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墨西哥传统音乐的文化取向
2009-04-24庄静
庄 静
墨西哥的音乐文化向来被人们认为主要受到了白人带来的欧洲音乐文化的影响。但是从历史上看,早在公元前1500—前900年期间,在墨西哥这片大地上就诞生了奥尔梅克、玛雅、特奥蒂瓦坎、托尔特克、阿兹特克等诸多印第安文化。既然处于印第安文化的中心位置,为什么在音乐上却反其道而行之?实际上,印第安人的文化特征在典型的墨西哥传统音乐中已经几乎没有明显的体现,难道一切原因都归咎于欧洲历史上的那次大发现吗?本文拟从墨西哥传统音乐的历史与现状中分析其文化取向问题出发,并试图找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以供参考。
一、墨西哥传统音乐及其存在状态
墨西哥的传统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笔者认为总的来说,按照音乐形式来划分,墨西哥传统音乐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歌曲、纯器乐曲和歌舞音乐。在这几类音乐中,基本上看不到印第安文化的痕迹,且受到殖民国家影响明显。
墨西哥民间歌曲主要包括科里多(Corrido)和兰切拉(Ranchera)。科里多是从西班牙传来的叙事歌曲,由伊比利亚半岛的罗曼塞和安达卢西亚的科里多演变而来,歌词是一种抒情、叙事的诗体,每四行或六行诗为一段落。兰切拉就是所谓的乡村歌曲,也是由抒情浪漫歌曲演变而来的,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科里多和兰切拉都采用十二平均律,旋律使用西方的七声音阶,节拍、和声、结构都较为规整,风格轻快、流畅,伴奏乐器也是从西班牙传过去的吉他。
纯器乐的音乐体裁并不十分多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马里阿契(Mariachi)音乐。典型的马里阿契乐队编制中所使用的乐器几乎全部是从西方传入的,包括小提琴、小号、吉他(经过改良的五对弦的吉他),有时也加入竖琴、长笛等。另外从风格上看,马里阿契主要分为快板乐章和慢板乐章,其快板乐章音乐热情奔放,有一些西班牙的斗牛士音乐的影子,慢板乐章多以3/4拍为主,明显受到了意大利小夜曲的影响。
在墨西哥,音乐往往是伴随着舞蹈而出现的,歌舞音乐也是墨西哥传统音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墨西哥歌舞音乐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哈拉贝(Jarabe)、松(Son)和瓦班戈(Huapango)。它们在节奏方面受到西方影响较突出:节拍交替频繁,一般为6/5与3/4交替,有时出现5/8,这种节奏是以西班牙传统音乐中塞吉迪亚(Seguidilla)、波莱罗(Bolero)等舞曲的节奏为基础形成的。
可见,无论是从乐器的使用、乐曲的构成,还是从音乐的理论方面看,被人们公认为墨西哥传统的音乐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欧洲音乐体系尤其是中世纪某些元素的影响,再加上墨西哥人自己对这些元素的诠释,而发展成为今天的墨西哥传统音乐。
二、墨西哥现今传统音乐格局及文化取向形成的历史
1.1519年以前印第安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文化
在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大规模的征服到来之前,墨西哥音乐主要受到了两种印第安土生土长的文化——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的影响。
玛雅文化虽然在农业、经济、建筑和艺术方面取得了整个世界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在音乐方面,玛雅文化似乎显得与其他方面不能够达到平衡。关于玛雅音乐文化的起源我们只能从一些壁画中找出蛛丝马迹: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波南帕克的壁画中,可以看到玛雅人乐器合奏的图像。玛雅人当时使用的乐器以打击乐为主,如立式鼓、葫芦响器等,也有零星的气鸣乐器,如埙、号角等。
到了阿兹特克人统治的时代,音乐在墨西哥才逐渐被赋予较为重要的地位。音乐与舞蹈、唱歌与器乐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单独的表演很少见。总的来说,这些歌舞音乐主要分为两类——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
