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奎屯垦区自育与引进杂交棉品种比较试验

2009-04-23黄丽叶王志刚毛鹏志王宏斌赵永刚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4期
关键词:比较试验品种

黄丽叶 王志刚 毛鹏志 王宏斌 赵永刚 马 磊

摘要为客观评价自育与引进杂交棉的综合性状及其在生产上的利用价值,选出适应新疆种植的杂交棉,2007年新疆奎屯垦区进行了杂交棉品种多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奎屯垦区自育杂交棉的纤维品质、丰产性、早熟性、抗逆性、稳定性与适应性均好于内地品种。7z-10、鲁棉研24号和七杂五综合性状较优,可在奎屯垦区大面积种植;7z-3、新杂棉2号、7z-8、七杂六、鲁棉研20号、七杂九和7z-7综合性状较好,较适宜作搭配品种;其余的杂交棉综合性状一般,不宜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杂交棉;品种;比较试验;新疆奎屯

中图分类号S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28-02

200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交棉推广面积5.67万公顷,较2006年增加4万公顷,增幅达208%,种植的杂交棉主要以标杂系列、天杂系列、锦杂系列、鲁棉研系列和中棉29等内地品种为主,自育杂交棉推广面积仅为0.27万公顷[1]。为了促进自育杂交棉在生产中的应用,新疆奎屯垦区在不同区域进行杂交棉品种多点比较试验,鉴定自育杂交棉组合与内地杂交棉品种在纤维品质、丰产性、早熟性、抗逆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客观评价自育与引进杂交棉的综合性状及生产利用价值,选出适应本地区种植的杂交棉,为奎屯垦区杂交棉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参试杂交棉16个,其中引进内地杂交种7个:锦杂8 号、天杂10号、标杂A1、豫杂422、鲁棉研15号、鲁棉研20号和鲁棉研24号;自育杂交组合9个:七杂四、七杂五、七杂九、7z-3、7z-10(这5个为常规陆陆组合,已进入2007年自治区杂交棉早熟组区试)、七杂六、7z-7、7z-8和新杂棉2号(这4个均为三系陆海杂交棉),以标杂A1作对照。

1.2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四周设保护行4行以上,小区面积20m2。种植密度18.75万株/hm2。试验分别在农七师128团、126团和农科所3个试点进行杂交棉品种多点比较试验。

2结果与分析

2.1丰产性

由表1可知,参试杂交棉的皮棉产量较对照标杂A1增产幅度较大的有7z-10和鲁棉研24号,分别增产25.70%和24.89%,除七杂四、七杂六、7z-7和7z-8较对照减产外,减产幅度为0.35%~13.26%,其余杂交棉均较对照增产,增产幅度3.33%~18.21%。鲁棉研24号较鲁棉研15号、标杂A1、七杂四和七杂六显著增产,而较7z-7和7z-8极显著增产;七杂九较7z-7和7z-8显著增产;7z-8除与新杂棉2号、鲁棉研15号、标杂A1、七杂四、七杂六的皮棉产量差异不显著外,较其他参试杂交棉显著减产,并较7z-10、鲁棉研24号和7z-3极显著减产。综上所述,参试杂交棉7z-10的丰产性最好,其次是七杂五、7z-3、七杂九和鲁棉研24号的丰产性较好,其余杂交棉的丰产性一般。

2.2早熟性

参试杂交棉间的生育期差异较大,生育期变幅在117~131d之间。鲁棉研15号和鲁棉研24号的生育期最长为131d,比对照标杂A1晚熟7d,七杂五的生育期最短为117d,其余比对照早熟的杂交棉有7z-7、七杂九、新杂棉2号、7z-3和7z-10;从霜前花率看,参试杂交棉的霜前花率的变幅在61.9%~89.3%之间,霜前花率较高的杂交棉有标杂A1、七杂九和7z-10,而天杂10号、鲁棉研15号和鲁棉研24号的霜前花率较低;果枝节位最高的杂交棉是鲁棉研24号和锦杂8号(5.5台),新杂棉2号最低(3.5台),其余杂交棉在4.1~5.4台之间。综合早熟性指标,奎屯垦区自育杂交棉7z-10、新杂棉2号和七杂九的早熟性较好,内地杂交棉天杂10号、鲁棉研15号和鲁棉研24号的早熟性较差。

2.3抗逆性

2007年4月各试验点温度较高,利于棉花的出苗,5月各点普遍出现低温降雨天气,低温高湿致使棉花死苗严重。从小区的缺株率可以看出,自育杂交棉7z-10、7z-3、七杂四、7z-7、7z-8、新杂棉2号、七杂九和七杂五等自育杂交棉的耐低温能力较强,而内地杂交棉标杂A1、鲁棉研20号和豫杂422的耐低温能力较弱;通过黄萎病调查,自育杂交棉的抗病性普遍好于内地品种,其中,抗黄萎病的杂交棉有七杂六、7z-7和七杂九,耐黄萎病的杂交棉有7z-10、7z-8、七杂五、7z-3、锦杂8号、天杂10号、新杂棉2号和标杂A1,其余的杂交棉抗病性较差(见表2)。

2.4稳定性与适应性

结合杂交棉的皮棉产量,若皮棉产量变异系数(CV)小,说明某品种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小,静态稳定性好。从表2可以看出:7z-10不仅高产,而且静态稳定性最好,其次是七杂九和七杂五,7z-7、豫早422和7z-8的静态稳定性虽好,但皮棉产量较低;Shukla变异系数反映了各品种的互作大小占其均值的比例,此系数值越小,品种越稳定。7z-8、7z-10、天杂10号和七杂六的平均动态稳定性较好;品种离优度(Pi值)反映了各试点上品种与最佳品种的接近程度,相当于品种在试点间的普遍适应性。离优度越小,越不显著,说明该品种在各试点上与最佳品种的平均差异越小,其普遍适应性越高[2-4]。7z-10、鲁棉研24号、7z-3和七杂五等杂交棉的普遍适应性较高。综合上述指标,自育杂交棉的稳定性与适应性好于内地品种,适宜在奎屯垦区种植的杂交棉是7z-10,其次是七杂五和鲁棉研24,最后是三系陆海杂交棉七杂六和7z-7。

