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策略研讨
2009-04-24秦润明宣绍龙
秦润明 宣绍龙
绍兴文理学院自2004年9月以专业必修课的形式开设“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以来,已经进行了为期三轮的教学实践。目前,课程建设和实施已进入第四轮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一是反映课程教学基本框架和内容的教学大纲、备课笔记、评价措施和题库已基本成型;二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对课程的驾驭能力渐趋成熟。尤其通过新老教师密切配合、以老带新等有效措施,使本课程的师资更为合理,教学梯队更为完善;三是在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发展中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并获得较高的社会评价。
但是,任何一门课程的建设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问题也不断产生和凸显出来。这些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音乐教育改革中必然面对的普遍性问题,需要我们探寻解决的途径和对策。为此,我们认为,只有积极地发现问题,并在实践中坚持不断改革和完善课程建设,才能使课程建设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一、“音乐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感到,尽管课程的基本架构已经建立,并且在课程实施初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课程的建设离课程教学内容的成熟和完善还有相当的距离,需要我们下更大的力气去建设。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课程教学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制约课程的发展。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一)课程体系有待科学论证和渐趋完善
本课程体系的建构,虽然在前三轮的教学实践中已显雏形,但作为一门新设立的课程,由于没有现成的课程体系作为参照,必然给课程的建设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课程教学需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因此,建构一个科学的课程体系就显得更为迫切。
我们认为,科学的课程体系首先是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一是“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科学的课程体系应体现在各教学单元的内容、教案、授课方式、授课模式、评价方式等重要环节的科学和完善;二是要追求“音乐教育学”学科课程体系的完善,这方面,“音乐教育学理论”和“音乐教学法”相关课程的建设也对本课程的开设起着支持作用。没有这种支持,单一的课程建设从整体的角度看,也是不够完善的。
(二)教材建设有待加强,以形成使用稳定而内容充实的校本教材
在本课程的实施中,我们虽然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供借鉴和参照,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基本保证。但是,作为“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其教材应当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更具有自身特色的、更能与学生的学习经验相结合、相适应的教材。经过几轮的教学,通过对原有教学内容的消化、理解,我们对课程教学内容有了更为深入的体验和了解,特别是与学生学习经验的结合,我们的体会更为生动而具体,这时,就需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充实。
另外,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参与,也不断给我们以启示,不断给我们提供新的教学经验。因此,我们意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汲取好的教学经验,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把加大教材建设、形成使用稳定而内容充实的校本教材,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二、加强“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建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加强“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建设。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
(一)重视课程内容的选择
所谓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①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因此,在课程实施中,我们要把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应该这样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1.应纳入各国有代表性的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以及课程与教学论专题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美国、德国、前苏联和日本等国的音乐教育理论以及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等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2.应体现我国音乐和艺术新课程改革中的研究成果。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标准的研制及其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和编创等。
3.应包含通识性的课程与教学论相关理论知识。这方面主要内容有“课程与教学论”、“艺术课程与教学论”等。
(二)加强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进
在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后,我们感受到: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这涉及到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问题。这方面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积累经验:
1.在理论讲授时关注课堂效果
本课程的讲授,必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内容,否则就不能体现“论”的性质;但如果过分强调操作性知识内容,又会与教学法的授课没有多大的区别。与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课程教学仅限于对理论解释和对概念的界定,让学生死记硬背条条框框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显然也是行不通的。这样的教学,一方面会与教育学理论课程内容相冲突,削弱课程的性质,不能凸显“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特点。另一方面,过分侧重对课程理论知识的讲授,难免偏离教学实际,课堂上学生容易犯睏,教学质量会受到影响。
教学中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容易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可采取的具体方法有:
(1)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概念的讲述。具体的做法可以有不同的步骤:一是可以先讲有关的理论,同时结合一些教学案例,对课程与教学的理论进行说明,使学生易于理解;二是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两个案例,然后分析、说明这些案例中蕴含的规律,并提出一些可以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发表对这些教学案例的看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去认识相关的理论。这样做,实际上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达到“学生与教师共同进步、与课程共同成长”的教学目标。
(2)结合学生的音乐活动和经验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音乐课程目标设置的教学时,对于为什么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讲述,不宜单纯从理论到理论进行讲授,而应结合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经验、感受和认识,对为何要在教学内容设置时,在教学案例的编创中要体现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样可以使学生的音乐经验扩大到各种音乐生活经验中去。可以使学生从音乐教育学的角度,对如何在教学内容的安排、选择和编创中,也包括在对音乐教学的教学评价中,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2.在课堂教学中关注课外学习
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一直以来都是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但仅仅关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不够的,在注重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也应该加强课外学习的指导,关注学生课外自学能力的养成。这是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教学内容是有限的,在课堂上学生学不到足以保证其专业成长和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而更多的是靠课外学习来获得。因此关注学生课外自学能力的提高和自学习惯的养成就显得更为重要。
重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任何课程教学中都应关注的问题,本课程也不例外。学生的课外学习,仅仅依靠课外作业的压力来学习是不够的,只有当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的时候,这种内在的需要才能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在学生具备了课外自主学习和课外自学能力之后,才有了形成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可能。
