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一篇立意清新、文情并茂的作文等等。这种语言创造性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教育的结果,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贯彻创新教育的主要标志。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中营造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氛围呢?
著名外语教学专家H.Schuman认为,情感与性格是启动认知技能发生作用必不可少的发动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教学过程不单纯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所以,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首先需要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它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情和才智能力,实行开放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平等的双向交流,使学生对课堂的创新活动采取积极的态度,产生强烈的参与需求,树立责任心,创造一种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课堂学习气氛。在中学英语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是颇具深远意义的。基于这种认识,要经常对学生讲“Trust yourself!”“Never give up!”等激励性话语,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如,每次英语课都给学生至少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轮流登台演讲,长期坚持,学生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精彩表现。
激发兴趣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改进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掘“以趣激学”的因素,运用多种直观形象如学生喜闻乐见的幻灯、录像、图片、音乐、会话。比如,引导学生将wash,water,wave,well,wet,wind,wine等词的词义与开头字母w的形象联系起来,作形象记忆;根据构词法知识作比较记忆;根据语境猜想某些生词的意义等等。这样,学生觉得学中有趣,学有规律,并在往后的学习中主动探索词的构成规律,科学记忆词汇。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语音、语调、表情、动作和神态影响学生的情感,更主要的是凭借教材内容的情感信息,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但在激发兴趣这一点上,多考虑激发学生对情感信息产生共鸣的艺术手段,也许收效更大。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经历了成功,就会产生喜悦,自尊和自信得到增强,变成求知创新的内驱力。
提供积极参与活动的机会
创新活动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根本。仅仅有创新的观点,而没有机会把这种观点转换成积极的语言行为,还只是走了第一步。只有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思维才能一步一步地被激发,运用时才能达到自如灵活,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才能被培养和发挥。一句话,学生蕴藏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才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在一般课堂教学中,班级授课制教学有利于教师高效率地向全体学生传播知识,但却不利于学生的相互作用及发展学生独特的思维风格。因此,创造性思维教学应采取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在操作上,有以下两个方法。
集体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可以采用学生广泛参与思维活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或全班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等等。
结对子或小组活动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或探究发现,在做好准备的基础上,开展结对子或小组讨论或其他活动,进行交往合作学习。结对子活动能给予学生面对面交谈和独立运用语言的机会,产生信息的交流,并且在双方的交互活动中获得反馈,给与修正。小组活动能使班上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投入到活动中去,更能营造一种互动的课堂效果和交互的情感气氛,题材更多样,使学生觉得更自由,有更多的选择、更好的机会说他们想说的话,也就更有责任感,更能发挥自主性。结对子或小组等学习方式可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率。教师要尽可能地参与这些活动,从而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间、师生间合作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利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结对子或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公平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构建水平的提高,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密市实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