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贸易保护浪潮来袭?
2009-04-23李银莲
李银莲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欧文曾经举过一个例子,20世纪90年代旧金山重修奥克兰湾大桥的时候,加利福尼亚州政府规定只能使用美国产钢铁,最终让一家美国企业中标。但这个选择的结果却使得加州的纳税人多支付了4亿美元,而本来这笔钱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如今,这一幕很可能将重演。2009年2月17日,美国丹佛,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包括了这样的条款:任何基础设施项目要获得新经济刺激方案的资金支持,所使用的钢铁产品都必须是美国生产的。据悉,这项新经济刺激方案还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除了钢铁产品以外,项目所需一切制成品也必须是美国牛产。
这项全球关注的经济刺激计划被视为是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寻求贸易保护的一个“危险的先例”。
为什么是“危险的先例”
在经历广泛争议后,与最初版本相比,最终确定的“购买美国货”条款立场有所转化,除坚持经济刺激计划基金支持的公共工程项目所使用的钢材和其他制成品必须国产外,还增加了“必须符合美国国际贸易承诺”的字样。所谓美国国际协定承诺,主要是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根据前者,加拿大、墨西哥享有“豁免权”;根据后者,欧盟、日本、瑞士、韩国等约40个世贸成员不受限制。这意味着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旧被排除在合作范围之内。
其实,即使不出台这一新的“购买美国货”条款,“中国制造”也只能望美国公共工程兴叹。因为之前美国已有《政府采购协议》,该协议明确规定,政府投资主导的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所用钢铁必须为“国产”。由于中国不是《政府采购协议》成员方,输美的中国钢材多用于民用建筑。
美国这样一个崇尚自由贸易的国家所透露出的“贸易保护”姿态。可能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趋势推向高潮。
然而,这份刺激方案之所以会引来这么多的争议,在于美国这样一个崇尚自由贸易的国家所透露出的“贸易保护”姿态,很可能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趋势推向高潮。
贸易保护新动向的几个关键词
提高关税2009年1月12日起的9个月内,俄罗斯提高进口汽车的关税,范围包括拖拉机、载重汽车和轿车;印度对某些钢铁进口提高关税;阿根廷对鞋和汽车零件实施新的贸易壁垒;印尼对500余种商品的进口增加限制,未来金属丝及钉子产品关税将自7.5%调高至12%,线材调高至10%……据世贸组织1月26日的统计显示,自去年秋季以来,共计22个国家及地区通过提高关税来保护国内产业。
相对于欧美国家逐渐将贸易壁垒建筑在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等措施上,发展中国家主要还是以关税保护为主。其中比较显著的是,受保护的行业大多是其着力发展竞争力的行业以及进口产品已经严重影响本国相关行业发展的领域。
非关税保护措施作为主要的贸易保护措施,关税壁垒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正在被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环保标准、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劳工标准、歧视性的政府采购、差异性的国内消费政策、汇率变动等非关税措施。受金融危机影响,多个国家已经开始有所行动。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从去年开始,已经屡屡受到波及。
就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受到影响的企业不得不通过裁员方式来控制成本以求自保,大量激增的失业人群不仅将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同时因为其消费的缩紧而降低对于经济复苏的拉动。因此受本轮金融危机影响而引发的贸易保护浪潮中,刺激国内生产和就业成为主流。不少国家的“救援”计划和解决本国就业捆绑在一起,减少对外投资,其结果直接使得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流动性下降。显然这种短期内的刺激性政策将不可避免地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以美国为例,同样职位的用工成本是中国的3.4倍。一旦禁令解除,仍然会有大量的就业机会转移到成本更合理的地方。
差异化这主要是指不同区域的国家采取贸易保护限令方面存在相当的差异。据中国海关2009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进出口额总体较上年同期有下降,尽管机械、五金等产品的出口额下降明显,但是服装、箱包等产品的出口额却略有上涨。这表明此次美国经济调整的重点在工业原料进出口、零配件等制造业领域,其目的是刺激该国工业企业生产力复苏。但在民用产品领域,从展会等各渠道的反馈:中档、耐用、价格实惠的产品仍然是采购方主要倾向的领域,中国企业经过前些年的积累仍然是最有竞争力的供应商。
印度以及越南等国向我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集中在纺织品、化工等行业,这是因为化工、医药等传统产业在印度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对印度出口量较大的机电、机械设备等产品则较少遭到反倾销调查。和欧美国家不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采用反倾销作为其最主要的、几乎是唯一的贸易保护措施。发达国家频频使用的技术性贸易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未被应用,这表明该市场的准入门槛并不高。根据通常的经济规律,非投资类经济干预行为通常效力将持续6~8个月,因此相对于欧美国家在投资、人才流动限定方面的“壁垒”,这些短期的贸易保护措施并不会对中国企业造成大面积的伤害。加速产业升级,寻找发展机会,才是当前中国外贸企业的工作重点。
多样化的非关税保护措施、以刺激国内就业为直接实施目标,不同发展程度国家实施有差异性的贸易保护措施,构成了这轮全球性贸易保护浪潮的基本特点。这些贸易保护措施能维持多久?或许现在还很难有答案。然而就开先例的美国而言,保护型的贸易政策也并非新任总统奥巴马的政治主张。从他竞选时的顾问到现在任命的顾问委员会成员,都是一些支持自由贸易的官员。事实上,现任白宫办公厅主任拉姆·伊曼纽尔(RahmEmanuel)当年正是促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最终在国会通过的关键人物。负责新任政府组阁的约翰·波德斯塔(John D,Podesta)所主导建立的美国进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也是一个以支持自由贸易出名的智库。美国布鲁斯金学会的高级研究员李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奥巴马并不是贸易保护主义者,但他不得不保护中产阶级的利益。”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政治问题和贸易问题挂钩越来越紧密的时代,导致了今天各国“各扫门前雪”的无奈。然而,现在毕竟不再是20世纪20年代,各种生产要素的流通性受市场的作用会远大于政治的作用。各国为保护本国产业而通过补贴和提高关税影响自由贸易的结果将是丧失自己的比较优势。作为世界上最重要贸易组织(WTO)的总干事拉米则表示,将积极重启多哈回合谈判,国际社会应当意识到加强多边贸易机制寻求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