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地游冲击人类最后净土

2009-04-24

环球时报 2009-04-24
关键词:斯瓦尔游船净土

本报驻加拿大特约记者 陶短房 本报记者 钟玉华

前不久,第32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闭幕,与会的28个《南极条约》协商国一致同意美国提出的对前往南极的游船大小以及游客数量进行限制,以减少人类活动对南极环境的影响。事实上,关于极地游该不该禁止一直有争论,因为人们都很关心,极地游会不会冲击人类最后的净土。

北极受到的污染很严重

北极旅游开展得非常早,中国思想家康有为早在19世纪末,就搭船登上了北极圈内属于挪威管辖的斯瓦尔巴群岛。但由于北极气候恶劣,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北极只是军人、气象工作者和科考队员大显身手的地方。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北极圈附近的国家开始推动北极旅游。目前开展北极旅游的国家包括瑞典、挪威、丹麦、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和芬兰等。

随着北极游的深度开发,北极受到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球时报》记者曾去过北极一些地区,不但能看到工厂冒着烟的烟囱,也能看到苔原带留下的汽车的车辙。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每年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适宜植物生长,植物被游人践踏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在冻土带,雪上摩托在地上留下的痕迹需要用50年的时间才能消除。此外,在过去五年中,到斯瓦尔巴群岛观光的游客人数已激增了33%,达到了每年8万人左右。大约半数的游客乘游船而来。由于上岸观光的乘客人数大量增加,以至于在一些岛上,原本就已经脆弱不堪的植被被破坏殆尽。不仅如此,发生燃油泄漏的风险也会上升;一项新的法律规定群岛东部的船只必须使用船用柴油,而不能使用重油。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曾共同出台过一份报告《极地地区旅游———可持续旅游的挑战》。报告指出,在北极地区旅游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每年100万人上升到现在的每年150多万人。与此同时,北极地区的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却没有达到迎接如此大的人流的程度。这给北极地区的土地、野生动植物、水等造成了压力,导致极地地区的环境恶化。

中国有上百人去过南极

与北极受污染越来越严重相比,南极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了。据国际南极旅游业者行业协会统计,去过南极的累计约34万人次,其中科学考察人员约16万人次,南极旅游约18万人次。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对外联络处负责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南极旅游已经有50年的历史,受制于经济条件,目前还是发达国家的人去的多。我国去南极旅游的人均费用大概要10多万元人民币,近10年来,中国有上百人去南极旅游过。由于中国还没有旅行社可以办理南极旅游,他们都是通过国外旅行社去的。

阿根廷2月份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在过去16年中,载客进行南极游的轮船数量增加了6倍多。船只在南极海域航行时都会向海中排放废弃物,其中只有部分废弃物经过处理,这无疑会影响南极的自然环境。法国极地学会副主任伊夫·弗雷诺认为,游客的增多加剧了南极面临的环境风险。而在第32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中,各协商国为了抑制南极环境恶化也做出明确规定:禁止载有500名以上游客的游船在南极靠岸;南极每个地点每次只能有一艘游船靠岸;每次上岸的游客不得超过100人;上岸的游客每20人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导游。

极地不适合开展大众旅游

国际社会在能否开展极地游的问题上一直有分歧。反对者认为旅游者的活动或多或少都会对南极和北极的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极力反对旅游公司组织旅游者到极地旅游。支持者则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可以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适度开发极地旅游。

挪威斯瓦尔巴群岛这几年就针对旅游者加大了环保的力度。记者曾去过那里旅游,看到岛上野地里的干枯的北极雪绒花很好看,就想采回留作纪念,但挪威当地朋友提醒不能这样做,说在这里即使植物已经枯死,也受到保护,应让其保持原状。斯瓦尔巴群岛的“旅游指南”上有一段话说得好:“记住,你只是一个客人,请不要在北极地区乱丢垃圾!”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对外联络处负责人认为,人类对极地的环保总体上比较重视,比如各个国家分别制定了南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且互相监督执行情况。每个组织和个人在进入南极之前都要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制定减少对环境影响的方案。极地虽说是人类最后的净土,但这不意味着人不能踏足。只要保证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化,就可以开展极地旅游。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青年研究员杨劲松认为,极地本来就不是人类适合涉足的地方,去极地旅游不仅费用很高,需要的技术装备和专业知识也有很多要求。因此,极地不适合开展大众旅游。 ▲

猜你喜欢

斯瓦尔游船净土
挪威“末日种子库”所在地气温创新高
幻影游船
桂林五星级漓江游船即将投入使用
关于斯瓦尔岛全球种子库
雨鸟
斯瓦尔巴群岛与中国的不解缘分
豁然开朗
留一方净土,修一世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