在当时的首都铁诺奇蒂特兰的寺庙中,有定时召唤市民祈祷的习惯。在寺庙旁的大街区住着一大批号手和鼓手,均由寺庙供养。他们在每天的日落、午夜、天明时配合祭司用音乐召唤市民进行祈祷。除了每日的必修课之外,还定期举行宗教庆典,人们在神像前唱歌、舞蹈,以取悦于神,祈求神的保佑。
除了宫廷宴会中都有歌手和小丑表演外,多数世俗音乐存在于当时的三十多种舞蹈中,作为舞蹈的伴奏,与舞蹈一起运用到作战时以及节日庆典中。在王宫内娱乐君主或在私人家中庆祝婚礼以及宴会上表演“小舞”,在大的寺庙内或大型广场上举行多达百人的“大舞”。
此外,阿兹特克时期还出现了多种乐器。当代拉丁美洲音乐权威罗伯特·斯蒂文森所著的《阿兹特克和印卡土地上的音乐》一书中列举了阿兹特克人所采用的19种乐器,其中体鸣乐器10种、气鸣乐器8种、膜鸣乐器1种。其中,最重要的是木鼓特波纳兹特里和立式鼓乌艾特尔及笛子和葫芦响器,主要用于战争、宗教仪式和葬礼,也用来为舞蹈伴奏。
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使墨西哥先民们逐渐树立起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以及宗教信仰,但这些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几乎被摧毁殆尽。
2.1519年以后西欧音乐因素占主导地位的音乐文化
为了让欧洲文化能一代一代传下来以便巩固自己的统治,16世纪起,西班牙殖民者在建立起西班牙式的大教堂、修道院,以及神学院、学院和大学。欧式的教育系统一方面把美洲白人(包括伊比利亚半岛人和土生白人)培养成为世俗政治和教会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将西欧文化成分逐渐传播到墨西哥各个文化领域——意识形态、宗教、教育、语言、文学、艺术、习俗等。这些使得墨西哥文化取向越来越偏向西方,音乐方面也迅速西化,西方音乐文化对墨西哥的渗透主要表现在器乐、声乐和舞蹈音乐方面。
(1)乐器的传入
从16世纪初起,为使宗教崇拜仪式显得更加庄严,修道士和传教士很快就向墨西哥输入一批欧洲乐器以演奏宗教乐。与此同时,欧洲的音乐也广泛影响到印第安人的娱乐活动。在殖民地初期,特拉斯卡尔特卡人在每日祈祷时都要以欧洲的宗教歌曲和风琴演奏进行。那时,土著人甚至能演奏和制造许多欧洲乐器,诸如笛子、千孔笛、欧尔罗管、带琴弓的古吉他、短号和低音管。
17世纪初,墨西哥许多教堂都能得到捐赠的风琴,因而从尤卡坦到新墨西哥的广大地区,几乎每座教堂都有风琴。除了风琴之外,还出现了许多种器乐,包括有竖琴、七弦吉他、萨尔特里欧古琴、诗琴和其他弦乐器演奏的舞曲。此外,古吉他、十二弦琴、曼陀林和击弦古钢琴也传了进来。打击乐器方面主要有:皮鼓、铜鼓和小铃铛,后来又使用低音大鼓、响板、钹和长鼓。欧洲全套乐器的传入后很快就有了用武之地:宗教游行、教堂结婚典礼和其他公共仪式都有音乐伴奏,主要是用皮鼓、小号、长号和其他吹奏与打击乐器演奏的悦耳音乐。
就这样,只经过一代人的努力,欧洲乐器就顺利传入墨西哥。实际上,在殖民期间,音乐已成为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的一种工具。有些征服者甚至认为,音乐是让印第安人皈依天主教的强大武器,它比修道士宣讲教义更为有效。
(2)声乐唱法及歌曲的继承
随着第一批征服者的到来,欧洲的歌唱艺术也被带到墨西哥。当时的统治者曾颁布了一批法令,规定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都应以祈祷和唱赞美歌开始一天的工作。因此,许多拉丁语赞美歌的独唱影响到墨西哥民间歌曲,使之具有甜润的特色。此外,圣诞节民谣在墨西哥民间也相当流行,它起初是用来欢庆圣徒的奇迹,尔后是用来欢庆民间英雄的业绩。虽然起源于宗教,但是不久墨西哥人就采用其曲调来创作表达伤感情调的歌曲。在教堂院和广场演唱的这些歌谣,在人民大众中间得到迅速的普及,甚至可以说它们就是墨西哥民间歌曲的源头。
现今墨西哥的许多歌曲都孕育于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它的直接源头便是中世纪游吟诗人的诗歌传统,其中16世纪意大利小夜曲对墨西哥歌曲的影响较大。墨西哥人对于西班牙始终抱有的抵触情绪使得他们接受了意大利式的唱腔及类似的发声方法,这一点在墨西哥当今的许多民间歌曲的唱法中都能够体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马里阿契歌曲。
(3)舞蹈音乐的演变