2.5纤维品质

经国家棉花检测中心纤维品质测试(HVICC标准):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表现较好的为新杂棉2号、7z-8、七杂六、7z-7和7z-10;整齐度表现较好的为7z-8、7z-7、七杂六和新杂棉2号;比强度表现较好的杂交棉为7z-8、新杂棉2号、七杂六、7z-7、七杂四和7z-10;马克隆值除豫早422较高外,其余参试的杂交棉均在最适范围内;伸长率较高的有豫早422、鲁棉研20号、鲁棉研24号和标杂A1;成熟度较高的有豫早422、7z-8、七杂六、标杂A1、七杂四和新杂棉2号;短绒指数较低的有七杂六、7z-7、7z-8和新杂棉2号,纺纱均匀性指数较高的有7z-8、新杂棉2号、7z-7和七杂六(见表3)。综合各项纤维品质指标,表现都较好的有七杂六、7z-8、新杂棉2号和7z-7等三系陆海杂交棉。

2.6综合评判

杂交棉综合评判就是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从杂交棉的纤维品质、丰产性、早熟性、抗逆性、稳定性与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使其能客观地反映杂交棉的优劣。一般杂交棉的综合评判值越大,杂交棉的综合性状越优[5]。本试验选取籽棉产量、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衣分、病指、缺株率、单株结铃、Shukla-CV和品种离优度等12个性状,参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品种审定量化指标,分别确定出高产型杂交棉性状权重集{0.17,0.15,0.06,0.08,0.12,0.05,0.06,0.13, 0.03,0.05,0.05,0.05}和优质丰产型杂交棉性状权重集{0.17, 0.13,0.06, 0.10, 0.12, 0.05,0.06,0.13,0.03,0.05,0.05,0.05},最后进行计算,分别得到高产型和优质丰产型杂交棉的综合评判值。从表3的评判值可以看出,高产型杂交棉综合性状的优劣依次为7z-10、鲁棉研24号、七杂五、7z-3、新杂棉2号、7z-8、七杂六、鲁棉研20号、七杂九、7z-7、七杂四、天杂10号、锦杂8号、豫杂422、标杂A1和鲁棉研15号;优质丰产型杂交棉综合性状的优劣依次为7z-10、鲁棉研24号、七杂五、7z-3、新杂棉2号、7z-8、七杂六、鲁棉研20号、七杂九、7z-7、锦杂8号、七杂四、豫杂422、天杂10号、标杂A1和鲁棉研15号。

3结论与讨论

新疆奎屯垦区自育杂交棉的纤维品质、丰产性、早熟性、抗逆性、稳定性与适应性均好于内地品种。参试杂交棉7z-10的丰产性最好,其次是七杂五、7z-3、七杂九和鲁研24号。自育杂交棉7z-10、新杂棉2号和七杂九的早熟性较好,而内地杂交棉天杂10号、鲁棉研15号和鲁棉研24号的早熟性较差。稳定性与适应性好的杂交棉是7z-10,其次是七杂五和鲁棉研24,最后是三系陆海杂交棉七杂六和7z-7。各项纤维品质指标表现都较好的杂交棉有七杂六、7z-8、新杂棉2号和7z-7等三系陆海杂交棉。综合分析,7z-10、鲁棉研24号和七杂五综合性状较优,可在奎屯垦区大面积种植;7z-3、新杂棉2号、7z-8、七杂六、鲁棉研20号、七杂九和7z-7综合性状较好,较适宜作搭配品种;其余的杂交棉综合性状一般,不宜大面积推广。

由于奎屯垦区2007年5月连续低温降雨,由出苗至现蕾的时间与往年相比延长了10~12d,导致后期吐絮期向后延长10~15d,8月15日的低温使大部分的组合红叶早衰,自育的早熟陆陆杂交组合7z-3、七杂四、七杂五、七杂九在2007年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影响下,霜前花率仍然达到80%以上,最终产量的降幅较小。而内地引进的天杂10号、鲁棉研15号和鲁棉研24号等杂交棉,霜前花率只达到60%~70%,严重影响棉花的最终产量。因此,新疆奎屯垦区作为我国特早熟次适宜棉区,无论常规种还是杂交种一定要始终坚持早熟这个基本原则,在棉花生产中,要求植棉者稳产,而不要片面地追求高产,更不能盲目引进不适应当地气候的中晚熟或晚熟杂交棉品种。

4参考文献

[1] 邓福军.对兵团杂交棉发展的思考[J].新疆农垦科技,2008(6):3-4.

[2] 曹廷杰,王西成,赵虹.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1):39-41.

[3] 许乃银,陈旭升,狄佳春,等.棉花区域试验中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探讨[J].江西棉花,2004(4):9-13.

[4] 刘大群,王恒立.品种稳定性评价方法的比较和分析[J].作物学报,1988(4):28-33.

[5] 唐启义,冯明光.DPS数据处理系统——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比较试验品种
沙坡头区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种筛选试验
果园授粉树的选择与配置
宣城市2016年早籼品种比较试验分析
分析次日必补跌品种盘口细节
北京植物园 国内首个月季品种测试园
秋播胡萝卜品种比较试验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