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静脉抽血患者的护理对策
2009-04-26宋幼君杨照玉李亚青
宋幼君 杨照玉 李亚青
【关键词】门诊;静脉抽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3-0045-02
医院门诊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提供优质服务的窗口。在门诊工作中,静脉抽血是应用最多的一项护理操作,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复穿率,减少皮下淤血,减轻患者痛苦,做到操作顺利,患者满意,是护理人员在静脉穿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细心摸索,用心体会,不断总结经验, 对抽血患者采取相应护理对策, 取得了满意效果,具体如下。
1 提供舒适的环境
舒适、整洁的环境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心情舒畅,主动配合治疗。采血室要保持空气新鲜,每日用紫外线消毒,按时开窗通风,做好室内的清洁卫生及恒温保暖工作,做到整洁、舒适,护理人员面带笑容,态度和蔼迎接每一位就诊的患者。
2 做好心理护理
绝大多数就诊者对抽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心理,这种心理会出现血管反射性收缩变曲,管腔变细,管壁变硬,不利于针头顺利进入血管。护理人员要做好耐心解释,主动与患者沟通,要采取尊敬和真诚的态度与之交流,尽最大努力避免患者引起负面情绪。
3 合理选择血管
抽血是临床治疗的常用手段, 合理选择血管是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长期药物治疗的老年患者,血管受到破坏和硬化;还有生理老化的特征,如血管迂曲、瘪陷,使可供穿刺的血管减少。肥胖患者的血管弹性好,深而不滑但不易触摸。小儿患者采血不易配合。采血时根据不同的患者应选择合适部位血管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4 促进血管充盈法
扎止血带后嘱患者握拳可增加血管的充盈度,适当延长扎止血带的时间也能使血管更充盈。临床研究发现扎止血带20~50s为最佳时间。天气寒冷使血管挛缩,血液循环缓慢,可采用热水袋暖手,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血管的充盈度,静脉穿刺时,操作者以左手拇指轻压拉紧皮肤并固定静脉,针头直刺血管,减少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从而减轻病痛。
5 采用合适的进针角度可减少疼痛
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40°~50°角,针头与皮肤接触点面积相对减少,进针压强大,则速度快,疼痛轻。针头进入皮肤后,角度要立即放小,才能避免刺穿对侧管壁,见回血再稍向前水平推进,连接负压采血管抽血。
6 掌握正确的按压方法和时间
拔针时动作要轻柔,并顺着进针的角度和方向逆向拔针,采用正确的按压法。我们在多年临床研究发现采用逐步按压法,按压针眼3min既可缩短按压时间又能有效减少淤血发生率。具体方法:抽血后保持伸手姿势,拔针后护士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第1min按压力度中等,第2min稍减轻力度,第3min采用轻度按压。护士应亲自进行穿刺后的按压工作,避免交于患者或陪护,这样可减少针眼局部皮下淤血的发生。
7 提高操作技能
面对日趋激烈的医疗巿场竞争和人们对健康日益增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熟练掌握基础操作技能,使静脉抽血一次成功率达98%,同时要认真体会和总结操作手法,进一步掌握无痛拔针和正确按压止血的方法。
8 提高患者对保护血管的认识
保护好血管,减少局部淤血,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可保护患者的皮肤完整性。若发生意外时,患者有良好的静脉系统,将会为抢救赢得时间。因此,保护好血管,是护患共同的行为。门诊患者从思想上比较忽视对血管的保护。临床观察>2cm的皮下淤血,完全吸收需5~10d,不仅给下次穿刺增加了难度,也造成患者心理上的恐惧。提前加强此方面的教育,对患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起到相互配合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护血管的完整性。
9 加强门急诊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意识
近年来,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普及,健康教育在病区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被护士和患者所接受,这对促进患者恢复健康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门诊患者流动性大,停留时间短,与护士接触时间短,加之护士缺乏主动教育的意识,所以,门诊患者健康教育仍存在不足。但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多,与患者交流的机会最多,护士应主动担负健康教育的责任,重视收尾工作。拔针时,边操作边向患者讲解拔针后的正确按压时间、按压方法、穿刺点不宜揉搓,按压结束后不宜立即负重,以免造成淤血。我们要在有效时间内,做好对每一位患者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掌握正确的应对方式,真正让患者满意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