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2009-04-22艾政文

党史文苑 2009年6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

艾政文

[摘 要]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趋势后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学说的最新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实践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基础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说明发展是首要的和居第一位的。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之所以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主要是因为: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要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要靠发展;解决人民的思想认识问题,最终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使他们坚定对社会主义发展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正如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所指出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1]P265“发展才是硬道理。”[1]P377

毫无疑问,这里的发展是指全面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但首要的是指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P1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解放和发展我国先进生产力,努力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必须确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机整体,它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基本方面。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想观念体系,作为一种先进的上层建筑,它是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靠发展;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要靠发展;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要靠发展;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时代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最终也要靠发展。

二、“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的原理而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就是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权益的实现;就是要走共同富裕之路,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所提出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对我们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要是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因此,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培养可靠的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是方向,是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它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和普遍追求,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它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不断获得自我完善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个共同理想的信念和信心。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就是依靠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和鼓舞。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华民族能够继续不断发展、壮大,仍然是依靠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途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各族人民始终凝聚在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旗帜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种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要求人们知荣抑耻,扬善弃恶,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的思想和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稳固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途径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宏伟而又艰巨的伟大事业,在推进这项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与此同时,在推进这四个方面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努力促进其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从而最终达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永续发展的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所谓全面性,主要包括以下两层含义:首先是指要把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不管哪个单位、哪个部门、哪个社会阶层、哪个人,都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社会新闻媒体的优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进行广泛宣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其次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四位一体,缺一不可。所谓协调性,一方面是指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其他各项事业建设的关系;另一方面是指要协调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部四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即要分清主次。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最根本的方面,居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方向。因此,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和目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动力源泉;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此外,还要努力协调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社会思潮的关系,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其他社会思想,使它们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2]P34所谓可持续性,主要是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要完成这项重大战略任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它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丰富,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求我们不断总结新鲜经验。

四、“统筹兼顾”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所形成的一条重要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我们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的宝贵经验。所谓统筹兼顾,就是在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建设过程中,要兼顾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要理顺不同区域、产业、行业、部门、阶层、群体和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运用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根本问题。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方法。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要统筹兼顾城乡发展情况。在城市,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比较高,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进社区活动。同时还要重点搞好广播电视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念深入人心。在农村,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知识文化水平还比较低,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能采取以简单的理论灌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宣传和教育,而要充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教育。

第二,要统筹兼顾区域发展情况。对于东部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都比较发达,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所遇到的实际困难相对来说会比较少。而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所遇到的困难就会比较多一些,如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山区,地方财政经费的投入明显不足,一些基础文化设施也比较落后。对此,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在制定财政预算时,要对中西部地区进行适当倾斜。

第三,对于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要统筹兼顾。对于具有大学文化及其以上学历的人,要重点突破。因为他们属于知识分子阶层,他们的思想比较活跃,同时也易于受到其他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要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对于高中及其以下文化水平的人,要通过不断加强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观念进课堂、进头脑。

第四,对于领导干部与一般群众,也要采取统筹兼顾的方法。领导干部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领路人。作为领导干部,首先就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特别是要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对于一般群众而言,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不断提高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从而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刘金旭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
对构建民主党派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思
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概论”课教学探讨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媒介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