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历史 学习前贤
2009-04-24宋学军蓝南
宋学军 蓝 南
文章内容:
早年革命斗士
后为乐坛哲人
乐话音境
传奇人生
一曲大江东去
千古世代留声
前辈青主先生诞辰百拾五周年祭
学府资深前辈
音苑耆宿方家
诗文译著 掌故史话
一生传道授业
风范永放光华
廖辅叔教授百年诞辰之祭
以上是上海音乐学院前院长桑桐教授分别为作曲家、音乐美学家青主诞辰115周年,音乐学家、教育家、翻译家、诗词学家廖辅叔诞辰100周年的题词,极其贴切地概括了廖氏两兄弟的业绩、学术地位及其历史影响。
为了尊重历史,学习前贤,弘扬人文精神,2008年11月6日至7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惠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 “惠州廖氏两兄弟”—— 廖尚果(青主)诞辰115周年、廖辅叔诞辰100周年学术纪念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有:廖氏两兄弟纪念大会;《忆青主——诗人作曲家的一生》(廖乃雄编著)、《廖辅叔的乐艺人生》(廖崇向、黄旭东编)、《留住历史瞬间——廖辅叔生平撷影》首发式;青主艺术歌曲、廖辅叔词作乐曲音乐会;“青主音乐美学思想与当代音乐生活”和“廖辅叔学术成就、治学精神”学术研讨会;廖辅叔书法展和《廖辅叔题词手迹选编》首发式。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学者、廖辅叔的学生、亲属、生前好友与同事共二百余人莅会。
在6日下午举行的纪念大会上,三家主办单位领导首先致辞。青主是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美学家,而音乐学家、教育家、翻译家、诗词学家廖辅叔则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在讲话中指出,任何一项事业、一所学校都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更不能忘记前辈,举办此活动的一个主要出发点,是要让年轻一代音乐学人牢记前辈,尊重历史,通过对廖氏两兄弟的学术品格和学术成果的研讨,来鼓励和激发他们更好地把音乐事业发扬光大。
从上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青主和廖辅叔先后受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萧友梅之聘,在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工作。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讲述了廖氏两兄弟与上海音乐学院的渊源关系。他表示,“上音”以及中国的音乐事业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发展,中国的音乐和音乐教育事业之所以有今天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包括廖氏两兄弟在内的老一辈音乐家给我们留下的优良艺术传统和治学精神。这两位先贤前辈是 “上音”艺术传统和学术血脉中的重要成员,也是中国现当代音乐史上的有功之臣。让我们纪念这两位令人尊敬的前辈,进一步发扬他们的治学精神,光大他们的艺术和学术成果,把中国的音乐事业推向新的更高的境界。
廖氏两兄弟都是广东惠州人,家乡政府对此次活动非常重视。惠州市副市长谢端的致辞表达了家乡人民对两位音乐前辈的缅怀和敬仰之情。她表示,北京的纪念活动结束后,惠州市政府还将通过设立“惠州廖氏两兄弟”纪念室,在市中心塑青主铜像,举办音乐会、讲座等活动,表达对廖氏两兄弟最崇高的敬意。
廖辅叔曾于20世纪40年代末在南京国立音乐院常州幼年班(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前身)任教,原常州幼年班学生、中央乐团大提琴首席马育弟和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一名教职工代表满怀深情地回忆了40年代廖辅叔在幼年班默默耕耘、静静奉献的点滴往事。从40年代抚育幼年班的孩子,到80年代培养国家首位音乐学博士生,廖辅叔将毕生精力投身于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令人可亲、可敬。中央音乐学院的中青年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在之后的发言中,表示了年轻音乐学人要继承前贤优良作风和学术传统,肩负起历史责任,为学术的发展而不懈努力的决心。
最后,青主儿子、现旅居加拿大的原上海音乐学院廖乃雄教授和廖辅叔的外孙女刘君华,作为亲属表达了对前辈的敬仰之情和对举办此活动的感谢之意。廖乃雄认为两位前辈一生追求真、善、美,注重精神生活的人生态度是最值得大家学习的。
