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09-04-26罗福林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7期
关键词:公因式例题分层教学

罗福林

义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发展。可在初中阶段的班级里,学生的知识、智力、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数学学习水平差距很大,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面对初中学生的基础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存在的诸多差异,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因而分层教学的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所重视。分层教学,就是对一个班的学生,按基础知识及认知水平分成几个层次,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目标,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能使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只要学生努力学习就能达到相应的目标。因此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自尊心,使学生愿学、乐学,以实现大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学生分层

以学生成绩和对学生的能力素质鉴定为依据,把班内学生按好、中、差分成3个群体(分别记为C组、B组、A组)。好、中、差学生的比例大致为3:5:2左右。然后以相邻前后2桌4人为一组,好、中、差适当搭配,由C组学生任组长,由组长检查学习情况,遇问题小组讨论,互相帮助,组与组间进行学习竞赛,数学课按组就坐,一个小组为一个活动单位。在小组里,A组学生代行教师的部分职责,对简单问题由C层学生解决,每周的难题由C层学生汇集起来,反馈给教师。

为了消除“标签效应”,消除“差生”自卑心理,分层可以是隐性的(只告诉学生本人)。分组都是相对的,应根据学生发展实际,有层次的升降变迁,对激励学生上进是非常有益的。要把学生在班内所处的位置的变迁及时告诉本人,鼓励他们由“下”层向“上”层递进。分层是手段,递进是目的,分层的成功,恰恰体现在“递进”之中。

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备课时,要把这节课的知识根据A、B、C三类,将同一问题由浅入深逐层提高。各个层次的目标档次要适宜,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备课时,要使A组学生的最低目标不能低于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具体要求应为:C层学生应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创造能力;B层学生应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A层学生主要掌握基础知识,能回答“是什么”就可以了。

如在因式分解第一课时中目标分层是,A层,1)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2)使学生了解公因式的概念和提公因式法,3)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B层,除掌握A层学生所要求的内容外,能适应简单的变式练习;C层,熟练掌握A 、B两层学生的要求,应会处理公因式是多项式的习题。

分层授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通过课堂获得和培养,为确保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必须抓住分层授课这个中心环节,找准切入点,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分层授课是分层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最富有创造性的环节。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1)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应用概念、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性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地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2)为了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3个层次的问题,以便课堂上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A层学生,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分层作业

课后作业通常这样安排:A层学生做作业本上的基础题;B层学生在完成作业本上基础题外,再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性的练习;C层学生在完成作业本上基础题外加做思考题,即做一些综合性强,有探索性、创造性的练习。由C层学生检查B、A层学生的完成情况,再由教师批改。

分层辅导

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对A层学生的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对他们的作业尽量面批;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促使他们实现跨越式发展;对C层学生,可挑选其中的尖子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分层辅导,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避免“陪坐”现象的产生。

分层测试

试卷内容应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可分为A类、B类卷,适用于后进生的试题应以重点考查双基为主,并提前告知测试范围,使他们能够通过认真准备而考取较为理想的分数,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而适用于优秀学生的试题则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能力,使这类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

分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不少数学教师都在实践分层教学,这是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个性无疑是一个好方法,但是作为一个刚起步的探索和研究的教育方法来说,存在不少不尽人意的问题。如在实际操作中的方法不当,会使分层次教学收效甚微,甚至失败。在几年的分层次教学实践中,笔者认识到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实施分层次教学,如果不开展学生思想动员,使学生对分层次教学正确认识,结果会使部分优等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使部分后进生丧失学习自信心和进取心,从而引发出强烈的负效应。

2)分层不要只依一次或几次的成绩做依据来划分学生的层次,应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平时成绩、行为习惯、特长爱好等多因素综合起来,在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层次。

3)分层次应分而有度,层次分得过死,会加重两极分化。要据情而变,不能盲目地分层,而应实现动态平衡,为了激励优等生不断进取,也可设置更高的层次D层,鼓励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4)切忌在平时教学时分层,但在考试时却标准划一,这样不利于正确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利于平时的分层教学,不利于评价学生的动态发展,往往使分层教学尝试中途“流产”。

5)分层教学中优化师生关系是很重要的,教师要注意师生情感交流,积极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必须要有民主的教学作风,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尽可能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总之,分层教学把学生始终放在了教学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智力、能力等因素综合协调发展;有利于分层推进、培优辅差;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分层次教学仍要在理论方面不断地研究探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白云学校)

猜你喜欢

公因式例题分层教学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数域F上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的讲解
关于一道多项式定理的注记①
帮你梳理“分解因式”
不等式(组)整数解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