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些眼药不能直接滴等

2009-04-23

健康必读 2009年3期
关键词:利福平红肿膏药

同样是治疗沙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利福平眼液却不同于其他眼药水。它不能直接滴入眼睛,而是用前先把药物和溶液进行配制。日常生活中,很多患者对此并不注意,要么把药片或胶囊废弃,要么是把药片或胶囊口服,使用毫无药物作用的液体滴眼睛。

利福平和其他眼药不同,遇水后易变质而且不便长期储存。因此,市面上出售的滴眼用利福平药物和溶液是分开包装,在包装盒可看见一瓶透明无色的溶液,还有一片红色药片或内有红色药粉的白色胶囊。

使用前应将红色药片(或者胶囊里的红色药粉)放入溶液瓶中,充分溶解摇匀,每次1~2滴,每日4~6次。配好后的利福平眼药水为橙红色,在常温条件下可保存2~4周,如发现混浊变色表示不能使用。

类似的眼药还有白内停眼药,使用前也要将褐色药片放入溶液瓶中,充分溶解摇匀后才能使用。

有必要提醒大家,利福平眼药和白内停眼药的滴眼用法较特殊。不但病人要注意看药品说明书,医生、药师和药店的售货员也要注意了解它们的正确用法,并及时提醒患者,必要时可帮助患者配制药液,避免错误使用,延误治疗。

伤口红肿切勿贴药膏

小苏坐公交车时被人不小心踩了一脚,回家一看脚背有些红肿,做了一点消毒处理后,并找了一片膏药贴上。第二天起床后,脚疼痛得厉害,小苏撕开膏药一看,昨天还只是有些红肿的伤口烂成了一个洞,小苏赶紧到医院治疗,一个月后才痊愈。其实,伤口红肿说明皮肤出现了炎症,贴胶布类膏药往往会引起局部皮肤过敏,加重炎症。

很多人都认为,膏药贴在受伤部位可以起到消肿、拔毒的作用,而且还能保护伤口不与外界接触。实际上,红、肿是炎症最常见的表现,伤口有红肿说明伤口出现了感染。感染后的炎症反应是液体大量自血管内渗出到伤口处,局部慢慢出现肿胀,继而压迫神经引起疼痛,这种反应在24小时内可以达到顶峰。

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膏药如狗皮膏、追风膏、伤湿止痛膏等,大多是通过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止痛、消肿、散瘀的目的。如果在炎症反应期,也就是红肿期贴上止痛膏,其活血作用会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自血管内渗出的液体也会增多,反而会加重局部肿胀疼痛。贴了膏药的伤口反而更肿,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受伤24小时后再贴这些膏药。

此外,伤口红肿而且皮肤有破损时也切勿贴膏药,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正确的处理是用碘伏消毒,让皮肤自然呼吸可以加快皮肤破损的愈合。 (据《健康报》)

胆囊息肉不必急着切

小王的父亲今年50岁,在单位的一次体检中发现有直径0,5厘米左右的胆囊息肉。小王知道后十分紧张,让父亲赶紧去手术,因为之前他曾在报纸上看到过胆囊息肉会恶变引起胆囊癌。到医院咨询过专家之后,才知道像小王父亲这样的病人并不需要急着手术,应该密切观察、随诊。

胆囊息肉分为两种,一种是肿瘤性息肉,占5%~10%;另一种是非肿瘤性息肉,占九成。肿瘤性息肉还分为良性和恶性。大多数胆囊息肉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多在体检中发现。临床上一般有两个判断的依据来确定手术指征,分别是病程长短和息肉的大小。

一般来说,0.8厘米是一个临界点。直径小于0.8厘米的息肉,且大小没有明显变化的可暂不手术,3~6个月进行一次复查,观察息肉的变化,如果病变有增大趋势或有明显症状的则须及时手术。而直径大于0.8厘米的息肉就应该考虑手术,即使没有明显症状,因为息肉如果长到1厘米左右,其癌变率可能会达到70%-80%;长到1.2厘米以上就有九成可能会恶变成胆囊癌。此外,多发性息肉并伴有胆囊结石或急、慢性胆囊炎且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也有手术的必要。

胆囊息肉手术属于预防性手术,因此无需一发现就急着做。如果息肉直径小于0.8厘米,且生长缓慢,对人体无多大的危害,这种情况下手术反而会对胆囊功能造成损伤,容易引发结石。有胆囊息肉的患者除了要定期复查之外,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各种新鲜水果、蔬菜等,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据《健康报》)

富贵痣当心变成祸害痣

洪老伯右脚掌自幼有颗黑痣,相面术士看了后说是“富贵痣”,说得有根有据: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脚底也长有这样一颗痣,他小时候家中贫寒,替人放牛,出家做和尚,后来时来运转,贵为天子。有人劝洪老伯,生在摩擦部位的黑痣会恶变,不如早些去掉。洪老伯想自己年轻时受了不少苦,现在家里盖了小楼房,置了农用车,儿子在外包工程,果然“富贵”了,说不定与这痣真有些关系,还是留着好。

去年下半年,洪老伯觉得脚掌有些痛痒,脱下鞋袜看看,正在“富贵痣”周围,心中暗忖:莫非是好兆头,有更大的富贵来了?

