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拱棚韭菜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
2009-04-23郭雷
郭 雷
近年来,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在探索无公害露地韭菜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摸索出中小拱棚韭菜栽培技术,目前种植面积已超过1000公顷,年收割韭菜7~8刀,每亩年产量8000~10000千克。中小拱棚韭菜投资小、见效快,比露地韭菜增产两成,效益增加明显。产品除在本地销售外,还远销天津、河北等地,每亩年纯收入达8000~10000元,实现了韭菜高产高效栽培。
1. 地块选择 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且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要求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土质以壤土、砂壤土为宜。
2. 选择优良品种 选用抗寒、抗病、分蘖力强、高产、优质的韭菜品种。选用的汉中冬韭苗高30~40厘米,叶数多,生长壮,叶片肥厚,分蘖力强,耐寒,通过近年来的示范推广,其生长性状表现良好。
3. 整地做畦,重施基肥 韭菜为多年生宿根植物,为利于根系发育、延长肥效、防止发生脱肥现象,一般每亩施充分腐熟有机肥8000~10000千克,深翻耧平后做成平畦。畦宽120厘米,在畦间起垄,垄高20厘米。在平畦上开播种沟,沟深5厘米,宽15厘米,播幅15厘米,幅距15厘米。
4. 种子处理 每亩用种6千克,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不断搅拌,用水量是种子体积的3~5倍,保持水温15~20分钟,待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继续浸泡4小时。然后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2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在15~20℃条件下催芽2~3天。
5. 适期播种 当10厘米土温上升到12℃以上时即可播种,时间大致在清明(4月初)前后。播种要求开沟深浅、宽窄一致,播前可先浇水,待水渗下后播种,要求撒播均匀,播后覆过筛细土1.5~2厘米厚,然后覆上地膜。如播后浇明水,则土壤易板结,出苗率降低。
6. 田间管理
①日常管理。从播种出苗到扣棚,紧紧围绕“促根壮秧”这一中心进行管理。当新叶出现、新根已经发生时,要轻浇水、勤浇水。7~8月雨量集中时期,要做好排水工作。为防止倒伏和烂秧,韭菜收割要及时。
②追肥。韭菜喜肥水,1年需追肥3~4次。结合浇水,苗期要追肥1次,每亩追施尿素8~10千克。立秋前后,每亩结合浇水施尿素1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施肥后连续浇水2~3次,寒露前后停止浇水,控制韭菜生长以防贪青,为冬季生长储备充足养分。
③覆土。由于韭菜有分蘖特性,为促进根系生长和更新,分蘖旺盛时需要覆土,覆土以2~3厘米厚为宜。结合覆土,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千克。
7. 适时扣棚,做好冬季管理 10月中下旬扣棚。扣棚前去除韭菜枯叶,即清理韭菜畦,沿株间深划锄1次,减少病源。扣棚后,白天要及时拉苫增光,在棚温急剧下降前,及时盖苫增温,封严棚膜。一般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在8~12℃。当苗高20~30厘米(5~6片叶)时收割。收割前7天适当降温。在苗高5~6厘米时,随浇水每亩施硫酸铵20千克;待苗长到15厘米高时,于晴天中午适量通风,促进光合作用,以保持旺盛生长。
8. 主要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方法,配合化学防治,从而达到生产无公害优质韭菜的目的。
①灰霉病。农业防治:与非葱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防止地块积水,加强通风、降温,清除病叶,施足基肥,增施钾肥。化学防治: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4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也可用灰霉净烟剂熏蒸杀菌。
②韭蛆。农业防治:施用腐熟有机肥,发生韭蛆的地块可隔日大水漫灌2~3次;用沼液灌根,能杀死绝大多数韭蛆幼虫。化学防治:韭根定植前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浸泡秧苗根部2分钟;早春3月中下旬浇水两天后,用药灌根;4月上中旬喷药防治韭蛆成虫,除使用辛硫磷外,还可使用10%吡虫啉2000倍液等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
9. 适时收割 韭菜株高30厘米,具有6~7片叶时,要及时收割,用韭刀贴近地面割取,留茬高3厘米,割口以黄色为宜,割茬要整齐。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平阴县蔬菜办 邮编:25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