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洪教授: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2009-04-23唐微微汪建华
唐微微 汪建华
在香港,有一批既了解西方文化又融入香港社会,并熟悉中国国情的精英人物,他们凭藉努力拚搏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也改变了自己心中的风景。他们在今天被视为香港的“签名”,缔造的是新一页的“新香港人”传奇。作为香港理工大学物流及航运学系教授,阎洪博士无疑是“新香港人”中的知识佼佼者之一。
阎洪教授拥有着多元身份。身为导师,他坚持因材施教,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以良师益友的姿态立身学界,培育英才;而身为居港大陆海外学人联合会会长,他更是积极担当重任,团结会众,在服务与交流中增强大家的归属感,以期在香港这片热土上找到“家”的温暖。
“普度众生”的学者情怀
阎洪教授祖籍山西,出生在四川,1981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随后于1985年公费留学到日本,两年后获得日本电气通信大学信息管理硕士学位。1993年,他进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993年底,阎洪博士回到香港,最初任职于波士顿顾问公司,后来机缘巧合下进入理工大学任教,从助理教授一直升到教授,现在主要是带研究生班。对于自己的这段经历,阎洪教授笑说:“我觉得自己天生就应该当老师的,我很喜欢并且热爱这份工作。”
阎洪教授信佛,他心怀菩提,真心希望为社会、为教育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他虔诚地说:“佛家常讲‘普度众生,如此宽大我可能做不到,但我是真心渴望尽自己的能力做点事,特别是对于学生,能帮多少就尽量帮多少。”与学生,阎洪教授可谓是亦师亦友。大至人生思考,小至家庭、个人问题,只要有需要时,他都会倾情相助。平时,他也会尽量多挤出时间与学生交流、聊天,因而,在学生眼中,他就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师者与朋友,深受大家的尊敬与欢迎。
为人师表,阎洪教授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优秀教师必定是热情而有风格的领路人。“做好老师对我来说,首先必须具备表现的才能。每一堂课都要全心投入进去,而当你是真正投入时,学生自然也会认真听,注意力集中起来了,课堂质量也就提高了。其次就是平时要认真做学问,不断看,不断学,不断写,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内功。这也就是我一直热衷做研究的原因。因为这是提高我们自身修养的一种有效方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热爱这个职业。教书不同别的行业,它面对的是人,负责是关乎国计民生的育人工程。可以说,学生就如原材料,虽然成才与否很难说,但不管怎样,面对他们时,我们师者首先要拿出自己的热情与爱心。人是感性的,人的思维是不断变化的,而我们就应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他们走上人生坦途。”对于教书育人,阎洪教授抱着一颗慈悲之心,言传身教,诲人不倦。
平时做学问研究,阎洪教授同样是抱着一丝不苟的态度,他坦言,做研究只为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与成绩、荣耀等无关。虽然学校有要求,但这种要求一般是很易达到的,关键在于自己的态度。另外香港学校相对给教授提供了充足的经费,待遇也相对较高,所以大家有非常宽裕的条件从事研究工作。但对于现今流行的以在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目衡量一所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论调,阎洪教授不以为然。他感慨地说:“人身在鸿蒙中,容易被一些世俗的观点所左右。其实作为教师本职应是把书教好,为了把书教好而去做研究,去发表论文才算正道。”何为“因”,何为“果”,阎洪教授在这里给出了他的答案。
对于所教的学生,阎洪教授表示最看重的是责任心,在平时,他也注重向他们传递责任理念。另外,他还会主动去了解学生,倾听他们的未来规划,然后在教育中就据此因材施教,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他常如此告诫学生:“只有当你确定了一个目标,并且在往前面走的时候将所有准备功夫都做足,才算是一名合格者。”
阎洪教授现今还担任着内地很多大学的客座教授,来往于两地,问及对大陆与香港两地的大学生有何看法时,他表示,由于受两地不同教育制度的影响,两地的大学生有明显差异。就香港来说,大学教育现仍采用三年制,这种制度是由英国工业社会沿袭而来,适合急需劳动力的市场,缺陷则是学生基础知识学得不够充分,因而香港大学生继续攻读博士的相对较少,现在香港的大学里博士生大多来自大陆。但这种制度的优点在于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到一个公司做事能很快上手。阎教授以自己教授的物流及航运学系举例来说:“我们的学生将来走学术研究道路的非常之少,因而我们设置的课程都很实用,着重将他们往应用的道路上培养。我们常跟工业界人士联系,以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特别在课程中突出语言、财经及法律这三大要素。每个假期还会带学生游学,参观港口、码头,地域广及英国、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另外,我们理工大学商学院要求学生在三年中完成三百个小时的工作经验积累。