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写生》中的探究性学习
2009-04-21李琳
李 琳
[摘 要]在《校园写生》中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校园建筑与环境,体会校园环境的优雅,分析建筑的基本特征,发现建筑透视规律,并利用自制教具,在校园进行写生练习,用多种空间表现方法描绘出理想中的校园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透视教学 探究性学习 创设情境 表现自我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初中美术学科具有人文性质,是以培养美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的艺术课程。在美术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体会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方式。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校园写生》教学实践中,笔者引导学生漫步在优美的校园,通过观察校园建筑与环境,体会校园环境的优雅,培养学生爱校爱家乡的情感;分析建筑的基本特征与透视规律,发现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并利用自制教具“取景框”,在校园进行写生练习,为校园绘制二维或三维空间效果图。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用多视点综合空间的表现方法描绘出理想中的校园环境。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实际观察,用收集的校园环境信息,了解了透视现象;整理分析,初步掌握了透视规律及绘画空间的艺术语言;能够用绘画材料表现自己眼中世界。本次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中积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实践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是防止学生对待美术课程思想上松弛、疲沓、厌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良好情绪的关键。
1.提出室外写生要求与准备,引起学生兴趣。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结合学生爱动、求新、自由奔放的特点,笔者放弃室内教学环境宁静、视线集中、有范画可以参考、教师能相对省力地说教讲解的优点,选择室外写生、学生自主探究透视规律并加以描绘的方法,并提前告知学生即将在室外写生,引起学生的学生兴趣。
2.自制教具,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制学习用具 “取景框”,是本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青少年都是好奇的,使用自制学具更能使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多数学生都有体会。但在空间运用教学中,用透视规律描绘校园、对景写生时,不少学生会顾此失彼。取景框是室外写生的工具,对初一学生来讲较为陌生。用双手作取景框最为方便,但学生观察后纪律观察结果时不易准确把握。自制取景框解决了这些难题。
具体做法:学生每人准备十六开的白板纸与透明塑料片各一张,(塑料片可以选择准备指导学生用取景框观察校园建筑,使学生眼前直观地浮现出校园建筑的透视现象,平移取景框中的景象,深入理解透视规律,描绘出心中最具美感的校园建筑。学生家里各种废旧包装盒、包装袋上的,也可以到打印店、装饰材料店购买,最好是无色的)白板纸裁成两厘米宽的长条四个,横向对折,包裹塑料片四周,用订书机固定好,多余部分剪掉。
3.提出要求,挑战自我,积极参与。要打破先用铅笔起草稿再描线条画正式稿的常规做法,准备用黑色水笔直接画校园环境与建筑,
指导学生用取景框观察校园建筑,使学生眼前直观地浮现出校园建筑的透视现象,平移取景框中的景象,深入理解透视规律,描绘出心中最具美感的校园建筑。
二、课堂教学,授之以“渔”
在教学中,采取漫游校园、观察校园建筑,初步描绘校园建筑,发现绘画透视现象,借助“取景框”再次描绘校园,分析、总结透视规律,掌握建筑结构与透视关系,第三次多视点描绘心中的校园等过程,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这项设计是从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入手,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使学生在发展求知需要的过程中,尽可能充溢着积极的情绪体验,体验成功快乐。
1.感受生活之美,发现透视现象。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特点正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的校园建筑为载体,和学生漫步在熟悉的校园,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美景,构建了良好的教学情绪场。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对《校园一角》进行初步描绘,画完后结合自己的作品,寻找作品不足及问题所在:建筑透视问题的技能障碍。
学生在校园漫步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在发现校园之美后,引导学生爱校、爱家乡爱祖国之情,以情施教,运用情感手段来发掘教学中的美的因素,寓美于情,以情育美,从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关注人类,关注自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带着问题找答案,体会成功喜悦。借助“取景框” 直观描绘校园建筑,认识焦点透视的表现方法。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促其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学生左手持取景框,平伸左臂,在先取景框中观察校园建筑,确认校园中最具美感的地方、最想表现的场景。右手用黑水笔在取景框的塑料片上快速记录所观察到的景象。在画板上用铅笔平移取景框中的景象到草稿纸上,并分析物象的主次关系及透视关系。然后根据观察与理解,分析透视想象与变化规律,在绘画纸上结合透视规律做第二次的写生练习。这样教学气氛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在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时时、人人都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
3.掌握透视现象规律,自主表现内心世界。通过观察与比较,学生脑海中既有校园建筑的直观形象,又有对透视知识的深入理解,校园写生中透视关系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时提示学生选择多视点、多角度、多种空间关系描绘校园,加深了学科知识难度,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
三、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
在透视教学的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校园建筑透视问题的探究,了解透视规律,培养了研究问题的意识,学习的过程就是美术教师课堂追求的结果。即不要求练习的具体形式,适应学生不同个性不同能力的美术学习状况;全面的、多层次地看待学生,采用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对学生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了一定发展。
通过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学生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主动观察、创新发展等方式,能重新认识外部世界,认识自我,在“有意无意之间”潜移默化地实现认识、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的变化与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主动完成学习过程,思维和行动上也常常进发出令人意料不到的充满童趣的智慧火花:由于取景框的运用,同学们的写生构图形式比较和谐,空间表现多种多样,焦点透视关系比较准确,还出现了四维空间的表现形式,画面具有卡通效果。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了空间问题,师生互动,共同成长,让人感动。