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尔巴群岛与中国的不解缘分
2015-05-07
金点强
靠近北极的斯瓦尔巴群岛由数十个小岛组成,面积约6.1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数千人,主要是挪威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波兰人等。有意思的是,斯瓦尔巴群岛虽然主权隶属于挪威,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人,却能在这里自由出入。而这块土地的发现与开发,也与中国有着不少的缘分。
据冰岛历史记载,北欧海盗可能在1194年发现了这个群岛,但公认的发现者则是1596年来到这里的荷兰探险家威廉·巴伦支。巴伦支有一个梦想,就是试图从欧洲北部探寻一条通往东方中国的贸易捷径。同样拥有发财梦的阿姆斯特丹的商人们给了他资助,使他得以率领一个由3艘船组成的船队开始探险。1596年,巴伦支第三次出发,他在此行中发现了一个群岛并将其命名为“斯匹茨卑尔根”,在荷兰语中意为“尖峭的山地”。在这次航行中,巴伦支的船被浮冰撞毁,他不得不在北极越冬。由于病痛,巴伦支于1597年去世。
自从巴伦支发现了这里之后,斯瓦尔巴群岛从17世纪开始成为了捕鲸人的福地,荷兰、英国、德国、法国人纷纷来到这里捕鲸,最多时有300条捕鲸船在此穿梭。1900年斯瓦尔巴群岛发现优质煤矿后,更是引来了各国人士。美国人、英国人、荷兰人、德国人、俄国人、挪威人纷纷来此开矿。
除了西方国家外,到过这里的也不乏中国人的足迹。1908年5月,环游世界的康有为到达斯瓦尔巴群岛的那岌岛,还写了一首“携同壁游挪威北冰洋那岌岛夜半观日将下末而忽升”的诗。诗后还有附注:“时5月24日,夜半十一时,泊舟登山,十二时至顶,如日正午,顶有亭,饮三遍酒,视日稍低日暮,旋即上升,实不夜也。”这里描述的就是北极的极昼。
占地建矿的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很快演变为国际问题。由于斯瓦尔巴群岛主权未定,各国开始争论群岛主权的归属。单纯从人口比例来说,挪威和俄罗斯更有优势,但当时挪威国力有限,俄罗斯正在内战,欧美大国主导了斯瓦尔巴群岛的归属。1920年,由挪威、美国、丹麦、法国、意大利、日本、荷兰、英国、爱尔兰及瑞典等国签署了《斯匹茨卑尔根条约》,规定挪威对群岛拥有主权,同时规定各个签约国均可以自由在此进行经济活动,共享权利。挪威对此并不满意,但参与的列强太多,只好在1925年批准了该条约,但将其改名为《斯瓦尔巴条约》,并正式将群岛命名为斯瓦尔巴群岛。1925年,应法国政府的邀请,中国北洋政府临时执政段祺瑞派官员前往法国巴黎于7月1日签署了该条约,使中国成为该条约的第46个签约国。由此中国人可以有权利自由进出斯瓦尔巴群岛,并分享条约规定的权益,这也是中国正式与北极地区有官方联系的开始。
《斯瓦尔巴条约》为中国进入北极铺平了国际法理之路。但是中国真正与斯瓦尔巴群岛建立联系,仍然经过了一个较长的时期。1991年七八月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登义受挪威卑尔根大学邀请,参加了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科考队,在斯瓦尔巴群岛及附近海域考察。他在一本书中注意到,中国是《斯瓦尔巴条约》的签约国,同行的斯匹茨卑尔根大学的叶新教授还建议他向中国国内提议,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科考站。
这个消息传到国内后引起了重视,中国科学院责成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促成此事,并在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科研项目《极地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增加了一个子课题“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科学建站调查研究”。2001年挪威驻中国大使馆正式来函邀请中国到斯瓦尔巴群岛考察并建站,2002年夏中国在斯瓦尔巴群岛的朗伊尔宾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伊立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2004年夏又在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森建立了中国黄河科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