而上学生自己组织各种活动时,我们也都会尽力支持他们,让他们于中得到历练。现在我们系的学生在香港工业界有着很好的口碑,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在上一次金融风暴中,当大家都找不到工作时,我们的学生却平均每人找到1.5个工作。现在即使面临金融海啸冲击,但据我们做的内部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工作,就业率仍是非常高。”对比之下,大陆学生在很多传统专业中拥有着扎实的知识基础,选择研究深造的也比较多,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阎洪教授表示,特别是在内地实行“扩招”后,由于师资力量没有相应跟上,使得整个教育制度出现浮躁氛围,水平参差不齐。“另外,我觉得国内学生还要加强道德教育,以培养出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对于教育,阎洪教授深谋远虑,体现的是学者的责任情怀与悲天悯人之大度情操。
爱国爱港倾情奉献
对于社会服务,阎洪教授亦是奉献良多。现今作为居港大陆海外学人联合会(简称海学联)会长,他身挑重担,做起工作来亦是一丝不苟。据他介绍,海学联是由大陆留学海外居港的高教、法律、会计和文化界等专业人士自愿组成的非牟利社会团体,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中联办的大力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和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皆担任荣誉会长。“很早教育部每年都会组织我们利用假期去西部参访贫穷地区,后来大家觉得有必要成立一个团体,特别是现时,居港大陆海外学人已达数万人之多,已经成为香港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海学联”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希望为居港大陆海外学人提供一个沟通与参与的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服务香港、报效国家。“海学联”现有会员超过千人,联络着居港大陆海外学人数万人。海学联为在港的大陆海外学人举办了各式各样的学术交流、联谊、考察活动,增强了会员对于香港的归属感,并协助他们扩展自己的人际网络、提升个人价值。
因为有着相同的背景,“海学联”一直坚持“根植香港,贡献祖国”的宗旨,其爱国爱港的精神体现在每一次的行动中。2008年,为了迎接北京奥运,“海学联”做了很多建设性的工作。而当面对四川地震时,他们又积极捐款,以实际行动支持灾区人民度过难关。对于香港,“海学联”亦是积极承担。作为会长,阎洪教授更是难掩对于这片热土的喜欢与爱恋;“我们可说是热爱祖国,喜欢香港。对于国家,我们很愿意尽自己能力多做点事,特别是作为客座教授时,我是真心希望能将香港的优势资源带入内地,以期帮助到更多人。对于香港,我们在逐渐融合中喜欢上了这片土地,喜欢这里较为简单的生活方式与工作环境,喜欢这里的丰富资讯与便捷服务,喜欢这里相对公平的待遇以及包容的气度。”
正是因为热爱香港,所以才会关心香港的一切。对于社会政治生活,阎洪教授亦是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他曾经作为“海联会”代表参选八百人推委会的选举,最后虽然失利,但他却表示于中学到很多,有机会将会再站出来。这也真正体现了这一代“新香港人”的参与意识与担负之勇。
成功父亲的幸福哲学
身为导师,在育人工程中,阎洪教授无疑是一名成功的“领路人”;作为社团领袖,在服务与付出中,他收获了丰盛的人生;而在家庭教育中,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又以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一位成功父亲的幸福哲学。
阎洪与其太太同是大学教授,大儿子现在美国深造生物化学专业,小儿子现在香港念中学,课余热爱踢球,而无论是在学校打前锋,还是在俱乐部当后卫,他都是游刃有余,技艺非凡。在家庭教育中,阎洪教授与儿子亦师亦友,他注重向他们传递责任理念与修身哲学,有机会就会带他们出去见识与学习,于平等理解中营造了一种和谐幸福的氛围。他非常注重与儿子的交流,平时空闲时,也大多是用来陪家人、孩子。小儿子经常要参加训练,周末还要打比赛,只要有时间,就会见到阎洪教授陪在他身边,并且背着照相机不断给儿子拍照,有时更是兼当后勤,乐此不疲。他欣慰地说:“能看到儿子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心里特别开心。”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阎洪教授为人直率而幽默,与他交谈时,你会觉得舒服而惬意,而在会心一笑中,却分明感受到了学者的睿智与机敏,令人由衷钦服……(唐微微汪建华)
【人物简介】
阎洪教授,祖籍山西,生于四川。1981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随后于1985年公费留学到日本,两年后获得日本电气通信大学信息管理硕士学位。1993年进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现为香港理工大学物流及航运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内地多所学校的客座教授,并担任居港大陆海外学人联合会会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