当代墨西哥的大多数传统舞蹈及其音乐(如哈拉贝舞、哈拉纳舞、瓦潘戈舞等)也是在被殖民以后受到西方的影响而产生的。例如,15世纪西班牙曼恰的塞基迪亚舞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具有一种色情的甚至淫荡的色彩,那时人们把它称做“吉卜赛人的哈拉贝”。这种舞蹈流传到墨西哥并发展为今天被普遍认为是墨西哥民族舞蹈的哈拉贝舞。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19世纪脱离西班牙独立后,墨西哥出现了反对一切西班牙事物的情况,巴黎代替西班牙成为人们注意的文化中心。墨西哥引进了包括马祖卡、波尔卡、华尔兹、瓜特里亚(Cuadrilla)、乔地斯(Chotis)等新的舞蹈,这使得墨西哥舞蹈音乐又受到一些法国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梳理我们大概可以看出墨西哥传统音乐在文化取向上的转变:由最初的印第安文化逐渐转向通过西班牙而传入的西欧文化,这个转变进行得如此之彻底,与其他印第安文化影响下的国家(如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秘鲁)截然不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与西班牙的武力征服有关,但众所周知,武力无法改变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墨西哥对于以西班牙为首的欧洲国家文化的接受其背后是否还存在其他的原因?
三、墨西哥传统音乐以欧洲文化为主要取向的原因
1.地理方面的因素
墨西哥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兼有戈壁、平原、山岭、高原,东濒加勒比海,西涉太平洋,内陆与海洋文化兼收并蓄。总的来说,墨西哥的地理环境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局面。热带气候的沿海地区与大海相通,长达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也为西班牙人的入侵带来便利。墨西哥还是少数位于北美洲的拉丁国家之一,它与美国相接壤,文化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美国的影响。
从国家内部的结构来看,包括首都墨西哥城在内的几乎所有大城市都建在中部高原地区,这里气候终年温和,平均气温10—26摄氏度,自古以来已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且适合居住,因此,也成为殖民者的首选。于是,他们以此地作为其后方基地,在这里与当地人通婚,安家落户。在那个年代,墨西哥中部高原成为欧洲殖民者和混血人(梅斯蒂索人)的天下。
除去东部的墨西哥湾、加勒比海沿岸的文化不谈(该地区的文化由于受到非洲黑奴的影响较大而具有美洲-非洲的某种特质),真正应该能够和入侵的欧洲文化相抗衡的土生印第安文化却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的尤卡坦半岛,这是一个位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间的小海峡,面积才占墨西哥国土总面积的1/10,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在中部和南部满是茂密的热带雨林,北部尤卡坦半岛则十分干旱,灌木丛生,几乎没有地表水。虽然尤卡坦半岛总是作为玛雅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而为世人所知,但如此偏僻、闭塞的环境对于文化的继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玛雅人在这片土地上想要保住自己的文化已经很不容易,更不用说将文化扩展至全国其他地方了。
2.政治经济方面的因素
西班牙殖民者占领墨西哥就开始了对其政治、经济的改革以维护自己的统治。西班牙殖民者用了300年的时间,在墨西哥建立起一个极不公正的等级社会,通过金字塔式的、从上到下的等级制度,来统治人口众多的印第安人。金字塔的最顶层是所谓“半岛人”,即来自西班牙的少数政治、军事和宗教统治者;金字塔的第二层是土生白人,他们是出生在拉美殖民地的白人,到19世纪初墨西哥独立战争开始的时候,他们的人数已占墨西哥白人的98%以上。金字塔的最底层才是广大的印第安人,他们是殖民地经济两大支柱——庄园制农业和矿业所不可少的劳动力。为了保证大庄园对固定劳动力的需要,墨西哥普遍实行债役劳动制,这是一种带有封建性质的超经济强制劳动制度。广大的印第安人经受着层层剥削,被世世代代束缚在土地上。
