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内蒙古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009-04-23张宇薇
张宇薇
2008年9月,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和内陆地区的转移,我区宏观经济运行呈明显下行趋势,资源型产业受到不同程度冲击。2009年,在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措施的作用下,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总体形势企稳向好,但向好态势还不稳定、不牢固和不平衡。因此,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资源型产业在未来发展中应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金融危机以来全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生产呈“波浪式”增长
金融危机爆发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逐月回落,2008年12月跌至谷底,同比仅增长3.6%。2009年上半年,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落实,工业增加值除3月和6月小幅走低外,总体呈回升态势。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42.41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9.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11.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
(二)资源型产业领跑工业经济,但经济贡献率有所下降
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六大优势特色产业。2009年上半年,六大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00.7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6.9%。其中,煤炭、电力和冶金行业占比为58.7%,资源型产业继续领跑工业经济,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电力经济贡献率均同比下降,电力贡献率呈负增长,说明我区资源型产业正处于回升阶段,但企业总体经济效益仍不容乐观。1~5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8.35亿元,同比下降13.2%,降幅较前1~2月扩大3.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74.5个百分点。
二、金融危机对主要资源型产业的冲击
(一)煤炭行业
我国资源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内蒙古作为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煤炭资源极为丰富。目前,已查明煤炭资源矿产地446处,煤炭探明储量7000亿吨,其中,422处的2892.64亿吨查明资源储量已进入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库,
金融危机发生后,在工业经济下滑、企业开工不足、火力发电量下降以及煤价回落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08年4季度,全区原煤产量直线下降,12月跌至谷底,产量为3214.61万吨,同比下降9.3%。2009年,随着工业经济的企稳回暖,煤炭产量逐月攀升,整体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区原煤产量完成28577.3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1.07%,居全国首位,产量同比增长32.5%,高于全国23.8个百分点。内蒙古煤炭产量保持全国第1,原因有三:一是今年以来山西省加大煤矿关闭整顿力度,上半年只有近1/4的煤矿生产,产量减少近一半,为内蒙古煤炭外销提供了有利时机。二是全区铁路运输瓶颈得以缓解,在煤炭市场好转的情况下,煤炭外销量增加,企业增产,上半年区外销售15510万吨,同比增长37.51%。三是内蒙古整合技改煤矿逐步投产,产量大幅提升,且投产煤矿中以露天矿居多,安全生产系数高。
自2008年9月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中下游行业煤炭需求疲软,煤炭价格大幅回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监测显示,2008年12月,大块煤、选块煤、筛选混末煤(5000大卡以上)、无烟煤(5500大卡以上)、炼焦用洗精煤(6000大卡以上)和焦煤(二级冶金焦)的坑口价较9月份价格(08年峰值价)分别下降15.25%、12.28%、23.91%、20.75%、47.19%、66.41%。主要产煤区鄂尔多斯市煤炭坑口平均价格较上年来下跌110元/吨左右,下跌幅度达24.44%:焦炭价格由7、8月份的2700元/吨跌至12月的1050元/吨左右,下跌幅度达61.11%。2009年,随着国家扩大内需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中下游产业煤炭需求有所回升。煤炭价格小幅上扬,但鉴于煤炭产能释放、国际煤价压力等因素。煤价仍在低位运行。
煤炭行业通过“以量补价”,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煤炭工业增加值实现445.7亿元,同比增长24.2%,拉动工业增长5,4%:2009年1~5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137.36亿元,同比增长29.20%。尽管金融危机对煤炭行业的整体冲击较小,但部分中小企煤炭企业仍面临着“关停并转”危机,今年前5个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亏损企业和亏损额分别同比增长1.10倍和1.45倍。
(二)电力行业
近年来,凭借风能资源和煤炭储量双双居第一这对“风火轮”,内蒙古电力产业发展迅速。2008年,内蒙古电力装机容量4900万千瓦,同比增长16.67%。其中,火电4500万千瓦,同比增长14.36%;风电300万千瓦,同比增长81.82%。
