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青:公信不能迷失在利益里

2009-04-23岳小月

进出口经理人 2009年3期
关键词:出口阶段机构

岳小月 任 英

出口企业要获得客户和市场承认,越来越需要依赖第三方机构的认证。“鉴于中国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和国际上对产品安全要求提高的现状,Intertek一直在加大中国市场的拓展力度,为更多出口制造商提供测试、检验和认证等服务。”Intertek天祥集团商用及电子电气亚太区副总裁林青就这样外门见山地打开了比次访谈的话匣子。

学识背景成就职业操守

在德国度过大学生涯的林青,出于对德国的熟悉,毕业时就很想进入一家德国公司工作。在德国制造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林青进入了没在中国台湾的一家颇具规模的德国认证公司。德国教育背景培养了林青更为严谨的思维方式,也使得他在认证领域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台湾地区的制造业曾领先于大陆,这种客观状况决定了大陆的出口企业和台湾企业相比,对认址的态度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差别。从台湾来大陆从事认证工作的林青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无论足日本、中国台湾还是大陆,企业对认证的认识过程存在着一些共通性,大致都会经过‘迷信、迷失和自主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业对国际认证的盲目崇拜,此时认证企业扮演的是高高在上的角色;第二个阶段是迷失阶段,有些企业可以利用并不完全符合规范的方法取得证书;第二个阶段是自主阶段,企业认识到认证活动对企业发展和产品在市场上的稳定推广具有帮助作用,在此阶段,企业和认证机构建立起良性互动。”出口企业对认证的理解有一个增进过程,但林青认为认证企业一定要有其一贯的准则,展示一种自主成熟的状态。

德国文化的熏陶,让林青更愿遵循一切按章行事的原则,但他并不缺乏灵活性。这要回溯到林青所学的专业,很特别,林青是物理学和历史学的双料硕士。林青表示,文理兼容的学识背景,让他更加适应如今的工作性质和商业环境。

危机下寻找机会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日趋明显,认证企业和出口企业紧密相关,当然不可避免也会受到牵连。林青坦言,Intertek的认证业务的确也出现小量下滑,但他对此还是有着乐观的看法,“既有挑战,也有机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林青分析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由于经济状况的不利,出口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首先对经营成本进行控制,所以在认证方面的投入可能会有所缩减,这会对认证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同时,出口企业会加速开发新产品,这又会增加认证企业的业务量,所以影响是综合的。另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低迷和贸易战争的因素,出于保护国内经济的目的,进口国可能会增加技术、标准要求,这也会增加认证企业的业务量,对认证企业来说又是一个机会。”

Intertek也深知出口企业在这种经济状况下所承受的压力,于是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措施。“我们已针对自己的客户群推出一些优惠的活动,帮助企业缓和部分财务压力。与此同时,尽量帮助出口企业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成本、减少供应链风险,但又要保证企业在整个商业经营过程中达到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林青表示,当客户面对压力和挑战时,Intertek要努力成为客户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撑和可靠伙伴。

对于出口企业外销不畅向内销转变的情况,主要为出口企业服务的Intertek会不会为此担心业务量会大为缩减呢?“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扩大内需认证的市场份额,现在也在开发新的服务产品。”原来林青也在做着另外的打算。

打造Intertek的公信力

“认证机构作为第三方质量与安全服务机构,我们除了考虑商务的问题,还会考虑认证机构的公信力建设。”学物理出身的林青格外注重对实验室的严格管理。Intertek有着世界领先的实验室,但要保证为客户提供具有最高公信度的测试服务,国际实验室认证体系的长期认可是可靠测试服务的保障。“Intertek不仅自身要符合IS01702等标准的要求,而且每年也都接受外来的审核机构审核,参加各类国际范围内的技术比对测试。可信度,这是我们管理试验室最为关键的一件事情,我们不能够迷失。”

另外一个公信力的方面,就是测试结果与商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认证机构趋于一个什么立场。“不可否认,某些时候一定是有冲突的,我们要求很明确,Intertek一定要将测试的真实结果做出陈述。我们发表的看法保持中立性,这对客户企业形成的价值是长期的。”柔声细语的林青,说此番话的时候显得那样得掷地有声。作为第三方认证机构,这种原则性的坚持或许才是其生存之本。

“认证机构是一个服务机构,而不是一个实施公权力的机构。客户来做测试,失败的几率比通过的几率还高,‘客户不高兴,我们也不满意。我们在完成检测后,都会帮助客户寻找基于各个国家标准的改进建议,让客户有整改的方向。认证服务的真正价值是在于认证的过程,是通过寻求问题症结、提炼经验,让企业有提升的机会。”林青相信,改变服务模式,也会对Intertek的公信力加分。

在过去100年,认证采取的是后端检验方式,从批量产品中抽样做检验,后来改为型式认证,即原型样品认证。因为一旦一个产品全部生产完了再检验出不合格,对于产品的制造方是很大的一个麻烦,原材料、人工全都已消耗,这种商业模式和检验形态存在很大的弊病。现在,国际上主流的认证检验制度为原型样品认证,将检测认证推到产品刚研发出来的阶段,这个时候企业的批量生产还未进行,零部件还没完全采购,如果技术或是材质需要修改的话,对于制造商来说,还处在一个比较低成本调整的阶段。

林青也表示,这对企业也存在一定的考验,里面暗含着责任的转变。以前认证机构抽测的是批量产品,对整个批次负有责任。如果进口方抽测产品不合格,检测结果被认为不准确不可靠,认证机构要和制造企业共同承担某种责任。“如果是采用前端的型式认证,就等于制造商已了解生产规范并做出承诺,他们会按照这种检验合格的标准样品去批量生产,如果在批量时有问题,就等于是对制造商的承诺提出了挑战。”林青也特别提醒制造企业,认证机构会对批量生产会有一个指导性的要求,但是在批量生产时,最后的检验把关任务就留在了制造企业内部的质检部门。无论是认证企业还是生产企业,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诺,是企业能否长期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猜你喜欢

出口阶段机构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