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抄底不可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9-04-23韦桂华

进出口经理人 2009年3期
关键词:抄底实力国家

韦桂华

源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并逐步深入至世界经济实体,正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抄底”也由此成为一个时髦的词汇。

1月28日~2月2日,有部分企业跟随温家宝总理访问了德国、西班牙和英国,于是有企业向温总理建言,应该把海外抄底人才和技术上升为国家战略。该企业认为:欧美目前深受金融危机影响,这给我国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应当制定战略规划,运用税收、资金支持等多种手段,鼓励中资企业走出去抄底。其中,技术和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我国发展所急需的,应尽快制定去海外挖技术、挖人才的专项战略。

对于有着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能否实施“海外抄底”?本人持反对的意见。我们应当看到,从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演进的世界寒流,正深入地影响着世界企业巨头的发展步伐,但也必须看到,还没有深刻地影响企业巨头们的本质。中国企业,尤其是具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利用这次危机所带来的人才与技术机遇,根据自身实力进行海外并购,这无可非议。就国家而言,出台一些政策对实施海外收购技术与人才的企业予以扶持,也是应当之为。国家利用资本实力在世界范围内适度“抄底”一些优秀高端人才,我想也会成为共识。

诚然,采取积极措施吸引高端人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新兴发展中国家壮大本国人才队伍的通行做法,也是在较短时间内突破技术瓶颈,提升科研水平的宝贵经验。在世界历史上,“人才抄底”屡屡出现,尤其是在经济下滑、各行各业纷纷裁员时,一些国家和研究机构抓住机会,争夺各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为复苏奠定人才的基础。

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那场经济大萧条中,刚刚启动“一五”计划的苏联就紧紧抓住了历史契机,到处招聘发达国家的专业技术人才,借助于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二次大战刚结束,美国就利用机会,招募了大批德国高素质的科学家,这些人为美国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石油危机时期,日本企业在纽约大量收买工程师和科学家。

但我们不能将企业海外抄底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来,中国企业的过去与未来,尤其是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的现在与未来,仍然要瞄准国内市场,国内有实力、有技术、有人才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次金融危机,适度进行行业内的收购与兼并,淘汰一些没有技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提高产业的集中度与竞争力,加速国内产业的升级换代,进而提升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来,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尤其是面向国际市场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从国际企业中挖一些急需的技术、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但必须要结合企业实际,切不可为了贪便宜,就随便挖人才。甚至认为自己有钱。国际人才就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随便挑,这是非常错误的。也许一些企业拥有收购国际化人才的资本实力,但我们的软实力够不够,环境氛围、文化理念是否匹配,尤其是驾驭与管理这些国际化人才的能力如何?能否让这些人才真正发挥作用,或许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从国家层面看,涉及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一些工程项目,的确十分需要高端人才。有没有一大批特别能干、特别优秀,能够突破关键技术、推动高新产业发展、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物,将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从实体经济部门引进高科技人才。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支撑,虚拟经济的繁荣势必会昙花一现,这也是我们在人才抄底行动中必须恪守的准则。

但也必须看到,在已经失业的人才中,大部分属于中低层次的技术人员。这些曾经的“白领”,在创业精神和就业心态方面,与生产领域的工程师、科学家们有着天壤之别。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偏好投机,而不是投资;喜欢炒作,而不是劳作。正是这些人。推波助澜,制造了一连串的金融泡沫,最终引发了这场震撼世界的风暴。因此,面对华尔街风暴,必须避开各种夸大其词的炒作,冷静分析整体经济走向和市场前景,重点引进海外华侨华人。

在华尔街的金融企业中,华裔人才有将近一万,他们在语言、文化、心理认同、适应能力等方面有诸多的优势。优先招聘海外华裔人才,能够减少交易成本,降低使用风险,理应成为这次人才抄底的重中之重。更何况,真正有实力的技术与人才,也不会轻易为危机而放弃自身的原则与价值。

三来,海外抄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有着技术与人才的抄底。还有着资本与市场的抄底等等。而国际市场的复杂性也远非我们看得那么简单,从中国屡屡出海失败,就可以看出国际市场国际环境的复杂性,我们不可只看表象,不看本质;只看近期,不看未来。更何况,面对错然而来的金融危机,我们有海外抄底的心理准备与实力准备了吗?个体而为可以的事情,并不一定能够上升到国家层面,更不可轻言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我们要以在人才及技术引进与并购上出台一些扶持政策。

四来,当前的形势,既不同于二战后的美国,也不同于石油危机时的日本。资本出现的风险性远比当年高得多,而且其中的不确定性非常多,中国的实力与基础也与当年的美国与日本不一样。“抄底”需要有很强的运作能力,并不等于有钱就能把这个底抄好,闹得不好,没抄这个底,自身还能够生存不错,抄了底,可能连自己也沉没了。就像救人似的,有人溺水,自己水性好、懂救人规则,能救人;可水性不好,不懂救人规则,那连自己都要一块儿沉没。企业抄底也是如此,过去盲目兼并的、扩张的一些企业,这次金融危机好似大潮来了,自己身上绑上了石头,没有别的选择,也只有沉没。抄底的确能把抄过来的项目化腐朽为神奇,把宝贵的生产要素和资源重新来加以开发使用,高效益产出。

抄底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标是使竞争力有所提升,让梦想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抄底实力国家
软实力致胜
陶冬:抄底好资产的时机临近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把国家“租”出去
美国“抄底”储油不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