2008年第4季度,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企业开工不足导致工业用电下滑明显,电力企业存在窝电现象,行业利润整体下降。2009年上半年,在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全区73.5%的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发电量和用电量降幅逐渐收窄,电力企业利润呈恢复性增长。从用电指标看,2009年1~2月,全区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分别同比下降15.53%和19.22%,下降幅度跌至谷底,1~6月分别同比下降12.15%和15.61%,降幅明显收窄:从发电指标看,自2008年9月,发电量增速逐渐减缓,2009年4月呈负增长。5月累计发电量同比下降5.36%,6月累计发电量同比下降4.7%:从利润指标看,2009年前5个月,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3.60亿元,同比下降70.19%,降幅较前期缩小,但形势仍不容乐观。
1钢铁业。随着金融危机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蔓延,由出口向电力、能源及上游制造业的扩散,我国钢铁业受到较大冲击。2009年上半年,内蒙古粗钢产量604.75万吨,同比增长2.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20.3个百分点:钢材产量625.93亿元,同比增长28.6%,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13.3个百分点。
需求疲软,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导致钢铁价格持续走低,行业利润整体下降。监测显示,2008年12月,我区部分钢铁生产企业的元钢、螺纹钢、线材价格分别比7月峰值价下降42.79%、36.34%和42.59%。2009年上半年,为支持扩大内需,国务院专门出台了钢铁产业振兴计划,随着政策的落实,钢铁价格逐渐趋稳,但仍在低位运行。
从全区某大型钢铁生产企业情况看,2008年,该企业完成生铁953.6万
吨,粗钢982万吨,商品坯材923.7万吨,全年出口钢材78.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41.24亿元,同比增加64.81%:净利润9.2亿元,同比降低47.3%。销售收入增加主要是产量增加及上半年钢材价格上涨影响,而净利润减少主要是上半年生产钢铁的主材料价格大幅攀升,而下半年钢材价格持续大幅下跌以及年初签订的进口铁矿石价格过高导致成本与价格“倒挂”、销量减少。2009年上半年完成生铁482.54万吨,同比增长5.34%,粗钢502.4万吨,同比增长7.51%,商品坯材477.13万吨,同比增长10.3%。受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钢铁业“高产量、低需求、低价格”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该企业主营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截至2009年5月,包钢销售收入144.85亿元,同比下降15.33%;亏损额为3.12亿元,而上年同期实现盈利8.27亿元。
2铝业。2008年下半年,尤其是4季度,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房地产、汽车等重点铝消费行业需求疲软,铝库存大幅升高,铝价持续走低。截至2008年12月底,区内某大型铝企业原铝均价跌至10400元/吨,已跌破成本均价(16000元/吨),较上半年均价下跌约8000元,吨,跌幅为43%,较历史最高价下跌14000元/吨,跌幅近60%。同时,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的出台使电价上调,铝业生产成本加大。2008年7月1日,国家将工业用电价格再次上调0.0252元/千瓦时,区内某大型铝企业年生产成本增加约12000万元,电解铝、精铝处于亏损生产。2008年,包头铝业实现销售收入43.25亿元,同比下降22.54%:亏损额为0.58亿元。
2009年上半年,由于需求方对整个市场后市信心的不足以及产能过剩,国内铝行业继续呈“释放产能——价格回跌”的运行态势。6月份,区内某大型铝企业普通铝锭的均价为13033元/吨,同比下降30.78%;1~6月,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2亿元,同比下降11.8%,亏损额为0.68亿元,而上年同期实现盈利1.11亿元。
3稀土业。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减小。2008年上半年,稀土价格大幅跳水,原矿从7.6万元/吨降到6.4万元/吨。下半年,稀土价格最低跌至2万元。2008年区内某大型稀土企业生产各类稀土产品折氧化物53997吨,同比增长44%:实现销售收入32.25亿元,同比增长29%:但因主要产品售价下降一半以上,实现净利润1.69亿元,同比下降近5成。
进入2009年,稀土行业延续2008年第4季度行情。由于下游产业需求同比大幅减少,稀土产品出口趋于停滞,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稀土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以区内某大型稀土企业为例,1~5月,稀土产品价格走低,特别是镨钕产品价格仅为上年同期的35%左右,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降,实现销售收入4.47亿元,同比下降23.73%:亏损额为0.12亿元,而上年同期实现盈利1.7亿元,但相比2008年第4季度,企业亏损额呈缩小态势。
三、资源型产业发展机遇
资源型产业作为我区的优势特色产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尽管需求少、价格低、产能过剩仍是大部分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但挑战中也蕴含着许多机遇。
(一)新能源开发前景广阔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将新能源作为克服金融危机影响的新增长点,尽管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但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新能源产业将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新契机。
风力发电是目前可再生资源利用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能源和电力短缺最现实的战略选择。内蒙古风能具有分布范围广、稳定性高、连续性好等优点,年可利用时间约4400~7800小时,打造内蒙古“风电三峡”有利于促进全国风电的快速发展。截至今年5月底,内蒙古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315.28万千瓦,居全国首位。另据测算,内蒙古风能总储量8.98亿千瓦,约占全国的21.4%:技术可开发量达1.5亿千瓦,约占全国的50%,内蒙古风力发电前景广阔。