想不到,过了一些时日,这里磨破了黄豆大小一块皮。洪老伯没怎么在意,仍像过去对付小伤口一样,洗净后涂些红药水。可是不顶事,小创面慢慢扩大加深,渗黄水,老是好不了,最终形成了一元硬币大小的“老疮”。在外包工程的儿子回来了,见老父脚底疮老不收口,便带他到大医院去看。

医生打开伤口一看,感到有些不妙。只见伤口边缘隆起,嫩肉灰暗,表面污秽不堪,散发出恶臭气味。

医生将老伯儿子叫到一边,悄悄告诉他说,洪老伯脚底的“老疮”看来是癌性溃疡;并解释说,正常人体皮肤和组织有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一般说来,手术、外伤的伤口都能较快愈合,不会形成“老疮”,看这伤口不深,不通骨头,又无异物,经过认真换药,按理说早该好了。七八个月都不见好,八成是癌性溃疡。这种情况,一般的换药治疗是很难愈合的。

洪老伯很快住进医院接受了手术,切除了“老疮”。经过病理切片检查,证实是恶性黑色素瘤,也就是癌一类的病。

医生说洪老伯的“富贵痣”,其实是个祸害痣。痣一般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前者多于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出现,手足部多见。黑痣可能发生恶变。生长在经常摩擦受刺激部位的,恶变机会较多。如黑痣忽然生长扩大,颜色不均匀,或发炎、溃烂、出血,附近出现局部肿块等,是恶变信号,应赶快就诊。

医生告诉洪老伯,迷信相面、算命的人,胡诌什么“富贵痣”、“泪痣”、“讨饭痣”……目的都是骗人钱财。

一般说,长在面部的痣,影响容貌的,容易受到重视。而脚底、背后或肛门附近等隐蔽部位的痣,看不到,容易淡忘和放松警惕以致酿成恶果。平时,可利用换衣服、洗澡等各种机会,留心观察一下,就可以及早排除隐患。皮肤科或整形外科常用的去痣方法有腐蚀法、电灼、激光、美容手术等。如位置表浅,可用液态氮冷冻法。手术切除的痣最好送病理检查,以确定有无恶变。(据《家庭医生》)

孩子不能包太严

一个寒冷的晚上,一位年轻妇女抱着一名出生才3个月的婴儿,匆匆跑进医院急诊室,大声呼叫“快救救孩子”。医生打开紧紧裹着的被子检查,只见患儿脸色苍白,口唇青紫,口吐白沫,呼吸十分微弱,心跳慢而无力,对刺激(掐人中、捏耳垂等)毫无反应。患儿已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危在旦夕。

据家长反映,这孩子早晨在家时,还是好端端的,能吃能哭,一切正常,不知为什么现在变成这个样子?

医生询问病史得知,这对年轻夫妇来自几百里之外。早晨他们出门前,老祖母千叮万嘱:“外面天气很冷,给孩子身上多包裹些,还要当心汽车喇叭声吓坏了孩子。”于是他俩用厚厚的小棉被,将孩子裹得严严实实,还用衣服覆盖在孩子的头面部,以防遭受风寒。小生命怎堪如此折腾,傍晚时分到达目的地之后,夫妻俩打开被子一看,傻了眼,孩子面色如土,奄奄一息。

医生立即进行抢救治疗,注射兴奋剂,做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等,可是由于耽误时间过久,错过了抢救时机,终于无法挽回这个幼小的生命。家长悲痛欲绝,悔不该当初为了保暖把孩子裹得如此严实,断送了孩子的生命。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惨剧呢?

婴儿身体娇嫩,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机体应变能力较差。如果包裹过严,保暖过度,体温就难以散发,必然引起高热和大汗淋漓,从而造成身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加之被子中密不通风,孩子会因缺氧和二氧化碳在体内堆积,造成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最后导致全身微循环障碍,大脑、心脏、肾脏等人体重要脏器损害,乃至功能衰竭,危及患儿的生命。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又称为婴儿闷热综合征。每年寒冷季节,医生都会碰到这种因保暖不当造成的婴儿猝死,多数婴儿不知不觉地闷死在被中,来不及抢救。

由此可见,在寒冷季节,婴儿保暖措施要得当,包裹别过于严实。睡眠中切忌捂住婴儿头面部,还要多加观察与防范。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出汗等异常现象,应立即解开包裹物,先通风换气。必要时,将患儿送至医院抢救治疗,不可延误。

猜你喜欢

利福平红肿膏药
异烟肼联合利福平治疗初次肺结核发病的效果
撕膏药避免疼痛小妙招
茶籽油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术后肌注黄体酮局部红肿及硬结的预防效果观察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躲避蚊子有方法
贴膏药,时机位置要对
膏药一次贴多久
阿奇霉素治疗68例沙眼患者的临床疗效
碱洗膏药
利福平:多面手的抗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