即使这些印第安人赖以生存的土地,也在逐渐减少。随着墨西哥独立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进,土地的价值越来越昂贵。印第安人传统的农业生活、游牧生活和打猎生活在这种政治、经济制度下被严重破坏,又没有足够的财力发展工业和商业经济,这种情况使得印第安人聚居区经济落后、生活困难、医疗卫生和教育水平低下。他们没有多余的钱来购买乐器或与音乐有关的资源,虽然有将自己的音乐文化发展继承下去的想法,但很多人迫于生计而背井离乡,音乐文化的传承也因此陷入困境。
3.宗教方面的因素
在征服之初的墨西哥,两种文化、两种宗教之间产生了冲突:西班牙征服者和传教士拆毁印第安人庙宇,夷平其金字塔,销毁其宗教偶像,将土著人的文化和宗教遗产或是洗劫一空,或是付之一炬,这就引起了印第安人最初的、自发的抵抗。一些印第安首领对基督教的仪式进行嘲笑,还号召贵族、祭司和术士抵制基督教信仰。但是,无可否认,这些抗拒是短暂的、零星的,大多数印第安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天主教。
当然,为了使自己的宗教能够在短时期内争取到最多的信徒,天主教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做出了种种让步和妥协:西班牙僧侣从一开始不仅把新的宗教带进了土著人原有的圣地,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又把天主教的节日镶嵌在土著人的托纳尔瓦利历法和其他礼仪历法之中。这样就使印第安人按照其传统历法,在举行供奉自己众神仪式的同时,也庆贺了天主教的圣徒或神灵。又如,西班牙人建的教堂多数在土著人庙宇的废墟上,使得天主教的圣徒祭日表继承土著宗教众神的许多特点,在新的圣殿内仍旧接受往昔供给土著偶像的差不多同样的贡品:毯子、鹌鹑、羽毛制作的十字架等。因此,可以说墨西哥的天主教是在保证基督教的基本原则得到承认的前提下,吸纳了土著宗教的某些残余成分。这样便加速了两种宗教的调和与融合,也是墨西哥天主教与其他地方的天主教的不同之处。
另外,天主教与墨西哥本土宗教从教义到仪式都存在着不少共同点,这也是墨西哥境内天主教传播较为迅速和彻底的原因之一。首先,印第安宗教有类似基督和圣母的特洛克·纳瓦克神。此外,天主教的标志十字架与土著宗教的某些标志相似。比如,印第安人也崇拜十字架,认为十字架代表火神,所以也代表太阳神及其使者克扎尔科亚特尔,在其崇拜中使用带有十字架形钻孔的炉灶。玛雅人的宗教甚至还有与天主教类似的三位一体说。
就这样,墨西哥本土宗教逐渐被天主教所取代,直到今天全国89%的人口已皈依天主教。笔者个人认为宗教信仰的改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最终导致墨西哥音乐文化取向转变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可以说如果印第安人没有信奉天主教,那么今天的墨西哥音乐也许将会被改写。
结语
综上所述,墨西哥传统音乐的西化取向是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关于这个论题在其深度和广度上都还可以继续深挖:在文化取向之原因方面,有关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自身是否存在阻碍音乐发展的不利因素?比如这两种文化中音乐及音乐家的地位、音乐对于文化的持有者而言的意义所在以及当时的人们对于音乐所抱的态度等等。另外,在与墨西哥相似的同为由印第安文化发展而来的国家如安第斯高原文化区的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秘鲁等,它们的音乐文化的取向方面则多偏向于印第安文化,那么它们的音乐文化又是如何发展的?与墨西哥有哪些不同之处?我们是否可以在二者的比较中找到有关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发展的某些规律?这些都是笔者的假设,还有待再进一步的考察中加以验证。
参考文献
[1]陈自明《拉丁美洲音乐》,人民教育出版社
[2]郝名伟、徐世澄《拉丁美洲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美)乔治•C•瓦伦特《阿兹特克文明》,商务印书馆
[3](美)戴尔•布朗主编《失落的文明——玛雅》,华夏出版社
[4]刘文龙《墨西哥:文化碰撞的悲喜剧》,浙江人民出版社
[5]戎小云、周抒《文化取向——狂热、亲善、利用——试谈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态度》,《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庄静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系讲师
(责任编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