内蒙古太阳能资源居全国第2位,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太阳能光伏电站,是全国首个太阳能聚光光伏科研示范并网发电站,总投资1518万元,此项目应用数倍聚光光伏发电系统,发电效率比普通平板发电机组高3~4倍,关键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鄂尔多斯市利用太阳能提取多晶硅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实现太阳能批量生产多晶硅。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近日初步确定的新能源产业规划草案,内蒙古蓝旗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规划到2010年完成装机20兆瓦:白旗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规划到2020年完成装机1000兆瓦,其中到2010年装机达10兆瓦。
(二)传统能源利用多元化
近年来,内蒙古已形成煤-电-铝、煤-电-煤化工、煤-焦-钢-焦油加工、煤-电-氯碱化工、煤-电-电石-PVC、煤一煤制气几大龙头资源产业,并逐步向纵向延伸,实现了资源的多次转化增值,取得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推动了内蒙古南资源基地向资源产业集群的转变。以煤制天然气为例,在煤炭资源转化为能源产品方式中,煤制天然气的能源利用率最高,达50%~52%,而其单位热值水耗却是最低的,为0.18~0.23吨/吉焦。目前,国内规划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有10个,合计产能接近200亿立方米/年。其中,在内蒙古设立的项目有:神化集团内蒙古鄂尔多斯20亿立方米/年、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克什克腾旗40亿立方米,年(每年用煤达1826万吨)、内蒙古汇能煤化工有限公司16亿立方米/年、华银电力内蒙古鄂尔多斯15亿立方米,年以及中国海油与同煤集团拟合作投建年转化1800万吨原煤,首期投资210亿元的项目。2009年,内蒙古将以洁净煤气化为龙头,围绕“化肥、甲醇、芳烃、合成油”4条主线,进一步推进新型煤化工产业链,形成千万吨级煤化工生产能力。在蒙西地区。重点推进大型煤炭液化、煤焦化、甲醇、二甲醚、甲醇制烯烃、煤焦油等深加工项目建设:在蒙东地区,主要推进煤基烯烃、甲醇、二甲醚、焦化、腐植酸、尿素等大型项目建设,并规划到2020年,围绕呼伦贝尔、霍林河、锡林浩特三地将蒙东地区建设成国家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
(三)多项政策并举为资源型产业提供新契机
为支持扩大内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内蒙古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研究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管理的意见》等政策,通过不断优化资源结构,打造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光伏
产业基地,来推动自治区能源基地建设。二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能源优势,积极培育构建电力多边交易市场,加快了煤电转化步伐和产业升级。三是为完善煤炭资源价格补偿机制,提高政府对煤炭市场价格的调控能力,自治区政府将于近期设立煤炭价格调节基金。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资源型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将获得新的成长空间。
四、资源型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国内外研究表明:自然资源如果对其他要素产生挤出效应,就会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Gvlfason称之为“资源诅咒”传导机制(TransmissionMechanisms)。常见的传导机制包括荷兰病、资源寻租和腐败、轻视人力资本投资、可持续发展能力衰退。内蒙古资源禀赋丰裕,地区经济高增长得益于投资的强劲推动以及重工业化阶段对能源的大量需求。为避免内蒙古经济陷入“资源诅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内蒙古经济发展应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积极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加快建立能源技术支持体系。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循环经济,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承载力相适应。
(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应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不断优化制造业等行业的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加快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群:要坚持因地制宜,围绕自治区重点支持的六大领域,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层次起点高、与现有产业接续性强和有利于产业多元化和现代化的项目,培育和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优化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下,资源合理配置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全社会所生产的能源要根据社会需要按比例分配到生产生活领域:二是指资源要配置到利用率最高的地方,其他生产资源要配置到成本最低的地方。资源型产业走市场化道路,说到底就是要建立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的价格运行机制。因此,内蒙古在资源价格改革中应尽快理顺各种价格关系,避免整个价格体系的行政垄断定价行为,并遵循价格运行规律,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资源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