(三)加强课程评价制度的建设
“课程评价就是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即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和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对课程编制过程、课程计划和课程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②“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③对于一门新创设的课程来说,为了更好地促进课程建设不断完善,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有效的措施可有多种:
1.凸显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在课程实施中,应当尽量凸显评价的激励作用,而尽量避免评价的制约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是能够通过评价机制来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这方面主要的做法,一是组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二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面对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让学生多发言、提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同时鼓励学生之间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并作相互的评价。对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可以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讨论。事实表明,这种学习状态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对于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能够提出有创意的、建设性的意见,即使有不完全正确的方面,教师也应及时肯定或给予鼓励。当然,教师也不只是一味肯定学生的意见,而要作恰当的引导,结合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发挥评价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
评价,就一定意义说,就是坐在你的身边对你进行帮助。这就意味着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对教师和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使评价在课程的实施中真正起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促进课程发展的作用。比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以及对整个教学流程的把握等方面,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和无法避免的问题。当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不应该对授课教师进行责难或指责,而要在提出以鼓励为主的建设性意见的同时,进行教研活动,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进行研究,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把评价发挥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来。
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宜简单地批评和责难,更不能嘲笑和打击,而应采取比较和谐的方法,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事实证明,这样的评价方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达到评价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
三、加大校本教材建设的力度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新创设的课程,在教学中由于没有现成的、较为完善的教材可供使用,因此,加大校本教材建设的力度,在课程实施中显得更为关键和重要。它有利于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课程建设的不断完善。
(一)校本教材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每一位授课教师认真编写授课计划和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对教案和教学笔记做更为详细的编写。同时进行课例、课件的编创和制作。要完成好这一步骤的各个环节,教师必须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阅读、整理、归纳和概括,这样实际上也就形成了校本教材的初稿。
1.校本教材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的层面上取决于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把握和运用,而校本教材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新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学的优秀成果均成为我们的教学参照物。同时,我们还收入了一定数量的艺术教学领域的优秀成果和校本教材《小学艺术课程与教学》充实其中,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由于这本教材中收录了我院几届学生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动案例,可以使学生更为自信和亲切,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教师在使用这样的校本教材时,也会用亲身的经验和感受与学生交流,使校本教材在教学中发挥很好的作用。
2.校本教材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还表现在编写能力和质量的高低,这是衡量教学团队整体水平高低的一把标尺。通过校本教材的建设,可以达到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目的。有的老师说:“教材的编写虽然很辛苦,但是从中得到的更多是收获后的快乐。”在这种对学术研究锲而不舍的精神状态下,在教材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就会有不断的提高。
(二)校本教材的建设是保证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
校本教材的建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保证课程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校本教材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因素起作用。但是,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熟练运用,不可否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通过校本教材的建设,教师对教学内容会有深入、宽泛的了解和认识,在对教学内容选择的反复思考中,可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把握,达到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
2.校本教材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能力。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手段。随着教师反思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可以成为一种反思性教学。这样的反思能力的形成,也必须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把握基础之上。
3.校本教材的建设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时期的音乐教师,不是仅仅能教好书就可以胜任本职工作的,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更需要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这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个人发展的必然。总之,加大校本教材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也是保证课程建设和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
结语
从实践中我们得到这样的认识:即使是地方院校,只要能够从重视课程内容的选择、加强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进、加强课程评价制度的建设和加大校本教材建设的力度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改革,并且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各兄弟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和发展中好的经验,通过努力,完全可以把这样的课程开设得更好、建设得更完善。
参考文献
〔1〕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3〕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曹理主编《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5〕[美]泰勒,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①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7页。
②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96页。
③[美]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85页。
秦润明 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教授
宣绍龙 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责任编辑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