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习惯,从倾听开始

2009-04-22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习惯老师课堂教学

刘 威

去年,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1年级的班主任。我喜欢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有信心把他们培养成最优秀的学生。可是,当我走进课堂,却发现一些状况不容乐观。

镜头一:课堂上,小手林立,孩子们踊跃发言,气氛很是活跃。一个人的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我来,我来”的叫声此起彼伏。但是,他们都只顾着自己来表达,而没有倾听别人的发言,以至于一再重复别人的发言。

镜头二:在课堂上,常常有这种学生: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做自己的事;同学在认真回答问题,而他的心早已飞出课堂;做作业时,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他却根本没听进去,依然我行我素。

课下,经常听到老师们满腹的牢骚:“唉,那些孩子一点也不怕我,一节课下来我的嗓子都吼哑了。”“那些孩子一点也不听话,他们根本就不听讲,我讲我的,他们做他们的。”

面对这些情况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如今的课堂,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这正是新课程的理念。但在活跃的课堂里,学生出于本能,都争着说。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一年多来,我在培养学生倾听习惯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现简述如下。

先哲苏格拉底曾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更应该从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入手。由生活,进而由课堂来培养倾听习惯,才是润物细无声的。具体实施时,我注意做到“五个一”。

一、教师要善于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

作为学生,他们渴求教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学生往往因为喜欢一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一科,也就会做到认真倾听他的讲课。所以教师要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每一节课教师都面带微笑,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当孩子们认真倾听,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摸摸他们的小脸、小手。这时候的孩子们笑得是多么的甜。营造的充满师生情感的课堂,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乐在其中。

二、激发每一个孩子倾听的兴趣

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的注意力往往只集中在那些正在“读”或“说”的孩子身上,而常常冷落了更大一部分正在“听”的学生。了解听的情况,并对听得认真的孩子及时表扬,对听得不认真的孩子及时提醒:“你听得最认真了,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啊!这么小的区别都被你听到了。”我还经常这样说:“你的小耳朵真灵。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孩子,老师也同样喜欢专心倾听的孩子。”对于倾听态度认真的学生,我还奖励红花,给家长捎去喜报。低年级的孩子仿效意识强,往往表扬的是一个,受益的是一大片。我这些做法就像兴奋剂,把小家伙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一个比一个听得认真。这样一个环节,看似平淡,实则在不经

意间激发了孩子倾听的兴趣。

三、让孩子们学会“等一等”

课堂上,孩子们常常高举小手,涨红小脸,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等别人把话说完”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在平时处理孩子们的问题和矛盾时,我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这方面的耐心。让孩子意识到:不是只有他的事、他的想法最重要,别人的事、别人的想法也同样重要,任何时候我们都得尊重别人,让别人先把话说完。让每一次表达面向全体,让每一个人成为听众。让孩子把想法说给“大家”听,这样做:一是为了提醒说话的孩子,他要说给大家听;二是参与沟通交流的人多了,话题大家参与,便于教师观察和提醒,易于促成“人人都听”这一良好风气的形成。小气候影响大环境,孩子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能渐渐养成人人都听的好习惯了。

四、让每一次谈话都包含有效的指导

孩子能意识到要尊重别人、认真听别人的话并且在行动上控制自己的言行,那已经是了不起的进步了,接下来最为关键的就是指导孩子学会“听什么”和“怎样听”了。在对说话的孩子说完“说给大家听”之后,不要忘记提醒正在听的人:“认真听,听他说的符不符合情况。” “边听边想,他说的对不对,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第一句话是提醒听者要注意听明白说话人说了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可以通过让孩子复述听到的内容,来检验他听得是否认真,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训练孩子“听”的能力。第二句话是提醒听者不能只听不思考,要有所补充和改正,这是最高层次的“倾听”,是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的前提。

五、不失时机地表扬每一次倾听中的进步

任何时候,对于孩子的表扬都应该是具体的、具有指导作用的。要表扬孩子倾听过程中的进步,切忌仅仅用“你听得真认真”“听得不错”这样含糊其辞的话。这样表扬,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进步在哪里,以后要朝什么方向去努力。我真诚地对孩子们说:“你跟上次比,听得认真多了,没有走一次神!”“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讲的内容,听得真细心!”“你真了不起!不但能总结×××的发言,还作了补充,真不错!”……这样的表扬才具有导向性,才能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洛克曾说: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件琐事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使孩子由不听到听,由不会听到会听,由单纯的听到听完补充、修正。孩子一旦养成了倾听的习惯,还怕他们课堂上不能尽可能地从别人那里学到知识与方法吗?

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交流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还要采用一些特定的、适用于课堂教学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倾听的效率。

以肢体动作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听”。

用眼睛仔细观察也是学生“听”课的重要方式,如教师的演示过程、小组其他同学的操作过程、齐读概念时教师重点强调的一个词等等,都需要学生用心去倾听动作背后的含义。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用略微夸张一些的动作突出重点内容;有时也可以用问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你从这个演示过程中看明白了什么?”“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做出这个动作吗?”

以学生间的互评明确学习内容及倾听的指向性。

有的学生不太会听一节课学习的重点,回答教师的提问文不对题,偏离重点。如有学生曾在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上专注于计算时要不要列竖式。这时可以提问:“你觉得他的回答怎么样?说说理由。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一方面使全班学生再一次明确学习的重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再一次强调听别人发言不但要认真听内容,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以问题促进内化,检验倾听效果。

课堂上学习的新知识、新技能,不像日常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事件清晰明了。对于这些新知识、新技能,学生需要一个接受、内化的过程,因此,课堂上即使学生非常认真地倾听了,教师还要提出一些导向性的问题来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内化的空间,如:“你听懂了什么?”“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吗?”“你还有什么不太明白的?”这些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又一次思考和发言的高潮,而这时候学生的发言往往更加精准,倾听更加专注,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是生动深刻的;把生活情境中培养的倾听能力用之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深化,才是自然有效的。当学生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自己的快乐时,我们的课堂上就不仅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的场面,也会有静静的倾听和思考的情形。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倾听在学生的心底生根是我们当代教师的责任。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江岸小学)

猜你喜欢

习惯老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六·一放假么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