在6日晚上的青主艺术歌曲、廖辅叔词作乐曲音乐会上,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学生和附中附小合唱队分别演唱了青主的《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等7首艺术歌曲和廖辅叔《西风的话》等十多首词作歌曲。这场音乐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位音乐前辈的美学思想和精神境界。
7日的学术研讨会上,刘再生、廖乃雄、冯长春、李岩、梁茂春、姚亚平、冯小刚、黄揆春、方承国、陶亚兵、苏木以及中青年音乐美学教师何宽钊、柯杨、杨赛等二十余位与会者先后发言。大家既有对廖氏两兄弟艺术实践活动的点滴回忆,也有对他们的音乐理论成果和为人处世态度的真挚评说。发言内容涉及青主的歌曲创作、音乐美学思想,青主和廖辅叔的诗作,廖辅叔在中国古代音乐史和中西音乐交流史方面的学术成果,廖氏两兄弟在中国音乐史上的贡献、影响和历史地位以及如何进一步深化对二者的研究(生平传记、音乐作品及其演出、美学思想、诗歌创作)等等。而其中谈得最多的则是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多位学者都对 “音乐是上界的语言”、“向西方乞灵”这两句青主音乐美学观的核心,也是音乐界最具争议与曾备受批判的话语,作了自己的解读。如刘再生教授认为,青主所说的“上界”乃是人类精神、感情世界的代名词。“向西方乞灵”的概念是青主对“音乐是上界的语言”这一认识的延伸与发展,是对中国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叛逆与反悖,是对中国旧乐现状的不满。冯长春教授认为,在青主这里,“乞灵”是与“上界”的诗性譬喻以及对中国礼乐思想的批判和对西方音乐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吁求联系在一起的,也是跟他所接受的欧洲浪漫主义美学观和当时盛行的表现主义艺术美学思想密切相关的。抛却附着于这些观点中的某些对中国音乐的简单化否定言论,青主的“乞灵”论值得肯定。李起敏教授认为,学术与政治是两个概念、两个系统,不能以政治概念和某种需要去异化学术研究。在新的时期,我们应该贯彻一种新的学风,即真正地把音乐学家当作一个研究的主体来进行科学研究,把他们放在其应该有的文化座标上来对待,让他们的真正面目展现在文化史册上。青年教师柯杨认为,青主音乐思想的核心,即音乐是“上界的语言”,是他对“什么是音乐,什么是好的音乐”(“音乐的本质”) 这一问题的个性表达。他着力讨论什么是好的音乐,为的是通过音乐去拯救人的灵魂。青主思想的最动人之处,正是他这种坚定的价值立场和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我们学习青主,更应该学习蕴含于其音乐美学思想和创作中的这种情感、精神和品格。
两天的纪念活动虽然时间短促,但内容却相当丰富,既不乏学术交流和研讨的深刻性,又兼顾了历史回放和追忆的亲切与温馨。而这次首度响亮提出“惠州廖氏两兄弟”,也很贴切而又具不凡的内涵,正如音乐史论家孙继南教授在贺信中所言,“一门两兄弟都是富有创造精神的音乐学家,既堪称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绝无仅有,也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家学渊源教育和自我超越的重要性”。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廖氏两兄弟”是中国现当代音乐史上的双子星座,具有为人谦逊、自强不息的学者品格,严谨真诚、勤奋踏实的治学态度,广博丰厚、开阔深邃的学术视野,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文化素养,诲人不倦、爱生如子的师德风范。
除了会议上的发言,本次活动还编纂出版了四本纪念书册,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学术价值最高的当属由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题写书名的《廖辅叔的乐艺人生》。该书共八十余万字,分为3卷,第1卷为廖辅叔的文论,包括人生自述、《音乐周刊》文论辑录、《乐苑谈往》续编;第2卷是有关廖辅叔的研究(共20篇)与纪念文章(共41篇);第3卷为廖辅叔的诗词与词作乐曲,另附有廖辅叔著述目录。作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参考文献,该书的编辑出版,“对于进一步了解、认识、研究廖辅叔的人生经历、为人处世、学术成就,必将起到推动作用”(王次炤)。
通过纪念和研讨,学界对廖氏两兄弟的学术成就、学术贡献和历史地位有了更客观、更准确的认识,同时也让青年学子们进一步了解了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学术前辈们是如何跋涉过来的。他们不为名利、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一生追求“至真、至善、至美” 的崇高品格,永远是年轻学人学习的楷模。
宋学军 蓝 南 中央音乐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