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田冬春冻害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

2009-04-24毕秀丽谷志金张守强

科学种养 2009年1期
关键词:幼穗死苗霜冻

毕秀丽 谷志金 魏 勇 张守强

近年来,由于冬暖现象和倒春寒的频繁发生,造成麦苗发生冻害,轻者减产,重者毁收。现就其发生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总结如下:

一、冻害原因

1. 冬季冻害。小麦越冬期间,正值低温干旱季节,常因越冬死苗而造成减产。越冬死苗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仅自然因素而言,主要是低温冷冻。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于温度过低,超出麦苗所能忍受的最低温度界限而冻死麦苗;二是由于温度忽高忽低,变化剧烈,使麦苗细胞内部骤然结冰,破坏了细胞的正常结构,或者结冰后骤然溶化,细胞来不及将溶化的水分吸收而被蒸发或渗出体外,因而造成死苗。

2. 春季冻害。春季冻害是指早春冻害,是小麦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而发生的霜冻为害。近年来,由于冬暖现象的频繁发生,加之小麦常因品种选用不当、播种过早、播量过大及田间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冬前生长过快,群体过大,麦苗细弱,抗寒、抗冻能力明显下降,当春季遇到寒潮的突然袭击时,极易发生冻害。

二、预防措施

1. 要选用抗寒、抗旱、抗盐碱性较强的品种。不要种春性或半冬性品种,旱地麦田不要选种喜水喜肥的品种,盐碱地要选用耐盐碱品种。

2. 注意提高播种质量。要注意抓好施足底肥、适期播种和足墒下种这3个关键环节。播种不要太深也不要太浅,以4.5厘米深为好,还要注意覆土深浅一致,麦苗才能整齐、健壮。

3. 加强苗期管理。要采取各种措施促使麦苗全、齐、匀、壮,达到壮苗越冬,以提高麦苗抗寒性和抗旱性。还要采取促弱控旺措施,防止出现晚弱苗和过旺苗、徒长苗。

4. 掌握好安全拔节期。小麦拔节前和拔节后在抗寒能力上有质的差别,拔节以后抗寒性明显削弱。因此,在确定品种的利用,安排不同品种的适宜播种期以及选育小麦新品种时,都应力求使小麦的拔节期不早于安全拔节期。安全拔节期的确定,以出现终霜期最低气温≤-2℃,并以拔节(生物学上的拔节期)10天后有90%左右不再受春霜冻害的保证率为重要依据。具体做法可以根据当地终霜出现在各旬的实际年数,制成表格作为参考,因地制宜地提早动手做好控制早拔节和防御春霜冻害的各项准备工作,以求减轻冻害损失。

5. 冻前浇水。冻前浇水是防御春霜冻害和提高地温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一般可提高地温1~3℃,能显著减轻冻害,具有防霜作用。其原因是:水温比发生霜冻时的土温高,冻前浇水能带来大量热能;土壤水分多,土壤导热能力增强,可从深层较热土层传来较多热能,缓和地面冷却速度;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的热容量大,浇水后能缓和地面温度的变化幅度;浇水后地面空气中水汽增多,在结冰时可放出潜热来。

6. 松土结合镇压。这一措施可促进根系深扎,控制上部旺长,对防御和减轻春霜冻害有一定作用。

三、应急补救

生产实践证明,只要分蘖节不冻死,随着气温回升,麦苗就会很快长出新的分蘖,仍能获得较好收成,所以,受冻害严重的麦田不要随意耕翻。研究还表明,小麦受冻后,在一定时间内,“死蘖”的根系吸肥能力比活蘖还要强,主茎和大分蘖冻死以后,其根系吸收的养分,能向健在的分蘖转移,这对受冻麦苗恢复生机、增加分蘖成穗大有好处,所以,受冻的黄叶和“死”蘖也不应割去。凡受冻麦田,只要分蘖节不冻死,可以争取少减产或不减产,关键是要及时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对叶片受冻较重、茎秆受冻较轻而幼穗没有冻死的麦田要及时浇水,可避免幼穗脱水致死,有利于麦苗迅速恢复生长,多数仍能抽穗结实。对部分幼穗受冻麦田,应水肥结合施用,尤以施速效氮肥为佳。因为遭受冻害折磨的麦苗,体内消耗养分较多,苗势已很弱,随着气温日渐回升,迅速长出新的茎蘖,急需大量养分给予补充,以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要。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平阴县农业局 邮编:250400)

猜你喜欢

幼穗死苗霜冻
近50年海原县霜冻发生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冬春小麦科学防治死苗
多穗型与大穗型超级稻品种幼穗分化期碳氮代谢与产量构成
水稻不同穗型品种幼穗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农作物防御霜冻六法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农作物的杀手——霜冻
水稻旱育秧死苗de成因与对策
早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