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病》:韩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症结
2009-04-24陈文玲
陈文玲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生活中的韩国元素越来越多了。设计漂亮的韩国洗衣机、空调机替换了日本的产品,连我们这些有了一把年纪的人手机也换成了三星的,韩剧、韩食、韩国美容、韩国服饰、韩国汽车、韩国足球,方方面面的韩国元素,悄悄地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不仅如此,你会发现我们周围出现了很多韩国人,我到北京望京地区去看望一个朋友,他告诉我,我这里至少住着2~3万韩国人。据说,在中国有近70万韩国常住人口,38万中国人也把家搬到了韩国。2007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韩国最大商品进口来源国和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国。中国和韩国在历史上存在着割舍不断的渊源,在近日更有着绵长无尽的联系,中国与韩国已密不可分,中国与韩国正携手并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更加关注和赞赏韩国。
但是,很多中国人可能并不知道,在韩国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曾经患过很重的病,也经历了非常痛苦的治疗过程。权五勇先生像一个娴熟的、技术高超的外科医生,在其撰写的专著《韩国病》中,对韩国病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剖析。权五勇先生是一位资深的韩国经济界人士。1980年起,权先生就任职于韩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经济团体——全国经济人联合会,历任全国经济人联合会伦敦驻员、东京驻员、国际经济室长、企划宣传本部部长等职。其后,又历任锦湖集团常务理事、KTB网络集团常务理事。基于这样丰富的阅历,基于对韩国经济的深刻观察和理解,权先生在金融危机结束、韩国经济逐渐恢复的2001年秋天,完成了他的力作——《韩国病》一书。这部著作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抓住韩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从社会病理、经济环境、公共服务、政治和国际环境、企业改革。共同体精神等六个方面,分29个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揭示了金融危机之后韩国社会和韩国经济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逐一诊断了韩国病,找出了韩国经济乃至韩国社会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迅速摆脱的奥秘,字里行间透出权先生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
细细研读权先生的著作,发现当年的韩国病,竟与近日的中国病惊人的相似!例如社会领域的问题,诸如腐败的问题。信用缺失问题、老龄化加速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环境问题、教育问题等,再比如经济领域的问题,诸如金融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引进外资中如何保持经济自主权问题、并购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行政管理问题、民营化问题,这些问题无一不是韩国社会和经济中的痛点,也是中国当前正在面临的问题和敏感点。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与当时的韩国类似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努力寻求的答案,也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高明的医生“不治已病治未病”,在这个意义上,了解和研究韩国病及其治疗,不仅“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医治我们自身的病。避免病体缠身,尤为可贵的是,“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防患于未然。
在我看来,国家之于个人,就像母亲之于孩子,爱之深而盼其美,一旦吾母患病,则不遗余力求医问药。权五勇先生就是这样一个赤子,赞颂祖国的字里行间,对自己的祖国发展充满着激情和骄傲:分析自己祖国患上的病症病理,充满着力挽狂澜、及时救治的责任感。我被这样的求实求是的精神所感动。被这样关爱祖国母亲的情怀所感动,也被这样犀利睿智的语言所感动。一个国家取得了伟大成绩,歌颂赞美比指出问题、剖析原因、找出对策要容易的多,我以为,只有高度负责人的人,只有以国家兴衰为己任的人,才能以这样的情感和胸怀,才能直面矛盾和问题,才能拿起理论的、思想的武器。
权先生说:“没有一个国家是不经历危机就取得成功的,在失败与成功之间是危机的反复出现。在失败的国家危机反复出现,但成功的经济只允许危机出现一次……明明知道自己病了也不去医院是一种蛮干,而能够忍受伤筋动骨的痛苦才是真正的勇气”。不禁想起我国先哲孟子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为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国家的安危永远不停顿思维的脚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权五勇先生的《韩国病》,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武器。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曾经有过几千年的文明交流史。但近代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国关系日渐疏离,“冷战”之后甚至中断了几十年。庆幸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两国正式建交,随之两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蓬勃发展起来。时至今日,尽管两国建交还不到二十年,但两国关系的发展速度却是国际关系史上罕见的。两国文化交流的发展速度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在中国,“韩流”正盛,而在韩国,“汉风”劲吹。韩国企业、韩国料理、韩国影视、韩国服饰已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同时,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落户韩国,现在学习汉语的韩国人已达几十万人。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韩国学研究的中国学者,看到这些我深感欣慰。但是,除此之外,我们对这个邻国究竟了解多少呢?
1945年刚刚摆脱日本殖民地地位的韩国很快又陷入了朝鲜战争的阴影。战争之后,韩国满目疮痍。但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韩国的人均GDP已然突破了20000美元大关。中国从1949年建国至今,也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就人均GDP来说,我们差韩国还很远。这其中自然有我国人口多、国情复杂的原因,但同样是东方国家,同样身处于汉字文化圈,同样经历过战争的阴霾,同样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国究竟应该从韩国身上学习借鉴些什么?前车之鉴,后车之师。“鉴”可以有好有坏,“师”的同时就要区别对待。介绍韩国经济成功经验的书在中国已经出版了很多,但全面展示和分析韩国社会问题的却很少,而其中译者认为权五勇先生的这本《韩国病》很值得推荐。
该书把当今的韩国社会当作一个人来看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入手,对经济危机之后韩国的种种弊端进行了细致、深入地分析后,开出了相应的“处方”。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告诉中国的普通大众韩国在光鲜的外表之下,也有自己的隐痛。而对于广大的中国读者来说,读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了解韩国在消除隐痛的过程中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中国目前面临着头绪纷繁的社会问题,如房价、物价、医疗、社会保障等等。对于一个当代国家来说,过去的历史,已有的辉煌只能成为本国当代文化的装饰品,最重要的就是要看清眼下的境况,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时代。在这一方面,我们中国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却不能说中国的问题已经都解决了,我们现在仍然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兼容天下为特色的。就像历史上新罗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唐朝学习一样,今天我们也应该积极向世界各国学习。韩国作为中国的邻邦之一,和中国一样以儒家思想为传统,和中国在文化上具有很大的共通性。比起其他国家,他们的发展经验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是非比寻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